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程公辟物华楼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寄题程公辟物华楼原文

吴楚东南最上游,江山多在物华楼。
遥瞻旌节临尊俎,独卧柴荆阻献酬。
想有新诗传素壁,怪无余墨到沧洲。
湡浯南望重重绿,章水还能向此流。

诗词问答

问:寄题程公辟物华楼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问:寄题程公辟物华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吴楚

(1). 春秋 吴国 与 楚国 。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 吴 楚 凭 江 ,负固 方城 。”

(2).泛指 春秋 吴 楚 之故地。即今 长江 中、下游一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君 吴 楚 之士,亡国之餘,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明 许宗鲁 《登齐山楼》诗:“ 淮 淝 山色尊前出, 吴 楚 江流画里看。” 陈毅 《咏三峡》诗:“总嫌太狭窄, 吴 楚 天地宽。”

(3).指 吴 地和 楚 地。比喻不同区域。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虽讎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 吴 楚 异乡,此绳一繫,终不可逭。”

(4).指 汉高祖 分封的 吴 楚 诸侯国。《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吴 楚 反,闻。”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然 高祖 封建,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连城数十,上下无别,权侔京室,故有 吴 楚 七国之患。” 清 姚鼐 《贾生明申商论》:“﹝ 景帝 ﹞其资如此,而 鼂错 又以 申 商 进之,何怪有 吴 楚 之难。”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上游

(1) 河流靠近发源地的一段

黄河上游

(2) 比喻先进的地位

力争上游

(3) 上级

只恐上游知道

江山

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物华

(1).自然景物。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一:“离念已鬱陶,物华復如此。” 唐 杜甫 《曲江陪郑南史饮》诗:“自知白髮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清 金农 《游窦氏别圃》诗:“駘荡春游恋物华,已忘寄跡在天涯。”

(2).物的精华。参见“ 物华天宝 ”。

遥瞻

向远方看;凝目远视

旌节

(1).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周礼·地官·掌节》:“货贿用璽节,道路用旌节。” 郑玄 注:“旌节,今使者所拥节是也。” 孙诒让 正义:“《后汉书·光武纪》 李 注云:‘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毦,三重。’……《司常》云:‘析羽为旌。’旌节,盖即以竹为橦,又析羽缀橦以为节。其异於九旗者,无縿斿也。 汉 节即放古旌节为之,故 郑 举以相况。” 唐 杨炯 《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车,掌行人之旌节。”

(2).借以泛指信符。 萧三 《送毛主席飞重庆》诗:“和平、民主、团结,三者都不能一缺--这就是人民付托给 毛主席 的旌节。”

(3).旌与节。 唐 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行则建节,树六纛。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诗:“旌节罗广庭,戈鋌凛秋霜。”《旧唐书·崔宁传》:“先时, 张献诚 与 旰 战, 献诚 屡败,旌节皆为 旰 所夺。” 宋 岳珂 《愧郯录·旌节》:“旌节之制,命大将帅及遣使於四方,则请而假之。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唐 天寳 中置。节度使受命日赐之,得以专制军事。行即建节,府树六纛。”亦借指节度使。 唐 杜甫 《奉待严大夫》诗:“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迴。”

(4).指军权。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出入六十年富贵》:“十拥旌节,两登相位,三掌邦计,再领盐铁。”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明相国》:“公於 乾隆 丙子、丁丑间即从征 西域 ,久拥旌节。”

尊俎

(1).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几。《礼记·乐记》:“铺筵席,陈尊俎,列籩豆。”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南归》诗:“天际张帷列尊俎,君歌声酸辞且苦。” 清 唐甄 《潜书·交实》:“子何为不祭?曰:无以供尊俎也。”

(2).常用为宴席的代称。《战国策·齐策五》:“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 宋 姜夔 《法曲献仙音·张彦远官舍》词:“树鬲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 明 何景明 《送杭宪副兵备天津》诗:“莫笑谈兵尊俎上,书生元不为封侯。”

独卧

(1).古代养生家谓不与妇女同眠为“独卧”。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故有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2).泛指一人独眠。 明 徐祯卿 《在武昌作》诗:“高斋今夜雨,独卧 武昌城 。”

(3).古指高人、隐士遗世独居。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独卧 嵩阳 客,三违 潁水 春。” 赵次公 注:“此言 张山人 自 潁水 而隐 嵩阳 。”

柴荆

(1).做柴用的小木。 唐 杜甫 《晨雨》诗:“暂起柴荆色,轻霑鸟兽羣。” 仇兆鳌 注:“柴荆,小木。”一本作“ 紫荆 ”。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斩蒿艾,无处拾柴荆。”

(2).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 唐 白居易 《秋游原上》诗:“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荆。” 宋 王安石 《送赞善张君西归》诗:“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 清 白华山人 《<十洲春语>序》:“今晨初霽,予方畚掘拥土,周匝樊槿,啄啄然闻有叩柴荆者。”

(3).借指村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装反柴荆。” 唐 温庭筠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诗:“一水悠悠隔 渭城 , 渭城 风物近柴荆。”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春风桃李遍柴荆,花馆琴书不絶吟。”

献酬

亦作“献醻”。 1.谓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郑玄 笺:“始主人酌宾为献,宾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饮酌宾曰醻。”《史记·孔子世家》:“献酬之礼毕, 齐 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唐 朱湾 《奉使设宴戏掷笼筹》诗:“献酬君有礼,赏罚我无私。” 清 孙枝蔚 《中秋夜与同幕者把杯》诗:“但恨坐一室,无人互献酬。”

(2).泛指斟饮。 宋 陆游 《龟堂独酌》诗之二:“一榼兰溪自献酬,徂年不肯为人留。”

(3).酬答;应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 宋 秦观 《次韵刘逊父以宁斋诗二轴作以还之》:“明珠白璧堪投报,细草幽花入献酬。” 清 尤侗 《病约三章》:“僕病未能,献酬笔墨,东涂西抹,少作狼藉,老至頽唐,勉强塞白。”

诗传

(1).《诗经》的注解。《汉书·楚元王刘交传》:“ 元王 好《诗》,诸子皆读《诗》, 申公 始为《诗》传,号《鲁诗》。 元王 亦次之《诗》传,号曰《元王诗》,世或有之。” 颜师古 注:“凡言传者,谓为之解説,若今《诗》《毛氏传》也。”

(2).《诗经》的注本。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板经书纪略》:“《诗传》六本,六百三十五叶。”

(3).指《诗经》和《春秋三传》。《北史·儒林传上·刘献之》:“少而孤贫,雅好《诗》《传》。”

(4).诗的总集。 清 王昶 有《湖海诗传》四十六卷。

素壁

白色的墙壁、山壁、石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澧水》:“﹝ 嵩梁山 ﹞高峯孤竦,素壁千寻,望之苕亭,有似香炉。”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状》:“素壁丹墀,实隆家贵。” 唐 卢纶 《萧常侍瘿柏亭歌》:“攒甍鬭栱无斤跡,根癭联悬同素壁。”《宣和画谱·郭熙》:“至攄发胸臆,则於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巖岫巉絶,峰峦秀起。” 明 文徵明 《题画》诗:“就中妙解谁应识,万里云烟开素壁。”

余墨

(1).残留的墨汁。 唐 刘言史 《右军墨池》诗:“ 永嘉 人事尽归空, 逸少 遗居蔓草中。至今池水涵餘墨,犹共诸泉色不同。”

(2).遗留下来的或残存的书画。 宋 欧阳修 《哭曼卿》诗:“遗踪处处在,餘墨润不枯。” 宋 黄庭坚 《题绛本法帖》:“观 唐 人断纸餘墨,皆有妙处,故知翰墨之胜,不独在 欧 、 虞 、 褚 、 薛 也。”

(3).诗书之馀,指不费主要精力而写成的文字。 宋 王安石 《寄题程公辟物华楼》诗:“想有新诗传素璧,怪无餘墨到沧洲。”按,此指书信。

沧洲

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许由 。” 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復协沧洲趣。” 唐 杜甫 《曲江对酒》诗:“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涵空一白十万顷,浄洗素练悬沧洲。”

望重

名望大。《南齐书·江谧传》:“以 刘景素 亲属望重,物应乐推,献诚荐子,窥窬非望。” 唐 周贺 《赠姚合郎中》诗:“望重来为守土臣,清高还似武功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此时望重朝班,名闻四野。”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非得望重德劭之 远师 之维护,亦不能风行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