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春睡起

作者:金德淑 朝代:宋代

望江南·春睡起原文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
人立玉楼间。

诗词问答

问:望江南·春睡起的作者是谁?答:金德淑
问:望江南·春睡起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望江南·春睡起是什么体裁?答:词

金德淑望江南·春睡起书法欣赏

金德淑望江南·春睡起书法作品欣赏
望江南·春睡起书法作品

译文和注释

译文
春睡起之时,已是积雪堆满燕山。万里长城之上撒满雪花,好像一条横陈的玉带,街上是灯火阑珊。而人,却倾立在蓟楼之间。何等的惆怅,何等的凄凉。
自己空空懊恼,他人或许更是如此,这身单影只的客人此时要归去。这一身行头绝尘而去。伤心的情意断人肠,屹立在阳关依旧吟唱。

注释
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此词为双调五十四字。
横玉带:连绵的山峰上积压着白雪,远看就象一条玉带。玉带:《宋旧宫人诗词》、《引司综》作“缟带”。
六街:北宋汴京有六条大街。《宋史·魏丕传》:“六街巡警皆用禁卒。”后来以六街作为都城闹市的通称。阑珊:将残,将尽之意。
人立蓟楼:《词综》作“人在玉楼”。蓟,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角。
错落:交错缤纷。班固西部赋汐:“隋侯明月,错落其间。”
斓班:亦作“烂斑”,颜色纷陈灿烂。
阳关:一作“门关”。

诗文赏析


金德淑是南宋旧宫人。她和王昭仪、汪元量都是宋亡后入元的三宫中人 。公元1288 年(元至元二十五年 ),汪元量因为道士而得南归。诸旧宫中人为其饯行,赋词相送。
金德淑这首词即作于此时。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词的意境较为重、拙、大。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 ,此之谓拙 。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 ,是为大 。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 。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上句点明作词的季节为春天。随之描写空间范围燕山睡起,写出女主人公(被俘至此之宋旧宫人 )。缟素,是传统丧服。白雪积满燕山,如山披缟素。万山缟素之意象,实已暗逗全词哀悼宋亡之含蕴 。再回味春睡起 ,令人痛定思痛。起笔造境,沉痛至深。“万里长城横缟带”。从燕山山脉望见万里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丛山峻岭之颠,宛如缟带。万里长城,为历史文化凝聚之一伟大象征。缟带,为传统孝仪之一重要丧服。国破山河在。神州陆沉之痛,使山河披上缟素。在女主人公之心魂中,自己与大地山河一道为祖国之亡而服素戴孝矣。此句为全词神光聚照之篇眼。人们常称道吴梅村“恸哭六军俱缟素”之句,以梅村诗句视此“万里长城横缟带”词句,着眼亦不同矣 。“六街灯火已阑珊”。六街,指大都城。灯火阑珊,是灯火稀疏 。阑珊灯火,反衬夜色沉沉。自春睡起至灯火阑珊,词之意境无限遥深 。暗淡的现境 ,透视出词人暗淡的心态,也意味着同样暗淡的现实。
“ 人立玉楼间 ”。结笔直接描写词人自我形象,总结全文。玉人独立玉楼,从早到晚独立久矣。丹心难灭,是素服缟带亦难全表心肠。全词曲已终,而悲伤无已 。无怪乎后来金德淑对人诵其此词 ,犹感泣下。词人写此,已至举重若轻之地步。
这首词是词人沉郁于腹中的爱国情思的自然发散。作为一个女性词人 。能有如此之笔力,高明之艺术,亦属难能可贵了。词虽用笔墨写就,但犹如用血泪汇成 。虽未痛哭,但却让人无比沉痛。词中融摄雪山、缟带 、玉楼于一体,整合为悼故国之全幅庄严境界。

标签:宋词精选离别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