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刘公干体诗

作者:鲍照 朝代:南北朝

学刘公干体诗原文

白日正中时。
天下共明光。
北园有细草。
当昼正含霜。
乖荣顿如此。
何用独芬芳。
抽琴为尔歌。
弦断不成章。

诗词问答

问:学刘公干体诗的作者是谁?答:鲍照
问:学刘公干体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鲍照的名句有哪些?答:鲍照名句大全

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书法欣赏

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书法作品欣赏
学刘公干体诗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中时

(1).午时。《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明日中时应有吉问。”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肉芝﹞五月五日中时取之,阴乾百日。”《陈书·儒林传·沉洙》:“若其日有长短,分在中时前后。”

(2).不好也不坏的时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豆》:“春大豆次植穀之后,二月中旬为上时(一亩用子八升),三月上旬为中时(用子一斗),四月上旬为下时(用子一斗二升)。”

(3).古代以春、夏、秋、冬四时配木、火、金、水四行,另分立秋前十八日配土,名为“中央时”,简称“中时”。后因以泛指夏末。 唐 贾岛 《送僧》诗:“中时山果熟,后夏竹阴繁。”参阅 清 王夫之 《礼记章句·月令·季夏》。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明光

(1).日光。亦指白日,太阳。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幃綺帐脂粉香。”

(2).铠甲名。铁铠。 三国 魏 曹植 《上先帝赐铠表》:“先帝赐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领。”

(3).明亮;光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颗颗大如鸡荳子,明光灿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俩的雨衣都让雨水洗得明光发亮。”

(4).指神话中昼夜常明的 丹丘 。《楚辞·王褒<九怀·通路>》:“朝发兮 葱岭 ,夕至兮 明光 。” 王逸 注:“暮宿东极之 丹峦 也。”《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汉 王逸 注:“因就众仙於 明光 也, 丹丘 昼夜常明也。《九怀》曰‘夕宿乎 明光 ’, 明光 即 丹丘 也。”按,《九怀》中之 丹峦 即 丹丘 。

(5). 汉 代宫殿名。后亦泛指朝廷宫殿。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诗:“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謁 明光 一报恩。”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老入 明光 踏旧班,染鬚那復唱《阳关》。”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 明光 ,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明光殿 ”。

北园

在北面的园林或园圃。《诗·秦风·驷驖》:“游於北园,四马既闲。”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晋 陆机 《园葵》诗:“种葵北园中,葵生鬱萋萋。”

细草

(1).小草。《后汉书·崔寔传》:“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 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徐州应诏诗》:“轻荑承玉輦,细草藉龙骑。” 唐 杜甫 《旅夜书怀》诗:“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

(2).远志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远志》。

当昼

白天。 唐 储光羲 《喫茗粥作》诗:“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唐 韩愈 《庭楸》诗:“当昼日在上,我在中央间。”

含霜

(1).犹凝霜;带霜。 南朝 梁 江淹 《望荆山》诗:“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唐 李峤 《钟》诗:“秋至含霜动,春归应律鸣。”

(2).形容白亮如霜。 唐 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改锻割飞二刀子,色迎霽雪锋含霜。”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芬芳

(1) 香;香气

芬芳袭人

(2) 具有香气的东西

芬芳的原野

为尔

犹言如此。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上》:“吾至乏劣,为尔日日,力不一一。”《南史·王融传》:“为尔寂寂, 邓禹 笑人。”

不成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