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忆少年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十二时/忆少年原文

嘉亨运,璇历均调。
光烈遇唐尧。
珍图缘错,垂锡乾霄。
封岱顺车杓。
修合答、万玉来朝。
瑞丕昭。
构宇结瑛瑶。
虚气下仙飚。
钦崇道祖,舆驾动临谯。
整銮镳。
郊报厚黎苗。
均纯贶,渗漉咸滋液,能事播欢谣。
继明缵绪,缓赋轻徭。
京庾比丰饶。
勤中昃、采善询荛。
五风飘。
授人时吏正,休马橐兵销。
良肱隆栋,助化率皇僚。
德声遥。
懿铄简书标。

诗词问答

问:十二时/忆少年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十二时/忆少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十二时/忆少年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嘉亨

语出《易·乾》:“亨者,嘉之会也。” 孔颖达 疏:“言天能通畅万物,使物嘉美之会聚。”后因以“嘉亨”称事物的顺利美好。 宋 范仲淹 《应制赏花钓鱼》诗:“万汇嘉亨日,皇心豫宴辰。”

均调

均衡协调;均匀和谐。《庄子·天道》:“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 成玄英 疏:“均平调顺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等》:“每酘,即以酒杷遍搅令均调,然后盖瓮。”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决论》:“待腹满气极,即徐出气,惟出入均调。”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律和声’,言音之贵均调也。”

光烈

大业,伟绩。《书·洛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 武王 ,弘朕恭。” 孔 传:“於汝大业之父 武王 ,大使我恭奉其道。”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於学矣。”《明史·余煌传》:“请謚,则当思先帝光烈未昭。”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最高光烈归於党,领导群伦有纪纲。”

唐尧

古唐帝,帝喾次子,其号曰尧;史称唐尧,又称放动,继其兄挚为天子,有德政,后即传位于舜,在位九十八年卒

珍图

亦作“珎图”。珍美的图画。 唐 柳宗元 《礼部贺嘉禾及芝草表》:“珍图焕开,瑞彩交映。” 宋 邓椿 《画继·王詵》:“﹝ 鄆王 ﹞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凡得珍图,即日上进。” 元 张雨 《次韵郑明德征士有怀王仲德长者》:“旋张珎图娱坐席,还置华尊开酒场。”

万玉

(1).指百官。 唐 高若思 《劝封禅表》:“徵万玉以警途,詔八神而弭策。” 唐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警蹕干戈捧,朝宗万玉趋。”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看奎光飞躔紫宫,光摇万玉班中。”

(2).比喻众多色泽如玉之物。 宋 王安石 《甘棠梨》诗:“爱其凌秋霜,万玉悬磊砢。” 宋 真德秀 《陈慧父竹坡诗稿》:“万玉兮森森,清风兮满林。”

来朝

(1).早,清早。《诗·大雅·绵》:“ 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 郑玄 笺:“言其避恶早且疾也。” 孔颖达 疏:“清朝走马,未是善事,诗人言之,必有其意,故知美其避恶早且疾也。”一说一朝。参阅 清 俞樾 《达斋诗说》。

(2).明早。 宋 范成大 《豫章南浦亭泊舟》诗之一:“来朝风一席,随处且浮家。”《水浒传》第七七回:“今晚便杀出去好?却捱到来朝去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今授为 招远县 鄔镇 土地,来朝赴任。”

前来朝觐。《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左传·僖公十四年》:“夏,遇于 防 ,而使来朝。” 唐 张循之 《送泉州李使君之任》诗:“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

瑛瑶

美玉。亦形容人品质雅洁。

虚气

(1).躁盛之气。 宋 陈亮 《<中兴论>后记》:“追思十八九岁时,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然犹上此论,无所遇,而杜门之计始决,於是首尾盖十年矣。虚气之不易平也如此。”

(2).因一时冲动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力量。 明 方孝孺 《唐庄宗》:“有所养者为正气,无所养者为虚气……有志乎事功名者,苟不明道集义,以养其中,而惟用区区之虚气,求以有成,非君子之所知也。”

(3).谓急促不平的呼吸。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我这里立不定虚气喘,无觔力手腕软。”

(4).假装出来的威风、气势。 朱自清 《我是扬州人》:“还有一桩道理就是我有些讨厌 扬州 人。我讨厌 扬州 人的小气和虚气。小是眼光如豆,虚是虚张声势。小气无须举例。虚气例如已故的 扬州 某中央委员,坐包车在街上走,除拉车的外,又跟上四个人在车子边推着跑着。”

钦崇

崇敬。《书·仲虺之诰》:“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郗嘉宾 钦崇 释道安 德问,餉米千斛。”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元后钦崇之福,远至邇安。”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 马克思 与 列宁 终竟是我辈青年所当钦崇的导师。”

道祖

道家的始祖,即 老子 。 吴越 钱镠 《真圣观碑》:“ 太上老君 者,神凝太素,气积混茫,诞形虽感於星精,崇德实标於道祖。”《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那三教之中,惟 老君 为道祖。” 曲波 《林海雪原》十:“ 杨子荣 刚一开口再问,老道已十分不耐烦地斥责道:‘何方施主,不尊道规,随便冲乱经文,道祖大慈大悲!善哉!善哉!’”

舆驾

亦作“轝驾”。帝后乘坐的车驾。亦借指帝后。《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皇后轝驾侍从甚严。”《隶释·汉桐柏淮源庙碑》:“朢君舆驾,扶老携息。”《北史·成淹传》:“舆驾至 洛 , 肃 因侍宴。” 唐 杜审言 《赠苏味道》诗:“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旧五代史·周书·卢文纪传》:“舆驾且驻 河桥 ,详观事势。”

黎苗

(1). 九黎 与 三苗 的关称。《国语·周语下》:“王无亦鉴於 黎 苗 之王,下及 夏 商 之季。” 韦昭 注:“ 黎 , 九黎 ; 苗 , 三苗 。”《文选·曹植<七启>之八》:“惠泽播於 黎苗 ,威灵震乎无外。” 吕向 注:“ 黎 , 九黎 也。 少昊 , 九黎 乱德。 苗 , 三苗 也。 舜 时, 三苗 不修道,命 禹 征之。”

(2).黎民,民众。《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损膳解驂,以赡黎苗。” 李贤 注引《广雅》:“苗,众也。”《新唐书·柳泽传》:“安宗社于已危,振黎苗之将溺。”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黎苗》:“若 秦 楚 强鬩震扑,胎籍三正,播其虐於黎苗…… 司马温公 曰:‘黎苗,民也。’余案《广韵》黎、苗二字皆训众也。”

渗漉

(1).液体向下滴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司马贞 索隐引《说文》:“渗漉,水下流之貌也。”《宋史·河渠志五》:“大河源深流长,皆山川膏腴渗漉,故灌溉民田,可以变斥卤而为肥沃。” 清 唐孙华 《鹰坊歌与夏重恺功同赋》:“多畜驯鸽供餵饲,流血渗漉霑衿喉。”

(2).比喻恩泽下施。《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六祈輟渗” 唐 李善 注:“渗谓渗漉,喻福祉也。” 宋 陆游 《瑞庆节贺表》:“东渐西被,伟声教之混同;上际下蟠,报仁恩之渗漉。” 清 魏源 《拟进呈<元史新编>序》:“是以膏泽之润,罕及於南;渗漉之恩,悉归於北。”

滋液

(1).谓渗透的汁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2).汁液渗透。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神雀仍集,麒麟自至;甘露滋液,嘉禾櫛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源傍悉生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

(3).特指唾液。 汉 班固 《 * 通·情性》:“口能啖尝,舌能知味,亦能出音声,吐滋液。”

能事

(1) 原指能做到的事,后指擅长的本事

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能干

此人果真能事

继明

(1).持续不断的光明。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继明悬日月,出震统乾坤。”

(2).借指皇帝即位。 唐 韩愈 《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状》:“圣上以继明之初,垂惟新之泽。” 宋 司马光 《论西夏札子》:“自是正旦生辰,乃至陛下继明,皆不遣使入贺,其不臣大矣。”

缵绪

继承世业。特指君主继位。《旧唐书·李德裕传》:“其年秋登朝,至明年正月, 穆宗 纘绪,召入禁苑。”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圣君纘绪,盍罄公忠。” 明 刘基 《尊闻堂铭》:“卓彼圣哲,有开于先,弘猷秩昭,纘绪维贤。”《清史稿·礼志二》:“ 康熙 二年,定郊祀躬亲行礼,无故不摄…… 宣统 纘绪,监国摄政王行之。”

京庾

大粮仓。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京庾之储,无物不有。”《文选·左思<魏都赋>》:“囹圄寂寥,京庾流衍。” 李周翰 注:“京,大;庾,仓也。”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不藉》:“京庾得其贮,老幼得其养。”

丰饶

(1).丰裕富饶。 汉 蔡邕 《黄钺铭》:“于是储廪丰饶,室罄不悬。” 明 归有光 《许太孺人寿序》:“兄弟皆以貲为郎,家世丰饶。” 清 全祖望 《甘竹滩鲥鱼歌》:“牧人梦繁殖,笙诗奏丰饶。” 郭小川 《长江组歌·双虹颂》:“祖国的大地,历来丰饶。”

(2).丰足充实。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思光 紆缓诞放,纵有乖文体,然亦捷疾丰饶,差不局促。” 清 林则徐 《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但 粤 东关税既比他省丰饶,则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 张天心 《北平烤鸭与南京板鸭》:“ 南京 地势灵秀,龙蹯虎踞,物产丰饶。”

中昃

(1).日中及日偏斜。泛指过午。《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 孔 传:“从朝至日昳。” 孔颖达 疏:“言 文王 勤於政事,从朝不食,或至於日中,或至於日昃,犹不暇食,故经中、昃并言之。” 唐 张九龄 《为何给事进亡父所著书表》:“伏惟陛下听政中昃,观书乙夜,思上皇而合道,恨古人於同时。” 宋 王安石 《垂虹亭》诗:“晨兴坐其上,傲兀至中昃。”

(2).谓日过午而渐西斜。 唐 李白 《君有所思行》:“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王琦 注:“《周易》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采善

(1).采录善行。《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 三代 之德,褒 周 室,非独讥刺而已也。”

(2).求取善名。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诽誉訾议,以要名采善於当世。” 王先谦 注:“善谓人称善之,要名采善四字连文同意。”

询荛

见“ 询于芻蕘 ”。

五风

(1).五方之风。《文选·枚乘<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 李周翰 注:“五风,宫商角徵羽之风也。”古以宫、商、角、徵、羽配东、西、南、北、中五方。 唐 李邕 《大唐泗州临淮县普光王寺碑》:“五风转柔涧之音,千灯焰光明之色。” 清 梅曾亮 《礼部侍郎陈公墓志铭》:“持古律衡,命观五风。” 宋晶如 注:“五风,五方之风。”

(2).中医谓肝风、心风、脾风、肺风、肾风。《素问·金匮真言论》:“天有八风,经有五风。”

(3).五日刮一次风。 宋 范纯仁 《喜雪赋》:“赖睿明之在上兮,常十雨而五风。”参见“ 五风十雨 ”。

人时

指有关耕获的时令节气。亦指历法。《书·尧典》:“乃命 羲和 ,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蔡沉 集传:“人时,谓耕穫之候,凡民事早晚之所关也。”《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民时”。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吹玉律而部人时,阳动阴静。”

休马

放马。谓不打仗。《史记·留侯世家》:“休马 华山 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参见“ 休牛归马 ”。

良肱

贤能的辅佐。《后汉书·郭杜孔张等传赞》:“ 范 得其朋, 堂 任良肱。”

隆栋

(1).高大的梁栋。《北史·宇文恺传》:“或以綺井为重屋,或以圆楣为隆栋。”

(2).比喻栋梁之才。 唐 许敬宗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璇璣体宽政,隆栋象端衡。” 宋 王安石 《李璋加恩制》:“以后家之洪支,为帝室之隆栋。”

助化

辅助教化。《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 津 好鬼神事,常著絳帕头,鼓琴,烧香,读道书,云可以助化。”

皇僚

见“ 皇寮 ”。

德声

(1).仁德的声誉。古代多用以称颂官吏治政。《文选·曹植<又赠丁仪王粲>诗》:“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李善 注:“德声,谓 太祖 令德之声也。”《隋书·百官志下》:“又有特进、左右光禄大夫……并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 宋 叶适 《修职郎吴君墓志铭》:“摄 大冶县 ,慕其德声,不言而化。”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武虚谷》:“﹝ 武虚谷 ﹞任 山东 博山县 县令,有德声。”

(2).指美好的声誉。 晋 张华 《励志诗》之七:“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僧锺》:“帝以 钟 有德声,敕令酬对,往復移时,言无失厝。”

(3).合乎仁德的言谈。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诲余以义,復我以诚。终日以语,无非德声。”

懿铄

亦作“ 懿烁 ”。美盛。《文选·班固<典引>》:“亦以宠灵 文 武 ,貽燕后昆,覆以懿鑠。” 刘良 注:“懿,美;鑠,盛也。” 唐 陈子昂 《宛丘县令夫人宇文氏墓志铭》:“雍穆懿鑠,实有清风。”《清史稿·礼志二》:“ 礼亲王 全龄 等僉云:‘大行皇帝功德懿烁,郊配断不可易,请仍遵成宪。’”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试观二十四史所载,名臣名将,功业懿鑠声名彪炳者,舍翊助朝廷一姓之外,有所事事乎?”

简书

用于告诫、策命、盟誓、征召等事的文书。亦指一般文牍。《诗·小雅·出车》:“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朱熹 集传:“简书,戒命也。”《左传·闵公元年》:“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 邢 以从简书。”《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又有一生来学,积年,自谓略究要术,辞归乡里。 翳 为合膏药,并以简书封於筒中,告生曰:‘有急发视之。’” 唐 钱起 《送李评事赴潭州使幕》诗:“谩説简书催物役,遥知心赏缓王程。” 宋 王安石 《答林中舍启》二:“去德不远,向风诚勤,日有简书之烦,久无竿牘之献。” 清 恽敬 《北山说》:“今日简书曰某也税於某,则驱车从之;明日简书曰某也税於某,则驱车从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