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长武朱尚书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寄长武朱尚书原文

不日即登坛,枪旗一万竿。
角吹边月没,鼓绝爆雷残。
中国今如此,西荒可取难。
白衣思请谒,徒步在长安。

诗词问答

问:寄长武朱尚书的作者是谁?答:贾岛
问:寄长武朱尚书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寄长武朱尚书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贾岛的名句有哪些?答:贾岛名句大全

贾岛寄长武朱尚书书法欣赏

贾岛寄长武朱尚书书法作品欣赏
寄长武朱尚书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73-115

参考注释

不日

不几天;不久(限用于未来)

我不日到京,请准备住处

登坛

(1).登上坛场。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昔 张景明 亲登坛喢血,奉辞奔走,卒使 韩牧 让印,主人得地。”《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命旅致屯云之应,登坛有降火之祥。” 李善 注:“登坛,祭天也。”《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然而杜门不用,登坛受讥。” 李善 注:“《江表传》曰:‘ 权 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 周瑜 ……’然登坛,即位之时也。”《后汉书·献帝纪》“皇帝逊位, 魏王 丕 称天子” 李贤 注引 晋 袁晔 《献帝春秋》:“乃为坛於 繁阳 故城, 魏王 登坛,受皇帝璽綬。”《晋书·谢安传》:“及 宋 受禪,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史记·淮阴侯列传》 唐 司马贞 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 唐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

(2).走上讲台。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始弘就馆之礼,即受登坛之策。” 唐 杜牧 《送太昱禅师》诗:“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师。”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 阳明 登坛讲学,反復辨説良知二字。”

(3).借指某种事物开始出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人格的平等,也是一种外来的旧理想;现在‘经验’既已登坛,自然株连着化为妄想。”

枪旗

成品绿茶之一。由带顶芽的小叶制成。芽尖细如枪,叶开展如旗,故名。 五代 齐己 《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诗:“枪旗冉冉緑丛园,穀雨初晴叫杜鹃。” 明 高启 《采茶词》:“雷过溪山碧云煖,幽丛半吐枪旗短。” 清 钱谦益 《佟宰饷刁酒戏题示家纯中秀才》诗之二:“如今又想南茶喫,悔掷枪旗上马鞍。”

茶叶嫩尖。 五代 齐己 《谢人惠扇子及茶》诗:“鎗旗封 蜀 茗,圆洁製鮫綃。”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一出:“春到郊原日迟迟,鎗旗展山谷里。” 钱南扬 校注:“茶名。《北苑别録》‘拣茶’:‘中芽,古谓一枪一旗是也。’言茶初生,一小芽如枪,一小叶如旗,故名。今称旗枪。” 明 高启 《采茶词》:“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鎗旗短。”

鼓绝

更鼓声断。指夜深。 唐 刘驾 《春台》诗:“六街尘满衣,鼓絶方还家。”

中国

(1) 指中原地区

与中国抗衡。——《资治通鉴》

(2) 又

驱中国士众。

将中国人。

(3) 京城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西荒

西方荒远之地。相传古代京畿之外划分为侯、甸、绥、要、荒,称五服。服,五百里。荒服最远。 唐 孟郊 《感怀》诗:“羣物归大化,六龙頽西荒。” 明 陈子龙 《门有车马客行》:“何时下诸国,车驾驰西荒。”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外道翦灭,经术大昌,教泽未竟,遂终西荒。”

可取

(1) 可以选用、取用

老张的为人确有可取之处

(2) 指切合实际的、谨慎的和有利的

这样做是可取的

(3) 值得赞许或学习

他后半生的写作确有可取之处

白衣

(1) 白色衣服

新娘身穿白衣

(2) 平民;未曾获得功名的人

(3)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请谒

(1).请求;干求。《左传·隐公十一年》:“无寧兹 许公 復奉其社稷,唯我 郑国 之有请謁焉,和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 杜预 注:“謁,告也。”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请謁无所行,货赂无所用,民志定矣。”《晋书·慕容熙载记》:“二 苻 并美而艷……请謁必从,刑赏大政无不由之。” 清 龚自珍 《论私》:“朝大夫有受朋友之请謁,翌晨,訐其友於朝,获直声者,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2).请求谒告。《列子·力命》:“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在朝諤然有敖朕之色;请謁不相及,遨游不同行。”《史记·张仪列传》:“ 犀首 乃谓 义渠 君曰:‘道远不得復过,请謁事情。’” 司马贞 索隐:“谓欲以 秦 之缓急告语之也。”

徒步

(1) 用脚行走

徒步则汗出。——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徒步入华山。—— 明· 顾炎武《复庵记》

徒步行军

(2) 平民的代称。古时平民外出无车,故称

集中营内,多为徒步

(3) 步兵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