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则

作者:释正觉 朝代:宋代

颂古一百则原文

曼殊问疾老毗耶,不二门开看作家。
珉表粹中谁赏鉴,忘前失后莫咨嗟。
区区抱璞兮楚庭膑士,璨璨报珠兮隋城断蛇。
休点破,绝疵瑕,俗气浑无却较些。

诗词问答

问:颂古一百则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颂古一百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曼殊

(1).佛教菩萨名。即 曼殊室利 。

(2). 满洲 别称。也写作“满珠”、“曼珠”。 清 黄遵宪 《八用前韵》:“三月麛裘思德化,诸天龙节护 曼殊 。” 钱仲联 笺注引《清朝通志》:“ 满洲 ,係 满珠 之转音,亦称 曼珠 。”参阅《清通志·氏族一》。

问疾

探问疾病。《礼记·杂记下》:“弔死而问疾。” 唐 卢纶 《酬李端公野寺病居见寄》诗:“寂寞日长谁问疾,料君惟取古方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圣祖拏鳌拜》:“尝託病不朝,要上亲往问疾。”

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 印度 城名。《维摩经》说, 维摩诘 (意译 净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尔邦 南部)。 释迦牟尼 于该地说法时, 维摩诘 称病不去。 释迦 派 文殊师利 前往问疾。 文殊师利 问 维摩诘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 默然不对。 文殊师利 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启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陆龟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诗:“欲入 毘耶 问,无人敌 浄名 。”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故人相见尤堪喜,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2).指 维摩诘菩萨 。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 唐 贾岛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贫无闷, 毗耶 疾未调。” 清 钱谦益 《赠胡泌水》诗:“谈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灯礼 浄名 。”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诗:“巵言聊一放,闭口终 毘耶 。”

(3).指《维摩经》。 宋 王安石 《北窗》诗:“北窗枕上春风暖,谩读 毗耶 数卷书。”

不二门

同“ 不二法门 ”。 唐 姚合 《寄不疑上人》诗:“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清 姚鼐 《正月晦日期应宿同游浮山》诗:“异哉不二门,兼绍洞山统。”

看作

当做

把麦子看作是韭菜的城里人

赏鉴

欣赏;欣赏鉴别(多指艺术品)

赏鉴名家书画

前失

(1).以前的过失。《后汉书·张晧传》:“虽追前失,悔之何逮。”

(2).指马的前足失陷。《三国演义》第七回:“其马前失, 瓚 ( 公孙瓚 )翻身落於坡下。” 柳杞 《好年胜景》:“就在这时,一连几颗 * 打中了‘小走龙’,它打了前失又站起来。”

(3).谓失足向前跌倒。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四章:“有时候,后边的人走着走着,猛地打了个前失,将身子扑到他前头那个人的脊梁上。”

咨嗟

(1).赞叹。《楚辞·天问》:“何亲揆 发 ,定 周 之命以咨嗟?” 王逸 注:“咨嗟,叹而美之也。”《南史·张绪传》:“ 刘悛 之为 益州 ,献 蜀 柳数枝…… 武帝 以植於 太昌 灵和殿 前,常赏玩咨嗟。” 宋 欧阳修 《赠无为军李道士》诗:“ 李师 琴纹如卧蛇,一弹使我三咨嗟。” 王闿运 《曾孝子碑文》:“学士大夫高尚其道,负贩佣嫗咨嗟其行。”

(2).叹息。 汉 焦赣 《易林·离之升》:“车伤牛罢,日暮咨嗟。”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雁门太守行》:“﹝ 王涣 ﹞病卒,老少咨嗟,奠酬以千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正监蒙难纪实》:“是时, 高公 已居林下,颇为咨嗟,然已无可奈何。”

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抱璞

(1).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献璞玉于 厉王 ,玉工说:“石也。” 厉王 以 和 为诳,断其左足。 武王 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 文王 即位, 和 抱璞哭泣于 楚山 之下,泪尽继之以血。 文王 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抱璞”喻怀才不遇。 汉 东方朔 《七谏》:“ 和 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晋书·应詹传》:“四门开闢,英彦鳧藻,收春华於京輦,採秋实於巖藪,而 泓 抱璞 荆山 ,未剖 和 璧。”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赠处》:“双璧产 荆山 ,望如虹,气如烟,悠悠抱璞空流怨。” 郁达夫 《杂感》诗之一:“俊逸灵奇宰相才, 卞和 抱璞古今哀。”亦作“ 抱玉 ”、“ 抱璧 ”。 汉 王充 《论衡·讲瑞》:“美玉隐在石中, 楚王 、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 宋 梅尧臣 《汝南江邻几云鄎南并淮浮光山有张隐居故江有慕之作予辄次其韵》:“且奉采兰养,应无抱玉啼。” 明 何景明 《种麻篇》:“断金俟同志,抱玉难自宣。”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自笑投珠,谁怜抱璧双刖。”

(2). 战国 齐宣王 欲用 颜斶 , 斶 辞曰:“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 愿得归。”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以“抱璞”指保持本色,不为爵禄所惑。 汉 蔡邕 《释诲》:“僕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宋 王禹偁 《圣人无名赋》:“惟澹惟默,固抱璞以含章;不识不知,岂命氏而考姓。”

璨璨

明亮貌。 唐 白居易 《黑龙饮渭赋》:“气默默以黯黯,光璨璨而烂烂。” 宋 梅尧臣 《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诗:“城霞与琪树,璨璨助诗才。”

报珠

相传 隋侯 见大蛇伤断,为敷药救治,后蛇衔明月珠相报。见《淮南子·览冥训》 高诱 注。后用为报恩之典。 唐 杜甫 《寄韦有夏郎中》诗:“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

断蛇

(1).斩蛇。指 汉高祖 刘邦 斩蛇起义事。《汉书·高帝纪赞》:“ 汉 承 尧 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 唐 李白 《拟恨赋》:“断蛇奋旅,扫清国步。” 金 史肃 《过九里山》诗:“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

(2).剑名。

点破

用极简短的话语揭露出隐情或事情的真相

疵瑕

(1) 过失;缺点

(2) 责难;指摘

俗气

世俗间的恶浊气息;庸俗;粗俗

俗气的避暑旅馆

这块布的花色太俗气了

他这个人太俗气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