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弦怨

作者:孟郊 朝代:唐代

湘弦怨原文

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
狂飙怒秋林,曲直同一枯。
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诬。
灵均入回流,靳尚为良谟。
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
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
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
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

诗词问答

问:湘弦怨的作者是谁?答:孟郊
问:湘弦怨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湘弦怨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孟郊的名句有哪些?答:孟郊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72-18

参考注释

芳草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同一

(1) 相同;同样

同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2) 一致

狂飙

暴风,借指猛烈的潮流或力量

曲直

弯曲和平直,比喻是非

争曲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曲直不分

嘉木

美好的树木。 汉 张衡 《西京赋》:“嘉木树庭,芳草如积。”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于凝》:“时孟夏,麦野韶润,缓轡而行,遥见道左,嘉木美荫,因就焉。” 明 刘基 《北岭将军庙碑》:“繚以垣墉,甃以瓦石,植以嘉木,丹堊辉映。”

哲人

才智卓越的人

灵均

(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 沮诵 失路, 灵均 当轴。” 浦起龙 通释:“此言 灵均 当轴,借言以词人当史局也。” 宋 姚述尧 《念奴娇·次刘周翰韵》词:“兴来吟咏, 灵均 谁谓今絶。”

回流

(1) 在化工过程(如蒸馏或液-液萃取过程)中,将产品液流送回过程设备以提高转化率或收集率的那部分液体

(2) 身体的液流或内容物逆正常方向流经体腔或管道。特指人的血液逆流回入心脏,其原因是瓣膜的功能缺损

良谟

良谋。 晋 卢谌 《赠刘琨》诗:“弼谐靡成,良謨莫陈。”謨,《文选》作“谋”。 清 冯桂芬 《滩上有纪》诗:“屈小伸自大,达人有良謨。”

清浊

(1).清水与浊水。《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 唐 高适 《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妆域》:“蓬卷无根株,涡洄乱清浊。”

(2).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史记·吴太伯世家》:“ 延陵季子 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则验。” 宋 苏轼 《钱君倚哀词》:“吾将观子之进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浊。”

(3).音乐的清音与浊音。《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礼记·乐记》:“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4).语音的清声与浊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 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 法言 为 吴 人,而为 吴 音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清气与浊气。引申以喻天地阴阳二气。《文选·左思<魏都赋>》:“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李善 注:“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之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枭鸾

枭与鸾。相传枭为恶鸟,鸾为神鸟,对举以喻恶与善、小人与君子。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然则天下善人少,恶人多,闇主众,明君寡,而薰蕕不同器,梟鸞不接翼。” 唐 杜甫 《王兵马使二角鹰》诗:“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梟鸞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洛 闽 诸儒,无 孔子 之道德,而亦招聚生徒,盈千累百,梟鸞并集,门户交争,遂酿为朋党,而国随以亡。”

相远

相异;差距大。《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宋 苏轼 《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 汉 之与 秦 , 唐 之与 隋 ,其治乱安危,至相远也。”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圣贤之文与后世之词,纯驳工拙多寡不大相远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木刻却小品居多,所以翻刻起来,还不至于大相远。”

难保

难于确保

难保他不说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湘弦

亦作“ 湘絃 ”。即湘瑟。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四座咸寂默,杳如奏湘弦。” 唐 孟郊 《湘弦怨》诗:“湘絃少知意,孤响空踟蹰。”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亡妇忌日》词:“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絃重理。” 苏曼殊 《为调筝人绘像》诗:“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刼后灰。”参见“ 湘瑟 ”。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踟蹰

(1) 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搔首踟蹰。——《诗·邶风·静女》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乐府《陌上桑》

踟蹰不知所措

(2) 也作“踟躇”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