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梅花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江上梅花原文

老年乐事少关身,犹喜尊前见玉人。
岂是凄凉偏薄命,自缘纤瘦不禁春。
娟娟月上明江练,黯黯天低糁玉尘。
绝涧断桥幽独处,护持应有主林神。

诗词问答

问:江上梅花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江上梅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陆游江上梅花书法欣赏

陆游江上梅花书法作品欣赏
江上梅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老年

(1) 正常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

(2) 生命的晚年

五十三岁,步入老年了

(3) 表示人们接近晚年的时期

乐事

得意事;使人高兴或满意的事

享受倾听他谈话的乐事

尊前

(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玉人

(1).雕琢玉器的工人。《周礼·考工记·玉人》:“玉人之事。” 贾公彦 疏:“云玉人之事者,谓人造玉瑞、玉器之事。”《荀子·大略》:“ 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寳。”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序·吕紫微》:“余以 宣城 诗巧之如锦工机锦,玉人琢玉,极天下之巧妙。”

(2).玉雕的人像。 晋 王嘉 《拾遗记·蜀》:“ 河南 献玉人,高三尺。”《北史·隐逸传·崔赜》:“ 蓝田 令 王曇 於 蓝田山 得一玉人,长三四寸,著大领衣,冠幘。”

(3).容貌美丽的人。《晋书·卫玠传》:“﹝ 玠 ﹞年五岁,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楷 ﹞麤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后多用以称美丽的女子。 唐 元稹 《莺莺传》:“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前蜀 韦庄 《秋霁晚景》诗:“玉人襟袖薄,斜凭翠栏干。” 宋 谢逸 《南歌子》词:“画楼朱户玉人家,帘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睹卿半面,长繫梦魂;不图玉人,奄然物化。” 黄侃 《无题》诗:“春晚垂杨映画楼,玉人微拨鈿箜篌。”

(4).对亲人或所爱者的爱称。 唐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张先 《菩萨蛮》词:“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快疾忙报与您姐姐,道门外玉人来也。”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则今朝别了玉人,多感承谢了盘费。”

(5).仙女。 唐 贾岛 《登田中丞高亭》诗:“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相和。” 唐 杜牧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寄与玉人天上去, 桓将军 见不教吹。”

凄凉

(1) 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悲凉

字字凄凉

薄命

生来命运不好,福分不大

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红楼梦》

纤瘦

瘦小

禁春

消受春光;留连春景。 唐 杜甫 《奉陪郑驸马韦曲》诗之一:“緑樽须尽日,白髮好禁春。” 元 卢挚 《清平乐·歙郡清明》词:“溪山今日无尘,绣衣却待禁春。”

娟娟

(1).姿态柔美貌。 唐 杜甫 《寄韩谏议注》诗:“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 洞 庭 望八荒。”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有女娟娟,闺闥闲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顾之微笑,似将有言。” 冰心 《往事二》三:“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

(2).长曲貌。《文选·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北墀,娟娟似娥眉。” 李善 注:“《上林赋》曰,‘长眉连娟’。” 唐 沉佺期 《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诗:“娟娟潭里虹,渺渺滩边鹤。”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织四月》诗:“四月夏气清,蚕大已属眠。高首何昂昂,娥眉復娟娟。”

(3).明媚貌。 宋 司马光 《和杨卿中秋月》:“嘉宾勿轻去,桂影正娟娟。” 清 孙枝蔚 《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冻月娟娟白,高云兀兀垂。”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月光娟娟,照见众齿,歷落如排朽琼。”

(4).飘动貌。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诗:“娟娟戏蝶过閒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5).同“ 涓涓 ”。缓流;细流。 前蜀 韦庄 《夜景》诗:“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娟娟。” 清 吴伟业 《过席允来山居》诗:“石笋一林云活活,药栏千品雨娟娟。”

月上

(1).佛教传说 毘摩罗诘 之女,母 无垢 。女生时身上出妙光明胜于月照,因名 月上 。生未几,即大如八岁之女,容姿端正,求婚者不绝,女告之当自选择。期日,会城内士人, 月上女 当众升虚空说偈。大众闻已,各止淫心,头面顶礼于女下。自尔 月上女 诣佛所与 舍利弗 对扬深义,后转女身为男子。又称 月上菩萨 。见《月上女经》。 明 李贽 《题绣佛精舍》诗:“可笑成男 月上女 ,大惊小怪称奇事。”

(2).用作女儿的美称。 唐 白居易 《病中看经赠诸道侣》诗:“何烦更请僧为侣, 月上 新归伴病翁。”原注:“时适 谈氏 女子自 太原 初归。 维摩詰 有女名 月上 也。”按, 毘摩罗诘 ,旧译 维摩诘 。

(3).佛教传说 月光童子 之妹。《德护长者经》卷下:“尔时, 月光童子 妹 月上 ,形容端正,闻 月光童子 説偈讚佛,身心欢喜。”

江练

谓江水澄澈、平静如同洁白的绸子。语本 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餘霞散成綺,澄江静如练”。 唐 杜枚 《长安杂题长句》诗之三:“雨晴九陌铺江练,嵐嫩千峰叠海涛。” 宋 苏轼 《江月》诗之五:“玉钩还挂户,江练却明楼。” 宋 陈亮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词:“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明 刘基 《题<烟波泛舟图>》诗:“旧游忆鼓 湘湖 櫂,日净风微江练平。”

黯黯

(1).光线昏暗;颜色发黑。 汉 陈琳 《游览》诗之一:“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水黯黯兮莲叶动,山苍苍兮树色红。” 宋 王安石 《望淮口》诗:“白烟弥漫接天涯,黯黯长空一道斜。”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寒梦惊醒,黯黯的烛影,寂寂的风声,车已停住,听着窗外轻轻的一阵一阵雪花簌簌的飞转。”

(2).隐藏不露,不显扬。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上美》:“文称功业黯黯,则未若腐草之有萤也。” 明 归有光 《<戴楚望集>序》:“故黯黯以居,未敢列於当世儒者之林。” 清 戴名世 《再上韩宗伯书》:“ 田有 身在卑贱,有言不信,故不得不黯黯以居,默默以处。”

(3).沮丧忧愁貌。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 江生 魂黯黯, 泉客 泪涔涔。” 清 洪昇 《长生殿·得信》:“黯黯愁难释,绵绵病转成。”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只觉得奇愁黯黯,横空而来。”

玉尘

(1).即玉屑。古代传说中仙家的食物。《渊鉴类函·道部·仙二》引 汉 刘向 《列仙传》:“一叟曰:‘君输我瀛洲玉尘九斛,阿母疗髓凝酒四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綺里 丹法:先飞取五石玉尘,合以丹砂汞,内大铜器中煮之。百日五色,服之不死。”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

(2).喻雪。 唐 白居易 《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诗:“漠漠復雰雰,东风散玉尘。” 宋 陆游 《雪后寻梅偶得绝句》之二:“定知謫堕不容久,万斛玉尘来聘归。”《群音类选·断发记·淑英走雪》:“我只见洒玉尘,滚银沙,满空鸞鹤,顷刻里青山已老。”

(3).喻花瓣。 唐 张籍 《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近有仙过因成绝句》之一:“千枝花里玉尘飞,阿母宫中亦见稀。” 宋 向子諲 《水调歌头·赵伯山席上见梅》词:“只恐邻笛起,化作玉尘飞。”

(4).指茶叶粉末。 唐 白居易 《游宝称寺》诗:“酒嬾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宋 陆游 《烹茶》诗:“兎甌试玉尘,香色两超胜。”

(5).喻小水珠。 宋 杨万里 《观荷上雨》诗:“细雨霑荷散玉尘,聚成颗颗小珠新。”

断桥

(1).毁坏的桥梁。 唐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诗之二:“断桥无復板,卧柳自生枝。” 宋 苏轼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断桥寻胜践,脱屨欣小揭。” 元 曹文晦 《九月一日清溪道中》诗:“断桥归郭路,细雨过溪人。”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乩仙逸事》:“或遇枯木寒花,断桥流水,輒低徊不忍去。”

(2).桥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白堤 上。自 唐 以来已有此名。或言本名 宝祐桥 ,又名 段家桥 ,今罕有称者。 唐 张祜 《杭州孤山寺》诗:“ 断桥 荒蘚澁,空院落华深。”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断桥 ,又名 段家桥 ,万柳如云,望如裙带。”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吴也仙》:“家住 西湖 断桥 北,緑杨深处有柴门。”

幽独

(1).静寂孤独。亦指静寂孤独的人。《楚辞·九章·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 唐 司空图 《秋思》诗:“势利长草草,何人访幽独?”

(2).独处。 清 陈确 《讲义二·尽心章》:“古有谓性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词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学者反求诸幽独之地焉耳。” 清 谭嗣同 《仁学》二:“莫显乎微,容色可徵意旨;莫见乎隐,幽独即是大廷。”

护持

维护保持

有主

(1).谓死后立有神主。 清 夏炘 《学礼管释六·释大夫士庙主》:“《左传》称 孔悝 反祏。又《公羊》:‘大夫闻君之丧,摄主而往。’注义以为摄敛神主而已,不暇待祭。皆大夫有主之文,大夫以下不云尺寸,虽有主无以知其形制。”

(2).旧指女子已有未婚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 孟生 ﹞察知佳人有主,忿火中烧,万虑俱断矣。” 赵树理 《登记》二:“依我看都差不多,不过那两家都有主了,如今只剩下 小飞蛾 家这一个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