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哨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出哨原文

出哨历山田,纳稼率已毕。

町疃圃场间,崇墉积一律。

往岁霜降早,晚荞或致失。

今岁霜降迟,收荞倍坚实。

陇蜀望全副,索绹葺庐室。

不饥自鲜盗,村村乐宁谧。

椎髻蓬头辈,迎跸里门出。

尔我诚何脩,幸兹遇丰吉。

诗词问答

问:出哨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出哨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质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二

参考注释

出哨

巡逻放哨。《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李俊 ﹞引兵直过 桃源岭 西山深处,在今时 灵隐寺 屯驻;山北面 西溪 山口,亦扎小寨,在今时 古塘 深处;前军却来 唐家瓦 出哨。”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九:“ 马县长 只下了一道手谕,保甲警察都出哨了,官家的宅眷们都没走。”

历山

古山名。相传 舜 耕 历山 。所在地点说法不一。《书·大禹谟》:“帝初于 歷山 ,往于田。”《史记·五帝本纪》:“ 舜 耕 歷山 ,渔 雷泽 ,陶 河 滨。”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在 河东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蒲州 河东县 雷首山 ,一名 中条山 ,亦名 歷山 ,亦名 首阳山 ,亦名 蒲山 ,亦名 襄山 ,亦名 甘枣山 ,亦名 猪山 ,亦名 狗头山 ,亦名 薄山 ,亦名 吴山 。此山西起 雷首山 ,东至 吴坂 ,凡十一名,随州县分之。 歷山 南有 舜井 。’又云:‘ 越州 餘姚县 有 歷山 舜井 , 濮州 雷泽县 有 歷山 舜井 ,二所又有 姚壚 ,云生 舜 处也。及 嬀州 歷山 舜井 ,皆云 舜 所耕处,未详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璇璣玉衡,以齐七政,万世巧艺之祖,无出 歷山 老农矣。”《老残游记》第二回:“又出南门,到 歷山 脚下,看看相传 大舜 昔日耕田的地方。”

町疃

见“ 町畽 ”。

崇墉

高墙;高城。《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崇墉冈连以岭属,朱闕巖巖而双立。” 张载 注:“墉,墙也。”《文选·左思<魏都赋>》:“於是崇墉濬洫,婴堞带涘。” 张载 注:“墉,城也。” 唐 杜甫 《剑门》诗:“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昏 岱岳 ,撼 东蒙 ,倾上郡,破崇墉。”

一律

(1) 同一音律

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

(2) 一个样子;没有例外

往岁

往年

往岁多至。——清· 方苞《狱中杂记》

霜降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这时 中国 黄河 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国语·周语中》:“火见而清风戒寒。” 三国 吴 韦昭 注:“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论节气,还不到霜降,这里已经下了好几场霜。”

今岁

指今年

今岁是个丰收年

坚实

(1) 牢固结实

坚实的根基

(2) 身体结实,有力

陇蜀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 陇 ,復望 蜀 。” 陇 ,指 陇 右; 蜀 ,指 西蜀 。后用“陇蜀”比喻人心不足,所求无厌。 明 无心子 《金雀记·临任》:“真薄倖,原何 陇 蜀 相兼併。”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理刑之官,非可以兼辅导,若如所请,将来 陇 蜀 之请,又不知其如何。”

全副

整套;全部;整体

全副精力

全副武装

索绹

(1).制绳索。《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郑玄 笺:“夜作绞索,以待时用。”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十二:“索綯民事急,昼夜互相续。”

(2).指绳子。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偷狗赋》:“团饭引来,难掉续貂之尾,索綯牵去,惊回顾兔之头。”

庐室

房舍。《墨子·迎敌祠》:“城之内,薪蒸庐室,矢之所遝,皆为之涂菌。”《汉书·盖宽饶传》:“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 唐 韩愈 《刘统军碑》:“及癸巳岁秋,涌水出,流过其部,破民庐舍。”

宁谧

安静;安宁

宁谧寂静

椎髻

亦作“ 椎结 ”。1.一撮之髻,其形如椎。《史记·货殖列传》:“ 程郑 , 山东 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 卓氏 ,俱居 临邛 。”《汉书·李陵传》:“两人皆胡服椎结。” 颜师古 注:“结读曰髻,一撮之髻,其形如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或断髮,或椎髻,露形无服,涂身以灰,精勤苦行,求出生死。” 郭沫若 《女神·湘累》:“老翁一人,银发椎髻,白须髯,袒上身。”借指椎髻之人或其所居之区。 唐 李咸用 《和吴处士题村叟壁》:“椎髻担餔餉,庞眉识稔年。” 宋 梅尧臣 《送广西提刑潘比部》诗:“ 桂林 地险通椎髻, 阳朔 峯奇削剑鋩。”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五口衅端》:“窃惧东南异日之忧,不在长毛,而在椎髻也。”

(2). 汉 梁鸿 妻 孟光 “椎髻,著布衣”,愿与“梁鸿”俱隐。后遂以“椎髻”形容为妻贤良,衣饰简朴,与夫共志。 明 吴从先 《金小品传》:“澹泊以明得意,即椎髻而前,守约以示无求。” 清 唐孙华 《遣家人迎内入都》诗:“啼妆应损当年面,椎髻须留见在身。” 王闿运 《蔡夫人墓志铭》:“ 姜生 游学,妇织姑炊,割彼私孌,坐驶芳时,椎髻偕隐。”参见“ 椎布 ”。

迎跸

迎接天子车驾。 明 王世贞 《经功德废寺》诗:“古寺逢人语, 宣皇 御輦过,散香羣帝下,迎蹕万灵呵。”

里门

(1).闾里的门。古代同里的人家聚居一处,设有里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庆 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宋 欧阳修 《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之二:“里门每入从千骑,宾主俱荣道路光。”

(2).指称乡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