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杂书所见·其三

作者:吴宪 朝代:明代

长安杂书所见·其三原文

出山霜简饬官邪,去国青山日影斜。

从赐玦环皆雨露,忽迷天地有风沙。

清流黜矣锄黄犊,公论哗然降白麻。

剥尽孤阳阴愈盛,玄黄野战日纷拿。

诗词问答

问:长安杂书所见·其三的作者是谁?答:吴宪
问:长安杂书所见·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长安杂书所见·其三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吴宪的名句有哪些?答:吴宪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二十一

2. 刘公宗周以申救给谏大行夺职

参考注释

出山

(1) 到山外去

(2) 旧指隐士出任官职。借指出来主持某种事务或担任某种职务

霜简

(1).古代御史弹劾大臣的奏章。《北齐书·孙腾高隆之等传论》:“赖 世宗 入辅,责以骄纵,厚遇 崔暹 ,奋其霜简,不然则君子属厌;岂易间焉。” 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故人名宦高,霜简肃权豪。” 宋 赵磻老 《醉蓬莱·寿叶枢密》词:“晚上文墀,载严霜简,便云龙交际。”

(2).竹笏。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客饮甘露寺》:“南行一人朱衣霜简,清瘦多髯。” 后蜀 鹿虔扆 《女冠子》词:“露浓霜简湿,风紧羽衣偏,欲留难得住,却归天。”

官邪

官吏违法失职。《左传·桓公二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宋书·周朗传》:“今高卑贸实,大小反称,名之不定,是谓官邪。”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台谏分职》:“御史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清会典·刑部·律纲》:“凡明刑勅法,其文有二:曰律,曰例……附其目三百四十有六例,各随之以平庶狱,以儆官邪,以靖兇顽,以昭风劝。”

去国

离开自己的国家

去国三千里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日影

日光照射物体所成的阴影

赐玦

(1).赐给玉玦。谓斥逐大臣。语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 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平生壮气凌霄汉,雄心未肯销灭,喜忠义再陪弭笔,姦佞终教赐玦。” 明 杨珽 《龙膏记·访旧》:“向年 元载 赐玦之时,其女 湘英 ,没入我家。”

(2).赐给玉玦。表示优宠。《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为之铭曰”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繇 报书曰:‘昔忝近任,并得赐玦。尚方耆老,颇识旧物。’”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泽

迷天

(1).迷,通“ 弥 ”。形容极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於中箇首将罪过迷天大。”参见“ 迷天大罪 ”。

(2).迷,通“ 弥 ”。迷漫天空;满天。《英烈传》第三十回:“四围放火,黑焰迷天。” 清 丘逢甲 《珠江行乐词》:“安知海上东风起,摧花折柳尘迷天。” 茅盾 《子夜》十五:“现在那迷天的晓雾散了些了。”

风沙

夹着沙土的风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汉书·补乐志》:“ 郑 卫 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 晋 左思 《吴都赋》:“树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荫耽耽,清流亹亹。” 宋 苏轼 《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书》:“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内江石壁鱼》:“后破之,乃有一鱼跃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环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国志·魏志·桓阶陈羣等传评》:“ 陈羣 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 宋 欧阳修 《朋党论》:“ 唐 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 昭宗 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 黄河 ,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 李大钊 《混充牌号》:“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

(3).晚 清 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的名称。他们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劾大臣,指斥宦官,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饬纪纲。 中 法 战争前后,清流繁衍为前后两辈。前清流奉军机大臣 李鸿藻 为魁首,后清流以户部尚书 翁同龢 为支柱。 光绪帝 亲政后,他们以拥帝相标榜,称为帝党,以别于当权的后党。

(4).比喻政治清明。《后汉书·杨震传》:“臣伏惟陛下以边境未寧,躬自菲薄,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无所兴造,欲令远近咸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黄犊

(1).小牛。《韩非子·内储说上》:“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 唐 杜甫 《百忧集行》:“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復来。” 明 李梦阳 《戏作放歌寄别吴子》:“我岂復恋头上簪,鹿门黄犊稳足驾。”

(2).蜗牛的别称。《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焦先 及 杨沛 ,并作瓜牛庐,止其中。以为瓜当作蜗;蜗,螺虫之有角者也,俗或呼为黄犊。”《庄子·则阳》“有所谓蜗者” 唐 成玄英 疏:“蜗者,虫名,有类小螺也;俗谓之黄犊,亦谓之蜗牛,有四角。”

公论

(1) 公正或公众的评论

是非自有公论,不是某一个人说了就算

(2) 公理;定理

哗然

人多声杂的样子

举座哗然

白麻

(1).植物名。即苘麻。 五代 齐己 《赠曹松先辈》诗:“閒游向诸寺,却看白 * 。” 宋 谢翱 《和靖墓》诗:“山中处士白麻履,死后无书献天子。”

(2).见“ 白麻纸 ”。

阴愈

为所荫覆而痊愈。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户人有患,以金箔贴像所患处,即得阴愈。”

玄黄

(1).指天地的颜色。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汉书·扬雄传上》:“灵祗既乡,五位时叙,絪緼玄黄,将绍厥后。” 颜师古 注:“玄黄,天地色也。” 晋 潘尼 《乘舆箴》:“元元遂初,芒芒太始,清浊同流,玄黄错跱。”

(2).指天地。 汉 扬雄 《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 明 宋濂 《燕书四十首序》:“玄黄之间,事变无垠。”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劳动精神昭日月,人民意气华玄黄。”

(3).泛指颜色。《古文苑·班婕妤<捣素赋>》:“閲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章樵 注:“择颜色所宜而染之。” 唐 欧阳詹 《出门赋》:“路实多岐,丝无定色,任玄黄之濡染,信疆理之南北。”

(4).古人谓天地混沌之气。 汉 焦赣 《易林·蛊之泰》:“玄黄四塞,阴雌伏谋。”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元气否塞,玄黄喷薄,辰星乱逆,阴阳舛错。” 晋 陆云 《愁霖赋》:“于是天地发挥,阴阳交激,万物混而同波兮,玄黄浩其无质。”

(5).指彩色的丝织物。《书·武成》:“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 周 王。” 孔 传:“言东国士女,篚筐盛其丝帛,奉迎道次,明我 周 王为之除害。”《文选·张衡<思玄赋>》:“献环琨与深縭兮,申厥好以玄黄。” 刘良 注:“以玄黄之繒,申其好也。” 明 王錂 《春芜记·赐婚》:“感皇恩浩荡,天使殷勤,不必玄黄稠曡,把红丝为聘。”

(6).比喻外表,非本质的东西。 晋 道恒 《释驳论》:“自非一举顿诣体备圆足,其间何能不有小失?且当録其真素,略举玄黄。安浑举一概,无復甄别?”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谢安 目 支道林 如 九方皋 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儁逸。”

(7).《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高亨 注:“二龙搏鬦于野,流血染泥土,成青黄混合之色。”《云笈七籤》卷十五:“云雷未泰之日,玄黄流血之时。”后因以“玄黄”指血。 清 李渔 《奈何天·掳俊》:“涂肝分脑,杀出玄黄路一条。” 陈毅 《淮北初战歼蒋军九十二旅》诗:“十万旌旗 泗水 阳, 淮南 、 淮北 遍玄黄。”

(8).指战乱。 清 春梦生 《维新梦》:“玄黄世界羣龙舞,黑白棋枰万马腾。”

(9).马病貌。《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彼高岗,我马玄黄。”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虺隤叠韵字,玄黄双声字,皆谓病貌也。” 唐 王建 《闻故人自征戍回》诗:“亦知远行劳,人悴马玄黄。” 清 方文 《卖马行为祝一之赋》:“主人见马意凄楚,嗟尔玄黄瘦如许!” 郁达夫 《赠王沉》诗:“鳶肩火色长如此,我马玄黄又日曛。”

(10).指有病的马。 晋 陆机 《七徵》:“策玄黄於榛险,凭穴岩而放言。” 唐 欧阳詹 《瑾瑜匿瑕赋》:“玄黄已疲,奚復骋乎千里;轮囷则疴,焉得用於九重。”

(11).指古代传说中五天帝的中央之帝。《楚辞·王逸<九思·守志>》:“謁玄黄兮纳贄,崇忠贞兮弥坚。” 洪兴祖 补注:“玄黄,中央之帝也。”

(12).道教指称水银和铅液化融合后的液体,为合成丹药的一种原料。《云笈七籤》卷六五引《金丹诀·合丹法》:“取水银九斤,铅一斤,置土釜中,猛其火,从旦至日下晡,水银铅精俱出,如黄金,名曰玄黄。”

野战

在野外进行的战斗,区别于在要塞或城市的战斗

纷拿

见“ 纷挐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