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岩

作者:黄非熊 朝代:宋代

龙树岩原文

碧岩孤立啸□峰,高状藤萝十里松。
三面石山横叠嶂,一株松树倒蟠龙。
风雷聒地涛声烈,日月摩空翠景重。
凭仗高僧好珍重,看他雷雨化灵踪。

诗词问答

问:龙树岩的作者是谁?答:黄非熊
问:龙树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非熊的名句有哪些?答:黄非熊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孤立

使孤独无助,使得不到同情或援助

团结同志,孤立敌人

藤萝

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的通称

三面

(1).三个方向,三方面。《汉书·张良传》:“南有 巴 蜀 之饶,北有 胡 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

(2).指传统戏剧中的丑角。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

石山

(1).岩石积成的山。《诗·周南·卷耳》“陟彼砠矣” 毛 传:“石山戴土曰砠。” 宋 郭熙 《林泉高致·画诀》:“土山戴石,林木瘦耸。石山戴土,林木肥茂。”

(2).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三百里,曰 石山 ,多藏金玉。”

(3).状如山石的花纹。《后汉书·王符传》:“犀象珠玉,虎魄瑇瑁;石山隐饰,金银错鏤,穷极丽靡,转相夸咤。” 李贤 注:“山石谓隐起为山石之文也。”

叠嶂

亦作“ 叠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叠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 唐 孟浩然 《经七里滩》诗:“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张居正 《马上见西山》诗:“迭嶂环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诗:“狐皮帽子衬一张英俊的脸,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峦。”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陆游 《还家》诗:“曡嶂出云明客眼,澄江涨雨濯京尘。”《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连峰曡嶂,壁立千仞。”

松树

松属(Pinus)的植物

蟠龙

(1).盘伏的龙。《尚书大传》卷一下:“蟠龙賁信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 郑玄 注:“蟠,屈也。”《方言》第十二:“未陞天龙谓之蟠龙。” 唐 李商隐 《赛灵川县城隍神文》:“逐清泠之耕父,不使扬光;迴沮泽之蟠龙,皆令洒润。”

(2).回环的龙形。《淮南子·本经训》:“寝兕伏虎,蟠龙连组。” 高诱 注:“蟠龙,詰屈相连,文错如织组文也。”《秦併六国平话》卷下:“门外苍松踞虎,阶前古檜蟠龙。”

(3).发髻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古人呼髻为蟠龙,蟠龙者,髻之本体,非由粧饰而成,随手綰成,皆作蟠龙之势。”

风雷

(1).风和雷。《易·益》:“风雷,益。” 宋 曾巩 《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上过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2).形容响声巨大。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迴?”

聒地

声音动地。 唐 皎然 《从军行》之一:“ 汉 鞞秋聒地, 羌 火昼烧云。”《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簫鼓喧天,笙歌聒地。” 明 李流芳 《黄河夜泊》诗:“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涛声

(1) 浪涛拍岸的声响

(2) 听起来像拍岸浪声的某物,或被认为像拍岸浪声的某物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空翠

(1).指绿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白岸亭》诗:“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满陂空翠,净无纤尘,鸥凫散乱,管弦齐奏,四处都在唱歌。”

(2).指绿叶。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暮春风雨》词:“小楼昨夜东风到,吹落满园空翠。”

(3).指青色的潮湿的雾气。 唐 王维 《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词:“空翠湿征鞍,马首千山。” 郁达夫 《题画》诗之四:“贪坐溪亭晚未归,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苍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诗:“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峡诗》之二:“山深云液积,尽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妇孺皆聪明。”

景重

仰慕推重。《新唐书·高釴传》:“诸弟皆检愿友爱,为搢绅景重。”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梁太祖 每览 太原 书檄,遥景重之,曰:‘我何不得此人也? 陈琳 、 阮瑀 ,亦不是过。’”

凭仗

倚仗;凭靠

凭仗着惊人的毅力登上主峰

高僧

道行修炼达到较高水平的僧侣

珍重

(1) 重视;爱惜

珍重两国的团结

(2) 保重身体

临别时互道珍重

负载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传》

雷雨

雷电交作而降雨

灵踪

(1).指佛的庄严妙相。 唐 王勃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由是 鹿园 层敞,象教旁流,宣妙奬於希夷,范灵踪於显晦。” 五代 齐己 《题玉泉寺》诗:“胜景饱於閒采拾,灵踪销得正思量,时移两板成尘跡,犹挂吾师旧影堂。”

(2).指神灵。 刘师培 《文说·宗骚》:“ 荆楚 之俗,敬天明鬼,故《神女》作赋,《山鬼》名篇,仰古贤於 彭咸 ,弔灵踪於 河伯 。”

(3).指僧道的足迹。 唐 孟郊 《送萧炼师入四明山》诗:“静言不语俗,灵踪时步天。” 南唐 李中 《赠东林白大师》诗:“ 虎溪 久驻灵踪,禪外诗魔尚浓。”

(4).借指僧道足迹所履之处。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一:“大小三峯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我闻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灵踪纪真籙。”

(5).犹墨宝。宝贵的墨迹。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伊人秉兹图,顾眄择所从,而我何为者,开颜捧灵踪。”

(6).敬称道士的手迹。 清 厉鹗 《次韵顾丈月田以罗浮竹叶符见赠》:“淋漓太平符,纠繆龙蛇绕,至今留灵踪,叶叶出意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