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举人

作者:徐璋 朝代:宋代

送举人原文

揭阳多士天下都,声名籍籍南海隅。
往往能骑龙马驹,唾手可捋於菟须。
大食刀听赤瓠壶,绿沈弓迸金仆姑。
太阿何止敌万夫,四海可归舆地图。
一举旌旗到三吴,全军接上甘泉书。
不比白面谢石奴,汉庭挺出万卷儒。
至尊含笑御玉虚,此时贤杰气焰舒。
更看相踵升亨衢,凤池鸡省争凫趋。

诗词问答

问:送举人的作者是谁?答:徐璋
问:送举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徐璋的名句有哪些?答:徐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揭阳

复姓。 汉 有 揭阳定 。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多士

古指众多的贤士。也指百官。《书·多方》:“猷告尔有方多士,暨 殷 多士。”《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 文王 以寧。”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多士成大业,羣贤济弘绩。”《北齐书·慕容绍宗传》:“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当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羣英。”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诗:“广厦千万间,多士宅尔宅。”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籍籍

(1) 形容喧哗纷乱的样子

人声籍籍

(2) 纵横交错

尸骨籍籍

(3) 形容名声盛大

籍籍声名

南海

(1)

(2) 县名,在广东省境内,现已并入广州市

(3) 对康有为的尊称,其字亦为南海

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骑龙

典出《史记·孝武本纪》:“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餘人,龙乃上去。”后以“骑龙”谓皇帝去世的典故。 清 李调元 《恭拟高宗纯皇帝挽诗》之四:“病哭骑龙日,扳髯少一人。”

马驹

马的幼畜,尤指一岁以下的小马

唾手

比喻极易。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 勃 ( 萧勃 )之别将 欧阳頠 军 苦竹滩 , 陈武帝 遣 周文育 总师,唾手而禽 頠 。”《三国演义》第六三回:“只因一将倾心后,致使连城唾手降。”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七:“若是从里面放起火来, 吴六 等人不被烧死,军心也乱,唾手可解决战斗。”

於菟

古时楚国人对“虎”的称呼

大食

(1). 波斯 语(Tay)的音译。原为一 伊朗 部族之称。 唐 以来,我国用以称 阿拉伯帝国 。 唐 杜环 《经行记·大食国》:“ 大食 一名 亚俱罗 。其 大食 王号 暮门 ,都此处。其士女瓌伟长大,衣裳鲜洁,容止闲丽。”《新唐书·西域传下·大食》:“ 大食 ,本 波斯 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女子白晳,出輒鄣面。日五拜天神。”《宋史·外国传六·大食》:“ 唐 永徽 以后,﹝ 大食 ﹞屡来朝贡。其王 盆泥末换 之前谓之 白衣大食 , 阿蒲罗拔 之后谓之 黑衣大食 。”

(2).我国古代对南海某一地之称。《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 上元 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 大食 君闻之,齎金一囊置其郊,行者輒避。”《宋史·外国传五·闍婆》:“西至海四十五日,南至海三日,汎海五日至 大食国 。”按, 马来 语称海为tajik,又转而为Tumasik,即 新加坡 与今 马来西亚 柔佛州 之合称, 大食 可能指这一地区。参阅 冯承钧 《西域地名》。

瓠壶

(1).一种盛液体的大腹容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周 又有瓠壶,形长一尺二寸六分,濶五寸,口径一寸,两鼻有提梁,取便於用。”

(2).喻虚有其表。《三国志·蜀志·张裔传》:“ 张府君 如瓠壶,外虽泽而内实麤。”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然率皆皮肤狡泽,而怀空抱虚,有似 蜀 人瓠壶之喻,胸中无一纸之诵,所识不过酒炙之事。”

金仆姑

箭名。《左传·庄公十一年》:“ 乘丘 之役,公以金僕姑射 南宫长万 。” 杜预 注:“金僕姑,矢名。”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之一:“鷲翎金僕姑,燕尾绣蝥弧。”《四游记·锺离将兵伐寇》:“大将出皇都,腰悬金僕姑。” 清 刘大櫆 《张约夫刻石歌》:“ 和 璧三寸廉且腴,冷光射人金僕姑。”亦省称“ 金僕 ”。《陈书·高祖纪上》:“公三筹既画,八阵斯张,裁举灵鉟,亦抽金僕。” 清 毛奇龄 《<梅中诗存>序》:“世无 甘蝇 ,非谓辞金僕而却铣珧也。”

太阿

(1).古宝剑名。相传为 春秋 时 欧冶子 、 干将 所铸。《战国策·韩策一》:“ 韩 卒之剑戟……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鵠雁,当敌即斩坚。”《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李善 注:“《越絶书》曰: 楚王 召 欧冶子 、 干将 作铁劒二枚,二曰太阿。” 唐 卢照邻 《五悲》:“何异夫操太阿以烹小鲜。” 明 沉采 《千金记·会宴》:“太阿初出匣,光射斗牛寒。”

(2).指 商 伊尹 。因其辅 太甲 为阿衡,故称。《文选·潘岳<杨荆州诔>》:“ 周 赖 尚父 , 殷 凭太阿。” 李善 注:“太阿,阿衡,谓 伊尹 也。” 汉 王莽 以 甄丰 为太阿右拂,即取 伊尹 事。见《汉书·王莽传中》。

(3).喻权柄。《明史·阉党传序》:“凶竖乘其沸溃,盗弄太阿。”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太阿一到手,其效可计日。”

何止

不止;岂止

中华大地,英才何止万千

万夫

万人;万民;众人。《书·咸有一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 晋 陆机 《拟古·东城一何高》诗:“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 唐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诗:“近辞痛饮徒,折节万夫后。” 明 刘基 《郁离子·省敌》:“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舆地图

地图。《史记·三王世家》:“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奏舆地图。” 司马贞 索隐:“谓地为舆者,天地有覆载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故地图称舆地图。” 元 周伯琦 《野狐岭》诗:“大哉舆地图,垂创何其艰。”《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我在一个朋友座中,见一张东三省舆地图,非常精细,连村庄地名俱有。”

一举

一次行动

一举歼灭来犯之敌

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三吴

(1).地名。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以县( 会稽 )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以东为 会稽 。 汉高帝 十二年,一 吴 也,后分为三,世号‘ 三吴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江 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 三吴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通典·州郡十二》:“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齐 因之。 陈 置 吴州 。 隋 平 陈 ,改曰 苏州 。 煬帝 初,復曰 吴州 ,寻为 吴郡 。大 唐 为 苏州 ,或为 吴郡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三吴 佳县首,民物旧熙熙。”

(4).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修月客,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全军

(1) 整个军队

全军指战员

(2) 保全军队的实力

全军而反,雄名大震。——《南史》

甘泉

(1)

(2) 甜美的泉水

但愿人间的一切血泪和汗点,同雨点一样,化做甘泉

孔子曰:“为人下者乎?其犹土也?深抇( hú)掘

(3) 之而得甘泉焉。——《荀子·尧问》

(4) 亦指美好的水泉

济南多甘泉,名闻者以十数

不比

不同于,有差异,不可相比

不想今年不比往年。——刘半农《拟拟曲》

面谢

当面感谢

改日另行面谢

石奴

石药的奴仆。指迷信服石药可以成仙的人。 宋 陈师道 《嗟哉行》:“ 张生 服石为石奴,下潦上乾如渴乌。一朝僨蹶须人扶,伏毒未动风出虚。” 宋 张萱 《疑耀》:“ 后魏 时,诸王孙贵臣多服石药,每病,輒称石发。 陈后山 有诗,‘服石为石奴’,言为石所使也。‘石奴’二字亦新。”

汉庭

指 汉 朝。 汉 张衡 《思玄赋》:“王肆侈於 汉 庭兮,卒衔恤而絶绪。”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汉 庭和异域,《晋史》坼中臺。” 明 何景明 《送雷长史》诗:“ 汉 庭亦羡 相如 美, 楚 客重看 贾傅 尊。”

挺出

突出;出众。《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今 诸葛丞相 英才挺出。”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文》诗:“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公未三十,心思挺出。”

至尊

(1).最尊贵,最崇高。《荀子·正论》:“天子者埶位至尊,无敌於天下。” 汉 班固 《 * 通·号》:“或称天子,或称帝王何?以为接上称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明位号天下至尊之称,以号令臣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君父至尊,在三罔极。”

(2).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及至 始皇 ,奋六世之餘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 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汉书·路温舒传》:“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有司奏立 长秋宫 ,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 马贵人 德冠后宫。’遂登至尊。”

(3).用为皇帝的代称。《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蛮夷之贾。”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一》:“近年财空虚,大吏告民穷,而至尊忧帑匱。”

含笑

(1) 面露微笑

含笑不语

(2) 中国的一种常绿灌木( Michelia figo ),枝很密,叶子狭椭圆形,花淡黄色,有香味,可提取芳香油。供观赏

(3) 这种植物的花

(4) 含笑属植物的泛称

川含笑

白花含笑

玉虚

(1).仙宫。道教称 玉帝 的居处。 北周 庾信 《步虚词》之二:“寂絶乘丹气,玄冥上玉虚。” 唐 吴筠 《步虚词》之六:“玉虚无昼夜,灵景何皎皎。” 宋 范成大 《白玉楼步虚词》之三:“罡风起,背负玉虚廷。” 清 黄鷟来 《晓起登舟归羊城拜别来夫龛前潸然有感》诗:“巖林事业需经济,定见飞章出玉虚。”

(2).喻洁净超凡的境界。 宋 杨万里 《雪晴》诗:“何须师 鲍 谢 ,诗在玉虚中。”

(3).岩洞名。在 湖北省 秭归县 东十里。 宋 苏轼 《出峡》诗:“ 玉虚 悔不至,实为舟人誑。”

(4).龟的别名。 宋 无名氏《五色线》卷上“龟有八名”引《杂俎》曰:“八曰玉虚。”

时贤

指当代的贤达

中常侍曹节以海内多怨,欲借宠时贤以为名。——《后汉书·韦彪传》

取悦时贤

气焰

一种真的或假的优越感,表现为傲慢的样子或态度。比喻威风、气势(多含贬义)

气焰万丈

气焰嚣张

看相

一种迷信活动,观察人的相貌、骨骼或手掌的纹路来判断人的命运的好坏

亨衢

(1).四通八达的大道。《易·大畜》:“何天之衢,亨。” 孔颖达 疏:“乃天之衢亨,无所不通也。” 唐 元稹 《苦雨》诗:“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百川朝巨海,六龙踏亨衢。”

(2).常以喻美好的前程。 唐 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糲食空弹剑,亨衢詎置锥!” 宋 沉括 《贺赵龙图》:“妙策凌云,擢起英豪之域;亨衢振翼,俄登直侍之联。” 清 朱彝尊 《曹先生溶挽诗六十四韵》:“壮日膺乾顾,亨衢协泰交。”

凤池

(1).即凤凰池。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兹言翔凤池,鸣珮多清响。”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暨皇家之建国也,乃别置史馆,通籍禁门, 西京 则与鸞渚为邻, 东都 则与 凤池 相接。” 清 孙枝蔚 《汪舟次赴赣榆教谕任去后寄怀》诗之二:“凤池与乌臺,旦夕谓可至。”参见“ 凤凰池 ”。

(2).古琴底有二孔,上孔曰龙池,下孔曰凤池。 王谟 辑《世本·作篇》:“ 伏羲氏 削桐为琴……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象四时。”

(3).砚的一种。 宋 范纂 《端溪砚谱》:“砚之形製……曰凤池。” 宋 范纂 《端溪砚谱》:“ 宣和 初,御府降样造形,若风字,如凤池样,但平低耳。”亦作“ 凤池研 ”。 宋 米芾 《画史·唐画》:“古书画皆圜,盖有助于器。 晋 唐 皆凤池研,中心如瓦凹,故曰研瓦。”

鸡省

指中书省。 唐 罗隐 《郑州献卢舍人》诗:“鸡省露浓汤饼熟,凤池烟暖詔书成。”参见“ 鸡树 ”。

凫趋

(1).像鸭子一样缓行。 宋 王禹偁 《尺蠖赋》:“寧鳧趋以鸿渐,不麏惊而鹊起。”

(2).像野鸭一样飞趋。比喻欢欣。 宋 陆游 《谢明堂赦表》:“奉五百里之驛书,徒深鰲抃;上千万年之圣寿,莫缀鳧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