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製朝元殿朝谢玉皇大帝

作者:夏竦 朝代:宋代

原文

三清右序储繁祉,万乘钦明答上穹。
圣化诞敷书轨混,仙游昭假地天通。
灵辉熠煜充丹禁,瑞雾霏微翳碧空。
积累有开鸿绪远,顾怀无际庆基隆。
精心展彩威颜肃,法曲迎真睿藻融。
象舞在庭功敻异,宝符先道古难同。
奉朝嘉服祗群后,赞帝鸿仪俨上公。
神爵乍临香馥郁,矞云低映树青葱。
洁粢禋薦升严陛,苍璧高蟠照晓风。
宣室受釐均大赉,洋洋春泽浃区中。

诗词问答

问:《奉和御製朝元殿朝谢玉皇大帝》的作者是谁?答:夏竦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夏竦的名句有哪些?答:夏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三清

(1).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此盖栖灵五岳,未驾夫三清者也。”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八:“津能充渴气充粮,家住三清 玉帝 乡。”

(2).道教对玉清境洞真教主 元始天尊 ,上清境洞玄教主 灵宝天尊 ,太清境洞神教主 道德天尊 的合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与同两个道童火攻道人,张挂三清,众家铺设齐备,动起法器。”

(3). 唐 殿名,在 长安 大明宫 内。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我君六叶继圣,熙乎玄风; 三清 垂拱,穆然紫极。” 王琦 注:“《玉海》: 唐 大明宫 内有 三清殿 。” 唐 人亦借指朝廷。《旧唐书·郑畋传》:“陛下过垂採听,超授恩荣,擢於百里之中,致在 三清 之上。”

(4).酒名。即清酒。 晋 潘岳 《桔赋》:“三清既设,百味星烂。” 唐 骆宾王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诗:“缔赏三清满,承欢六义通。”参见“ 三酒 ”。

(5).一种以松实、梅花、佛手和雪水烹沏之茶。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玉泉雪水》:“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实、梅英、佛手烹茶,谓之三清。”

(6).三位清廉的人。 明 陈道亨 , 新建 人, 万历 十四年进士,官 南京 吏部郎中。同里 邓以讚 , 衷贞吉 亦官 南京 ,为官皆清廉,人号“ 江 右三清”。见《明史·陈道亨传》。

右序

辅助;佑助。《诗·周颂·时迈》:“实右序 有周 。” 吴闿生 注:“右、序,皆助也。言天助 有周 。” 清 冯桂芬 《上海重建武帝庙记》:“圣 清 承天右序,怀柔百神,祀事咸秩。”

繁祉

多福。《诗·周颂·雝》:“绥我眉寿,介以繁祉。” 郑玄 笺:“繁,多也。” 汉 蔡邕 《汉交趾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诞膺繁祉: 广 歷五卿七公再封之禄, 康 亦由孝廉宰牧二城。九鼎之义,夫人是享。” 宋 曾巩 《贺北京留守韩侍中正旦状》:“顺履昌期,具膺繁祉。” 清 梅曾亮 《杨忠武公赞》:“稽首归里,帝锡繁祉。”

万乘

(1) 车辆

(2) 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称天子为“万乘”

使敌万乘。——《韩非子·五蠹》

致万乘之势。——汉· 贾谊《过秦论》

钦明

敬肃明察。《书·尧典》:“曰若稽古 帝尧 ,曰 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曰:“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后遂以“钦明”为对君主的颂词。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 唐 吴筠 《览古》诗之九:“ 汉景 称钦明,滥罚犹如斯。”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公主事舅姑》:“主上钦明,动修法制。”

上穹

上天;天帝。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弃离臣子,背世长终。兆民号咷,仰愬上穹。” 南唐 李中 《下蔡春偶作》诗:“採兰扇枕何时遂,洗虑焚香叩上穹。”《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罪恶贯盈,灵祇共愤……随即奏闻上穹,已正典宪。”

诞敷

遍布。《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 孔 传:“远人不服,大布文德以来之。”《旧唐书·韩弘传》:“况乎邦教诞敷,王言总会,百辟攸宪,四方式瞻。”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次令门徒,福音诞敷。”

书轨

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亦借指统一。《宋书·傅弘之传》:“若其怀道畏威,奉王受职,则通以书轨,班以王规。”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请上尊号第二表》:“天人合应,书轨混同。” 宋 苏轼 《淮阴侯庙记》:“书轨新邦,英雄旧里。”参见“ 书同文,车同轨 ”。

仙游

亦作“僊游”。1.指信奉道教的人远出求仙访道。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六琴说》:“ 马明生 仙游,见神女於玉几上弹一弦琴,而五音具奏。” 明 屠隆 《綵毫记·知几引退》:“侍奉君王不到头,飘然一衲赋仙游。”

(2).古指亡灵,谓游于仙界,成仙而去。旧亦用为称人死亡的婉辞。 宋 王安石 《英宗祔庙礼毕慰皇帝表》:“仙游既集於宗祊,圣念弥勤於翼室。”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绍兴 初,取 京 ( 蔡京 )亲书,因下詔曰:‘ 隆祐 皇太后僊游不返,殯奉有期,永怀保祐之功,务极褒崇之典。’”《西湖佳话·孤山隐迹》:“ 李諮 闻信,不胜惊悼道:‘我 李諮 承圣恩赐我守 杭 ,一则得以领略湖山佳景,二则便可请教 君復 先生诗篇墨妙,不料仙游,我 李諮 何不幸至此!’”

昭假

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诗·大雅·云汉》:“大夫君子,昭假无赢。” 毛 传:“假,至也。” 马瑞辰 通释:“言诚能昭假於天,其感应之理无有赢差者。”又《周颂·噫嘻》:“噫嘻 成王 ,既昭假尔。”一说,明告。 高亨 注:“昭,明也。假,读为嘏,告也。”又一说,招请。见 郭沫若 《读了关于〈周颂·噫嘻篇〉的解释》。《后汉书·冯异传》:“昔我 光武 受命中兴,恢弘圣绪,横被四表,昭假上下,光耀万世。”

辉熠

辉煌灿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洪文襄款客》:“入则四庭肴饌备陈,珠帘绣幕,华灯辉熠,公延客入首席,陪座者皆一时名士。”

丹禁

指帝王所住的紫禁城。《隋书·百官志上》:“殿中将军、武骑之职,皆以分司丹禁,侍衞左右。”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 王琦 注引《潜确居类书》:“天子所居曰禁,以丹涂壁,故曰丹禁。亦曰紫禁。” 宋 欧阳修 《夜宿中书东阁》诗:“今夜静听丹禁漏,尚疑身在玉堂中。” 宋 黄庭坚 《下水船》词:“总领神仙侣,齐到青云歧路。丹禁风微,咫尺諦闻天语。”

霏微

(1).飘洒;飘溢。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雨散漫以霑服,云霏微而袭宇。”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浩荡乾坤合,霏微物象移。”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盖泉自石门而下,初势甚微,已而散布半空……霏微滴沥,溅面洒肌。”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使冷韵幽香,恒霏微于曲房斗室。”

(2).蒙蒙细雨。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八:“﹝ 竇儼 《水论》﹞五日一霏微,十日一霢沐。” 郭沫若 《烛影摇红》词:“霏微期过暑如蒸,空袭频投弹。”

(3).雨雪细小貌。 唐 李端 《巫山高》诗:“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元 刘伯亨 《朝元乐》曲:“这雪他初下霏微则是后渐疾,赤紧的风踅的雪急。”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五月 江 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 聂绀弩 《林冲杨志合论》:“天冷了,窗外细雨霏微,窗纸叫风吹得飒飒地响。”

(4).迷蒙。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西湖 观月,秋爽最宜,烟波镜浄,上下一色。渔灯依岸,城角传风,山树霏微。” 清 顾炎武 《送张山人应鼎还江阴》诗:“旧京秋色转霏微,目送 毘陵 一雁飞。” 鲁迅 《呐喊·白光》:“然而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比硫黄火更白净,比朝雾更霏微。”

碧空

蔚蓝色的天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

积累

(1) 积聚起来的事物

多年的积累

(2) 逐渐聚集

积累起大笔财富

鸿绪

大统;王业。《后汉书·顺帝纪》:“陛下践祚,奉遵鸿绪。” 唐肃宗 《授彭王仅等节度大使制》:“朕以薄德,纘承鸿绪。”《清史稿·世祖纪二》:“朕纘承鸿绪,十有一年。”

顾怀

眷顾怀念。《楚辞·九歌·东君》:“长太息兮将上,心低佪兮顾怀。” 王逸 注:“徘徊太息,顾念其居也。” 唐 司空图 《段章传》:“某 段章 也,係虏而来,未能自脱,然顾怀优养之仁,今日相遇,天也。” 明 李东阳 《金陵何氏墓图记》:“使凡为 何氏 后者,瞻视窀穸,,顾怀本原。”

无际

无边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基隆

中国台湾省港口城市。位于台湾岛北端,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35万。是台湾主要的输出港口

精心

专心;周密细心

精心之作

法曲

一种古代乐曲。 东晋 南北朝 称作法乐。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后与 汉族 的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 隋 朝的法曲。其乐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琵琶。至 唐 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 唐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诗:“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 华清 随至尊。”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好凭一枕游仙梦,暗授千秋法曲音。” 吴梅 《读吴梅村<秣陵春>乐府》诗:“法曲凄凉谁按拍,不堪流涕説兴衰。”参见《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睿藻

指皇帝或后、妃所作的诗文。 唐 宋之问 《夏日仙萼亭应制》诗:“睿藻光巖穴,宸襟洽薜萝。”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武戢圣功,一怒风霆迅扫;文成睿藻,片言云汉昭回。” 清 方文 《庐山诗·竹林寺》:“軫念人主疾,馈药至明廷。何以酬酢之?睿藻炳日星。”《红楼梦》第十八回:“睿藻仙才瞻仰处,自惭何敢再为辞?”

象舞

周 代摹拟用兵时的击刺动作,以象征其武功的一种乐舞。《诗·周颂·维清序》:“《维清》,奏象舞也。” 孔颖达 疏:“《维清》诗者,奏象舞之歌乐也。谓 文王 时有击刺之法, 武王 作乐,象而为舞,号其乐曰象舞。” 马瑞辰 通释:“舞、武古通用。象舞, 蔡邕 《独断》作‘象武’,盖以象 文王 之成功也。作‘舞’者,通借字耳。” 宋 欧阳修 《晋祠》诗:“惟存祖宗圣功业,干戈象舞被管絃。”

宝符

(1).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史记·赵世家》:“ 简子 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於 常山 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 常山 上,求,无所得。 毋卹 还,曰:‘已得符矣。’ 简子 曰:‘奏之。’ 毋卹 曰:‘从 常山 上临 代 , 代 可取也。’ 简子 於是知 毋卹 果贤,乃废太子 伯鲁 ,而以 母卹 为太子。”后遂以“宝符”为称美 赵 之地势或 赵 氏子孙的典实。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紫电浮匣剑,青山孕宝符。” 唐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 赵 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 唐 李德裕 《赠故蕃维州城副使悉怛谋制》:“昔 常山 临 代 ,为全 赵 之宝符; 河 西絶 羌 ,断西戎之右臂。”

(2).宝玺和符命。《新唐书·肃宗纪》:“ 上皇天帝 御 宣政殿 ,授皇帝传国、受命宝符,册号曰 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

(3).上天所赐的符命。《宋史·乐志九》:“天锡宝符,俾炽而昌。”

(4).古时避邪驱鬼的符箓。 宋 刘过 《沁园春·观竞渡》词:“香黍缠丝,宝符插艾,犹有樽前儿女怀。”按,《后汉书·礼仪志中》:“仲夏之月……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又:“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道古

(1).称说古乐的道理。《礼记·乐记》:“君子於是语,於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 孔颖达 疏:“於是道古者,言君子作乐之时亦谓説古乐之道理也。”

(2).称道古代;谈论过去。《史记·李斯列传》:“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清 刘大櫆 《焚书辨》:“ 李斯 恐天下学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 巴人 《点滴集·争论之外》:“人到了一定年纪,就是好回忆和道古。”

嘉服

吉服。《左传·昭公十年》:“孤斩焉在衰絰之中,其以嘉服见,则丧礼未毕;其以丧服见,是重受弔也,大夫将若之何?”《汉书·礼乐志》:“穆穆优游,嘉服上黄。”

鸿仪

(1).《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孔颖达 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以“鸿仪”比喻官位。《隋书·隐逸传·崔赜》:“谬齿鸿仪,虚班驥皁。”

(2).盛大的典仪。 宋 秦观 《代贺兴龙节表》:“令节载逢,鸿仪斯举。” 明 张居正 《归政乞休疏》:“今赖天地祖宗洪佑,中外安寧,大礼大婚,耕耤陵祀,鸿仪鉅典,一一修举。”《清史稿·礼志一》:“自 虞 廷修五体,兵休刑措,天秩虽简,鸿仪实容。”

上公

(1). 周 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 郑玄 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 贾公彦 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

(2). 汉 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 和帝 时太尉 邓彪 以太傅録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

(3). 晋 制,太宰、太傅、太保皆为上公。《晋书·职官志》:“ 晋 初,以 景帝 讳故,又採《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师之任,与太傅、太保皆为上公。”

(4).公爵的尊称,亦泛指高官显爵。 唐 李华 《寄赵七侍御》诗:“属词慕 孔 门,入仕希上公。” 明 何景明 《玉冈黔国地种竹》诗:“上公勋不忘,君子名詎朽。”

(5).传说古有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其土正曰后土。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因以“上公”指社神。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诗:“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迴。” 王伯大 音释:“上公即社神也。”

(6).即太白星。《说文·女部》“媊”字下引《甘氏星经》曰:“太白号上公。妻曰 女媊 ,凥南斗食厉,天下祭之曰 明星 。”《史记·天官书》:“太白,大臣也,其号上公。”

神爵

即神雀。瑞鸟。 汉 扬雄 《羽猎赋》:“麒麟臻其囿,神爵栖其林。”《汉书·宣帝纪》:“前年夏,神爵集 雍 。”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汉注》大如鷃爵,黄喉,白颈,黑背,腹斑文也。”

香馥

(1).馨香馥郁。《易·繫辞上》“其臭如兰” 唐 孔颖达 疏:“言二人同齐其心,吐发言语,氤氲臭气,香馥如兰也。”

(2).指香气。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听鐘声而致敬,寻香馥以生心。”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两刘娘子报应》:“逮启 看经 之衾,则香馥袭人,而面色如生。” 应修人 《村居》诗:“何处香馥?--莫是泥垆茶熟?”

矞云

三色彩云,古代以为瑞徵。语本 汉 董仲舒 《雨雹对》:“云则五色而为庆,三色而成矞。”《文选·左思〈魏都赋〉》:“矞云翔龙。” 李善 注:“矞云者,外幸内青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亭中云气往来,或化而为嘉禾瑞草,变而为矞云醲泉。”后用以喻贤德而有地位的人。 明 杨慎 《艺林伐山·紫蜺矞云》:“《太元》曰:‘紫蜺矞云朋围日。’君子小人并进之象也……紫蜺以象小人,矞云以象君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卷二:“翁深感其谊,举酒相嘱曰:‘老少数十指,悉仰矞云之庇,他日归,当图厚报。’”

青葱

翠绿色,形容植物浓绿

青葱的草地

青葱的竹林

宣室

(1).古代宫殿名。 殷 代宫名。《淮南子·本经训》:“ 武王 甲卒三千,破 紂 牧野 ,杀之 宣室 。” 高诱 注:“ 宣室 , 殷 宫名;一曰 宣室 ,狱也。”

(2).古代宫殿名。指 汉 代 未央宫 中之 宣室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 未央 前正室。”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云:“ 宣室 在 未央殿 北。” 南朝 宋 刘孝标 《重答刘秣稜沼书》:“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 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 明 杨慎 《春兴》诗:“ 宣室 鬼神思 贾谊 ,中原将帅用 廉颇 。” 清 查嗣瑮 《贾太傅祠》诗:“已遣 长沙 忧不返,如何 宣室 召空回。”

(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汉 焦赣 《易林·师之恒》:“乘龙从蜺,徵诣北闕,乃见宣室,拜守东城。”《陈书·宗元饶传》:“ 元饶 劾奏曰:‘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兹严训,可以厉精。’”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公等或居 汉 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新年对宣室,白首代 尧 言。” 清 龚自珍 《咏史》诗:“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

大赉

犹重赏。《书·汤誓》:“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賚汝。” 孔 传:“女庶几辅成我,我大与汝爵赏。”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俾忠贞之烈,不泯於身后,大賚所及,永秩於善人。” 宋 王安石 《余靖改工部尚书制》:“敢忘大賚,以劳众工。”《明史·太祖纪三》:“论平 云南 功,进封 傅友德 潁国公 , 陈桓 等侯者四人,大賚将士。”

洋洋

(1) 形容众多或丰盛

洋洋万言

(2) 盛大

河水洋洋

(3) 广远无涯

牧野洋洋

(4) 美善

声蔼洋洋

洋洋德音

(5) 喜乐

喜气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形容声音响亮

钟磬洋洋

流水声洋洋

春泽

春雨。比喻恩泽。 晋 潘岳 《西征赋》:“弛秋霜之严威,流春泽之渥恩。”

区中

人世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迫区中之隘陜兮,舒节出乎北垠。” 唐 王昌龄 《裴六书堂》诗:“窗下长啸客,区中无遗想。” 宋 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圣人之道也,无幽不通,一则致霖雨於天下,一则宣教化於区中。” 清 魏源 《杂诗》之四:“寧知区中士,中有百年恨。维帝高冥冥,安闻下土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