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前韵遣怀呈鲁直唐公成季明略

作者:晁补之 朝代:宋代

原文

泾水为渠食万口,一石论功泥数斗。
嗟泾独不似渭闲,安流赴海又西还。
天下楩柟尽隆栋,何如栎社不材间。
无能饱食犹天上,巧智忧劳缘利赏。
我无懋功突厥名,横身为国作长城。
又非石堡将军勍,带刀夺取紫袍荣。
世上此身愚莫比,雾縠翻惭汉童子。
壮心虽欲强自挽,凫足元悭续非喜。
君不见西京对策济时难,羞死王嫱马上弹。
时平鸟雀须食尔,鸿羽可用高难攀。
从今识路窘捷径,求我莫傍终南山。

诗词问答

问:《复用前韵遣怀呈鲁直唐公成季明略》的作者是谁?答:晁补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补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晁补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泾水

渭河 的支流,在 陕西省 中部。也称 泾河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五十五里,曰 涇谷之山 , 涇水 出焉,东南流注于 渭 。”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渠》:“ 涇水 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稷黍。” 唐 杜甫 《北征》诗:“ 邠 郊入地底, 涇水 中荡潏。”《资治通鉴·秦始皇帝元年》:“ 韩 欲疲 秦 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为间於 秦 ,凿 涇水 自 仲山 为渠,并北山,东注 洛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诗泾见谓浊申笺义》:“七月啟 涇 口,引 涇水 灌地,则春、秋、冬皆清。”

安流

(1).舒缓平稳地流动。《楚辞·九歌·湘君》:“令 沅 湘 兮无波,使 江 水兮安流。” 唐 杜甫 《雨不绝》诗:“眼边江舸何怱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三九:“沧浪迅风波,无风即安流。”

(2).平稳的流水。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宋 杨万里 《回望黄巢矶之险心悸久之》诗:“若到峡中应更险,却思峡外是安流。”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安流欣鼓枻,奔浪独能篙。”

(3).谓安然顺流。 晋 陆机 《文赋》:“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4).比喻顺利的境况。 明 李东阳 《送顾天锡序》:“君子之处世,汎安流驰坦途者,不足以为难,惟涉患歷难然后可见。”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楩柟

见“ 楩楠 ”。

隆栋

(1).高大的梁栋。《北史·宇文恺传》:“或以綺井为重屋,或以圆楣为隆栋。”

(2).比喻栋梁之才。 唐 许敬宗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璇璣体宽政,隆栋象端衡。” 宋 王安石 《李璋加恩制》:“以后家之洪支,为帝室之隆栋。”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栎社

(1).作为神社象征的栎树。《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成玄英 疏:“櫟,木名也。社,土神也。”《庄子·人间世》:“ 匠石 归,櫟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 宋 叶适 《还华贤良九经说贤良进卷语林等》诗:“芄兰恨柔蔓,櫟社嫌拥肿。”

(2).乡里的代称。 元 范梈 《立春日和王翰林》:“几时归櫟社,尽日接芳筵。”

不材

(1).不成材;无用。《庄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成玄英 疏:“不材无用,故终其天年。” 唐 白居易 《蟠木谣》:“尔既不材,吾亦不材,胡为乎人间徘徊?” 清 赵翼 《老柳枝叶特茂诗以张之》:“残躯漫此半死桐,寿相端推不材木。”

(2).喻才能平庸。《国语·鲁语下》:“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嚮义,劳也。” 韦昭 注:“不材,器能少也。”《汉书·张汤传》:“﹝ 霍光 ﹞由是贤 千秋 ,以 禹 为不材。” 宋 秦观 《人材策》:“寡闻见,暗机会,乖物理,昧人情,执百有司之事,无一施而可,此不材者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叙》:“官无不材则国楨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

(3).自谦之辞,犹不才。《史记·吴太伯世家》:“ 札 ( 季札 )虽不材,愿附於 子臧 之义。”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息筮一官来闕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无能

毫无能力

腐败无能

饱食

吃得饱,充分满足了需要量

天上

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忧劳

忧患劳苦

懋功

大功。《宋书·武帝纪中》:“自篇籍所载,生民以来,勋德懋功,未有若此之盛者也。”《隋书·高勱传》:“闻夷兇翦暴,王者之懋功,取乱侮亡,往贤之雅誥。” 明 陆采 《怀香记·受诏安边》:“须紧把乌号控,万里干城奏懋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卿受命援 锦 ,躬亲戎行;未建懋功,遽成国殇。呜呼痛哉!”

突厥

南北朝至唐朝我国西北地区民族。公元六世纪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属柔然族。西魏时首领土门连续败铁勃,破柔然,建立政权,东至辽海,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贞观四年攻灭 * ,显庆四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

横身

挺身,置身。 宋 苏舜钦 《闻京尹范希文谪鄱阳因成此诗以寄》:“横身罹祸难,当路积仇讎。”《水浒传》第十四回:“两个又要廝拚。 吴用 横身在里面劝,那里劝得住。” 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诸内奄牌校横索百端,挟威凌侮,声势汹甚……诸同事者,皆惧逃去,君独横身当之。”

为国

治国。《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 邢昺 疏:“为,犹治也。”《战国策·秦策三》:“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管子·国蓄》:“凡将为国,不通於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 清 姚康 《<嵞山集>序》:“顾 楚 之为国, 唐 之为天下,当其时皆何如?”

长城

(1) 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全长6700公里。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中国后,联结战国时燕、赵、秦之城并延长,始成长城。长城不但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2) 坚不可摧的力量或防御物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将军

(1)

(2)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3) 将国际象棋中的“王”暴露在对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马上保护起来(如在其间放上另一棋子),则下一步便可能被对方吃掉

(4) 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感到难办

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夺取

(1) 使用力量强行取得

夺取领导权

夺取到巨大财富

(2) 争取得到

紫袍

(1).紫色朝服。高官所服。 唐 白居易 《初授秘监拜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紫袍新祕监,白首旧书生。”《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而藩方荐论动踰数百,乃至藏典、书吏、优伶、奴僕,初命则至银青阶,被服皆紫袍象笏,名器僭滥,贵贱不分。” 清 孙枝蔚 《白紵词》:“东家年少着紫袍,君若遇之暂逡巡。”

(2).草名。《三才图会·草木·紫袍》:“紫袍,生 信州 ,春生发叶,如苦益菜。至五月生花,如金钱紫色,彼方用治咽喉口齿。”

世上

世界上;人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雾縠

(1).薄雾般的轻纱。《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李善 注:“縠,今之轻纱,薄如雾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 郑 女 曼姬 ,被阿緆,揄紵縞,杂纎罗,垂雾縠。” 刘良 注:“雾縠,其细如雾,垂之为裳也。” 前蜀 魏承班 《渔歌子》词:“柳如眉,云似髮,鮫綃雾縠笼香雪。” 清 郑燮 《大中丞尹年伯赠帛》诗:“忽惊雾縠来相赠,便剪春衫好出游。”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三:“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縠’,大概就是这样了。”

(2).像轻纱一样的烟云薄雾。 五代 和凝 《临江仙》词:“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 宋 苏轼 《龙尾石月砚铭》:“萋萋兮雾縠,宛宛兮黑白。”

童子

(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彼童子之师。——唐· 韩愈《师说》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3) 童生,明清科举,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壮心

宏大的志愿;壮志

壮心不已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西京

古都名。(1) 西汉 都 长安 , 东汉 改都 洛阳 ,因称 洛阳 为 东京 , 长安 为 西京 。(2) 隋炀帝 建 洛阳 为 东京 ,因称 长安 为 西京 。(3) 唐 显庆 二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安 为 西都 ,一称 西京 , 天宝 元年,定称 西京 , 至德 二载,改称 中京 。(4) 唐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因 凤翔 是两京未复时 肃宗 之驻地,改 凤翔郡 为 凤翔府 ,建号 西京 , 上元 元年,废京号。(5) 南诏王 寻阁劝 时,以 太和 (指 羊苴咩城 )为 西京 ,至 世隆 称帝,改称 中都 。(6)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四月 李存勖 即帝位于 魏州 ,以 魏州 为 东京 兴唐府 ,以即位前的 晋王 旧都 太原府 为 西京 ,十一月复 唐 旧制改 西京 为 北京 。(7)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十一月复 唐 旧制以 京兆府 为 西京 ,至 晋 天福 三年罢京。(8) 五代 后晋 天福 三年自东都 河南府 迁都 汴州 ,以 汴州 为 东京 开封府 ,改东都 河南府 为 西京 , 汉 周 及 北宋 沿袭不改。(9) 辽 重熙 十三年,升 云州 为 大同府 ,建号 西京 ,沿至 金 代不改。(10) 明 李自成 改 西安 曰 长安 ,称 西京 。(11) 明 张献忠 以 蜀 王府为宫, 成都 曰 西京 。

对策

(1) 对付的策略或办法

商量对策

(2) 应考的人在殿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济时

犹济世,救时。《国语·周语中》:“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旧唐书·隐逸传序》:“退无肥遁之贞,进乏济时之具。”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经世手,济时英, 玉堂 金马 岂难登。” 周咏 《感怀》诗之三:“举目 新亭 挥掬泪,刦餘谁是济时才?”

马上

(1) 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电影马上要开映了

我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在马背上

马上比武

时平

时世承平。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尘清世晏,仓兕无用其武功;运謐时平,鵷鷺咸修其文德。”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郡宴和韵》词:“但得时平鱼稻熟,这腐儒,不用青精饭。” 康有为 《过昌平城》诗:“时平堡堠生青草,欲出军都吊鬼雄。”

鸟雀

泛指小鸟。《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於其君者,诛之,如鹰鸇之逐鸟雀也。” 唐 刘长卿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句当苗税充百官俸钱》诗:“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鸿羽

(1).鸿雁的羽毛。比喻轻微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抑轻则鸿羽沉於弱水,抗重则玉石漂於飞波。” 明 沉鲸 《双珠记·并拜荣升》:“可怜视死轻鸿羽,衔寃九地难追。”参见“ 鸿毛 ”。

(2).借指鸿雁。以其善高飞,故比喻腾达的仕途。 唐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鸿羽不低飞,龙津徒自险。”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进实鸿羽,退亦龙蟠。”

(3).《汉书·苏武传》载有鸿雁传书之事,故比喻信使。 宋 吕诲 《和邵尧夫见寄时知邓州》:“冥冥鸿羽在云天,邈阻风音已十年。” 宋 卢祖皋 《倦寻芳》词:“鸿羽难凭芳信短, 长安 犹近归期远。”

高难

难度大

经过五个月的艰苦排练,这个合唱团终于攻下了这部高难度的名作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捷径

近便的小路;喻不循正轨,贪便图快的做法;喻速成的方法或手段

终南捷径

终南山

山名。 秦岭 主峰之一。在 陕西省 西安市 南。一称 南山 ,即狭义的 秦岭 。古名 太一山 、 地肺山 、 中南山 、 周南山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