送李德素归舒城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送李德素归舒城原文

僧夏莫问途,麦秋宜煮饼。
北寺旬休归,长廊六月冷。
簟翻寒江浪,茶破苍璧影。
李侯为我来,遽以归期请。
青衿废诗书,白发违定省。
荒畦当鉏灌,蠹简要签整。
挽衣不可留,决去事幽屏。
天恢猎德网,日饎养贤鼎。
此士落江湖,熟思令人瘿。
胸中吉祥宅,膜外荣辱境。
婆娑万物表,藏刃避肯綮。
人生要当学,安宴不彻警。
古来惟深地,相待汲修绠。

诗词问答

问:送李德素归舒城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送李德素归舒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僧夏

(1).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数。夏,夏腊。 唐 白居易 《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记》:“ 大和 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终於本院,报年八十六,僧夏六十五。” 清 钱谦益 《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世寿七十七,僧夏四十四。”

(2).本谓僧尼于夏日就禅刹挂单,引申指寺庙。 金 元好问 《宝岩纪行》诗:“兹山缘未了,僧夏容宿留;终当丐餘年,奇探尽云岫。”

问途

亦作“ 问涂 ”。询问路径;探索门径。《庄子·徐无鬼》:“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逮其知学,復观其所以因材自励期於至远者,亦若 王良 造父 秣驥騄而问途。”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西学之事,问涂日多。”

麦秋

麦子成熟后的收割季节,一般在夏季,但具体日期各地不一

煮饼

亦作“煑饼”。1.犹汤面。《后汉书·李固传》:“帝尚能言曰:‘食煮饼,今腹中闷,得水尚可活。’”《资治通鉴·汉质帝本初元年》:“ 冀 ( 梁冀 )使左右置毒於煑饼而进之。” 胡三省 注:“煮饼,今汤饼也。”

(2).指煮面。 宋 黄庭坚 《次韵答晁无咎见赠》:“煮饼卧北窗,保此已徼幸。”

北寺

(1).监狱名。《后汉书·陈敬王刘羡传》:“﹝ 灵帝 ﹞詔槛车传送 愔 、 迁 诣北寺詔狱。”《南史·王融传》:“ 融 被收,朋友部曲,参问北寺,相继於道。” 清 吴伟业 《后东皋草堂歌》诗:“白社青山旧居在,黄门北寺捕车来。”参见“ 北寺狱 ”。

(2).大理寺的别称。 唐 苏颋 《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北寺邻玄闕,南城写翠微。” 唐 陈子昂 《为陈舍人让官表》:“非有君子瑚璉之材,通儒青紫之秀,已得评刑北寺,执宪南臺。鷞鳩之政无闻,驄马之荣已极。”

(3).指寺院位置在北者。 宋 苏轼 《仙游潭》诗自注:“潭上有寺二。一在潭北,循 黑水 而上,为东路,至南寺。渡 黑水 西里餘,从马北山,为西路,至北寺。”

(4).寺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旧城北部。旧名 报恩寺 。寺内有 北寺塔 为游览名胜。

休归

致仕,退休。《庄子·徐无鬼》:“ 舜 举乎童土之地,年齿长矣,聪明衰矣,而不得休归,所谓卷娄者也。”《三国志·魏志·王脩传》:“ 融 每有难, 脩 虽休归在家,无不至。”

长廊

(1) 一般为有顶的通道,尤指通到分隔间或房间的通道

(2) 有顶的游廊

(3) 北京颐和园的游廊

六月

《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梁郊祀乐章》:“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

寒江

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南朝 梁 何逊 《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旅人多忧思,寒江復寂寥。” 唐 柳宗元 《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宋 朱熹 《菩萨蛮·次圭父回文韵》词:“暮江寒碧縈长路,路长縈碧寒江暮。” 清 黄鷟来 《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诗:“此时独乘艇,心接寒江月。”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归期

返归的日期

归期未定

青衿

(1).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学子和 明 清 秀才的常服。《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息丝布启》:“青衿宜袭,书生无废学之诗;春服既成,童子得 雩 沂 之舞。”《新唐书·礼乐志九》:“其日,鑾驾将至,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入就位。”《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蒙前任大宗师考补博士弟子员。这领青衿不为希罕,却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满城都传遍了。”

(2).借指学子。 明 清 亦指秀才。《魏书·逸士传·李谧》:“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絳帐语道,青衿质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身列青衿,败检酿命。”自注:“科举时称秀才为青衿。”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明 以来之文臣不为公侯,必待艰难考试乃得青衿。”

(3).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 宋 苏轼 《坤城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青衿旅进,虽末技而毕陈;黄屋天临,知下情之无壅。”

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定省

(1).《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郑玄 注:“定,安其牀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后因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汉书·杜周传》:“﹝陛下﹞亲二宫之饔膳,致晨昏之定省。”《晋书·王坦之传》:“ 孝宗太后 慈爱之隆,亦不必异所生, 琅邪王 餘姚主 及诸皇女,宜朝夕定省,承受教诲。” 宋 范成大 《次韵陈融甫见赠》:“归驂不可驻,晨昏思定省。”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谏父》:“若重思唱随之义,当同尽定省之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明日可移家去,仍与父母同居,庶便定省。”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四章:“余自是以来,焦悚万状,定省晨昏,輒不久坐。”

(2).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晋书·习凿齿传》:“每定省家舅,从北门入,西望隆中……未尝不徘徊移日,惆悵极多。” 宋 杨万里 《罗氏万卷楼记》:“每月之吉,定省其母夫人外,即往山斋。”《好逑传》第一回:“只叫一个贴身伏侍的童子,叫做 小丹 的跟随,毕竟自进京定省父母走了。”

鉏灌

锄地灌溉。泛指耕作。 宋 黄庭坚 《送李德素归舒城》诗:“荒畦当鉏灌,蠹简要籤整。” 元 牟巘 《东坡九日尊俎萧然有怀今岁重九因辄继和》:“而此庭前菊,鉏灌少人工。”

简要

简略扼要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去事

(1).往事。 汉 陆贾 《新语·至德》:“斯乃去事之戒,来事之师也。”

(2).离职。 宋 邵雍 《去事吟》:“君子去事,民有餘祥,小人去事,民有餘殃。”

幽屏

隐僻之处。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隐居。 宋 王安石 《谢赐历日表》:“敢图幽屏,亦误宠颁。” 宋 曾巩 《题张伯常汉上茅屋》诗:“主人事幽屏,不愿尚书郎。”

养贤

(1).供养贤才。《易·颐》:“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汉 刘向 《新序·刺奢》:“ 宣子 曰:‘彼君子也,以养贤为富;我鄙人也,以鐘石金玉为富。’” 明 刘基 《连珠》之十七:“以道养贤,则四方之民听声而来。”

(2).保持、培养才德。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耿介非持禄,优游是养贤,冰清临 百粤 ,风靡化 三川 。”

熟思

仔细地考虑

愿君熟思之

令人

使人

令人发指

令人兴奋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吉祥

吉利;幸运

吉祥菜

膜外

犹身外。 宋 刘克庄 《沁园春·九和林卿韵》词:“贪膜外荣,遗身后臭, 曄 也平生漫传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至於宦辙升沉,一官如屣,久已膜外置之矣。”

荣辱

荣耀和耻辱

荣辱与共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婆娑

(1)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2) 枝叶纷披的样子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肯綮

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

深中肯綮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要当

自当;应当。《后汉书·冯鲂传》:“我与 季 虽无素故,士穷相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 唐 牟融 《寄周诏州》诗:“功业要当垂永久,名利那得在须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要当牢记吾言,后会亦不远也。”

安宴

见“ 安晏 ”。

不彻

(1).不循常道。《诗·小雅·十月之交》:“天命不彻,我不敢傚我友自逸。” 毛 传:“彻,道也。” 陈奂 传疏:“不道……不循道而行。”

(2).不尽;不完。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你看我似粪土之墙朽木材,断然是捱不彻饥寒,禁不过气恼。”

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相待

(1).对待。《韩非子·六反》:“犹用计算之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心坚似铁,只以主母相待,并不及乱。” 清 吉尔杭阿 《致英法公使照会》:“彼此相待两歧,未免相形见拙。”

(2).招待;款待。《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免不得买些酒相待他们。”

修绠

汲水用的长绳。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送行》:“鸿跡等浮萍,银瓶怯修綆。” 清 唐孙华 《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三:“大裘百丈遮寒士,修綆千寻援溺人。” 朱锡梁 《白门怀古》诗:“轆轤汲寒泉,修綆百丈过。”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