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作者:梵琦 朝代:元代

渔家傲原文

听说西方无量乐。
乐邦是我心开拓。
根阙女人皆不着。
谁强弱。
一人一朵金莲萼。
行树七重珠网络。
宝楼风韵金铃铎。
天上乐音相间作。
须诚悫。
返闻自性同先觉。

诗词问答

问:渔家傲的作者是谁?答:梵琦
问:渔家傲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渔家傲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梵琦的名句有哪些?答:梵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听说

听人所说

听说他到海口去了

听说她现已结婚

西方

(1) 西边或西边的地方

(2) 指位于西半、北半球的国家。指欧美各国

无量

(1) 没有限制的;没有止境的

前途无量

(2) 难以计算,指数量极多

乐邦

佛教语。极乐之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释道·京师敕建寺》:“入山门即有窣堵坡高入云表,名 永安塔 ,华焕精严,真如游化城乐邦。”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千函榆欓,信地繙经,一握松枝,弥天选佛,真可以破除结习,淬练智光。号此乐邦,洵非妄尔。”

开拓

(1) 开辟

在荒原上开拓出大片农田

(2) 采掘前修建巷道等工序的总称

开拓巷道

女人

(1) 成年的女子

(2) 指妻子

不着

不显扬。《孟子·滕文公下》:“ 杨 、 墨 之道不息, 孔子 之道不著,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

(1).不执着,无挂碍。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上善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 宋 梅尧臣 《寄隐静山怀贤长老》诗:“高僧心不著,一似五峯云。”

(2).不用,无须。 唐 王建 《三台》词:“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红鸞扇遮。”

强弱

1.亦作"强弱"。 2.强大与弱小。 3.指力量大小的程度。

一人

(1).古代称天子。亦为天子自称。《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孔 传:“一人,天子。”《书·汤诰》:“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誥。’” 孔 传:“天子自称曰予一人。” 汉 班固 《 * 通·号》:“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臣谓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书》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

(2).一个人。《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然则今日之是非,谓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犹一体。《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谓使全国之人齐心协力。《荀子·富国》:“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杨倞 注:“谓不能齐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国也。”

金莲

旧指缠足妇女的小脚

三寸金莲

网络

(1) 网状物

(2) 网罗

宝楼

对佛寺楼阁的美称。《华严经·十回向品》:“阿僧祇寳楼,广博崇丽,延袤远近。” 唐 罗隐 《代文宣王答》诗:“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法苑珠林》卷六:“是城中央,宝楼重阁,名 皮禪延多楼 。”

风韵

(1) 风度;韵致

风韵秀彻。——《晋书·桓石秀传》

(2) ——多指女子

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红楼梦》

铃铎

(1).金属响器名。大者为铃,小者为铎。作为警戒、教化、斋醮、奏乐之用。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犹铃鐸警耳,钟鼓骇心。”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沅州秀才》:“俄闻铃鐸音,若数壮夫负巨水,欲上復下。”

(2).挂于殿、阁、塔、观檐角的风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中门当涂,有三精舍,上置轮相,铃鐸虚悬。” 清 曹寅 《十六日登虎丘作》诗:“葳蕤寒不锁,铃鐸夜微鸣。”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我行山足下,了不闻铃鐸。”

(3).铃铛。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手摇铃鐸,唪诵不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山羊……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智识阶级的徽章。”

天上

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乐音

音乐。有一定频率、听起来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

音量太大,乐音成噪音了

相间

相互隔开;间隔

男女生相间排着

诚悫

诚朴;真诚。 唐 柳宗元 《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於斯也,虑善善之过而莫之省,诚慤之道少损,故敢私言之。” 明 唐寅 《爱溪记》:“ 新安 洪君 伯周 ,俶儻诚慤士。” 清 刘大櫆 《乌程闵君墓志铭》:“每春秋饗奠,必致其诚慤。”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 柯尔 ﹞生性很诚慤, 孙先生 又求他搭救。”

自性

(1).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既除客尘,又还自性。”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八:“寄语诸仁者,復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宋 杨圭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切以诸佛説法,不离自性,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谁佛刹?”

(2).个性;本性。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寄《妇女杂志》的文章由我转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窜,因为若一改窜,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先觉

事先认识觉察的人;觉悟早于常人的人

先知先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