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作者:张文恭 朝代:唐代

七夕原文

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
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
映月回雕扇,凌霞曳绮衣。
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
欢馀夕漏尽,怨结晓骖归。
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

诗词问答

问:七夕的作者是谁?答:张文恭
问:七夕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七夕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张文恭的名句有哪些?答:张文恭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9_22

参考注释

凤律

《吕氏春秋·古乐》:“﹝ 伶伦 ﹞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后世因以“凤律”指音律。《乐府诗集·周郊祀乐章·昭顺乐》:“乐鸣凤律,礼备鸡竿。”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五:“ 伶伦 凤律乱宫商,蟠木天鸡误时节。” 宋 范成大 《次韵郊祀庆成》:“日丽鸡竿矗,天旋凤律新。”

惊秋

(1).秋令蓦地来到。 唐 韦应物 《府舍月游》诗:“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唐 无名氏 《落叶赋》:“见一叶之已落,感四序之惊秋。”

(2).喻迅速凋零衰败。 宋 蔡襄 《方山渡口占》:“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鬢已惊秋。” 宋 苏辙 《次韵王适送张耒赴寿安尉》:“緑鬢惊秋半欲黄,官居无处觅林塘。”

龙梭

(1).《晋书·陶侃传》:“ 侃 少时渔於 雷泽 ,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后因以“龙梭”为织梭的美称。 唐 李贺 《有所思》诗:“西风未起悲龙梭,年年织梭攒双蛾。” 宋 苏轼 《和仲伯达》:“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清 方履籛 《祭董母庄太宜人文》:“犹陈象服,虚佇龙梭。”

(2).小战船。 清 林福祥 《平海心筹》:“始则击破其尾棚,继復击沉其华艇,以龙梭而当其火船。”

星桥

(1).神话中的鹊桥。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天汉看珠蚌,星桥似桂花。” 宋 李清照 《行香子》词:“星桥鹊驾,经年纔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陶牧 《七夕和儆庐》:“只有星桥仍可渡,天孙日守岁寒盟。”

(2).指 七星桥 。在 四川省 成都市 。传为 秦 时 李冰 所造。上应七星,故称。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月峡 星桥 ,腾金孕碧。”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七:“ 锦水 东流绕 锦城 , 星桥 北挂象天星。” 唐 杜甫 《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 剑阁 星桥 北, 松州 雪岭 东。”

百枝

(1).形容灯烛繁多。亦指繁多的灯光或星光。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大有》:“华灯百枝,消衰暗微。” 南朝 梁简文帝 《列灯赋》:“斜辉交映,倒影澄鲜。九微间吐,百枝交布。” 南朝 陈 张正见 《艳歌行》:“莲舒千叶气,灯吐百枝光。” 唐 张文恭 《七夕》诗:“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

(2).狗脊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狗脊》。

(3).防风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防风》。

(4).萆薢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萆薢》。

云路

(1).云间,天上。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 王勃 《驯鸢赋》:“质虽滞於城闕,策已成於云路。”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多谢神明救妾身。若非云路金戈现,怎免 崑冈 玉石焚。” 清 谭嗣同 《述怀》诗:“瀏瀏飘天风,云路将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宵。”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3).高山上的路径。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诗:“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唐 储光羲 《游茅山》诗之二:“巾车入云路,理棹瑶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诗:“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4).指遥远的路程。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军行》:“鴈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唐 钱起 《登复州南楼》诗:“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一自 阳臺 云路杳,玉簪折难觅鸞胶。”

(5).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臣所居职限满,今便收迹,金闺云路,从兹自远。”

绮衣

(1).文缯所制之衣。《史记·匈奴列传》:“服绣袷綺衣。” 司马贞 索隐:“服者,天子所服也。以绣为表,綺为里。”

(2).华丽的衣服。 唐 上官仪 《八咏应制》之一:“罗荐已擘鸳鸯被,綺衣復有蒲萄带。” 唐 张文恭 《七夕》诗:“映月迴雕扇,凌霞曳綺衣。”

含情

怀着感情;怀着深情(多指爱情)

含情脉脉

华幄

帝王所居的华丽的帷帐。 三国 魏 应璩 《与赵叔潜书》:“入侍华幄,出典禁闈。”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居陪华幄,出从朱轮。”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 昭王 处以单綃华幄。”

重闱

(1).重重宫门。指深宫。《三国志·吴志·贺邵传》:“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闈之内而知万里之情……任贤之功也。”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春中兴庆宫酬宴应制》:“御楼横广路,天乐下重闈。”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圣明纂绪,宗社又安,怡愉重闈,共享天下养。”

(2).闺门。《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闈。”

(3).旧称父母或祖父母。 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尊重闈而濡浹於庆施。” 明 何景明 《寿罗山胡侍御》诗:“更喜绣衣经故里,遥看綵服拜重闈。” 清 赵翼 《蒋心馀孙立中来谒感赋》诗:“报 刘 更听重闈老,存殁相关泪满巾。”

夕漏

借指夜晚。漏,古代计时器。《宋书·乐志二》:“晨晷促,夕漏延。太阴极,微阳宣。” 唐 韦应物 《效何水部》诗:“夕漏起遥恨,虫响乱秋阴。” 唐 张文恭 《七夕》诗:“欢餘夕漏尽,怨结晓驂归。”

怨结

(1).怨气郁结。《墨子·亲士》:“怨结於民心,諂諛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后汉书·明帝纪》:“今 永平 之政,百姓怨结,而吏人求復,令人愧笑。”

(2).指郁结的怨气。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正士怀怨结而不得信,猾吏崇姦宄而不痛坐,郡县所以易侵小民,而天下所以多飢穷也。”

(3).结下怨仇。 清 魏祝亭 《荆南苗俗记》:“出必挟弓弩行,鏃皆附毒,中人立毙,然非怨结者不轻发。”

蕴结。《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於是王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即起,歷阶而去。”

河汉

(1) 银河

(2) 比喻浮夸而不可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庄子·逍遥游》

还忆

回忆。 宋 朱熹 《督役城楼》诗:“还忆故园日,策杖田中归。” 宋 吴文英 《玉烛新》词:“素紈乍试,还忆是,绣懒思酸时候。”

两心

(1).异心;二心。《荀子·解蔽》:“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上怒,召 嘉 诣尚书,责问以相等前坐不尽忠,外附诸侯,操持两心,倍人臣之义。” 南朝 梁武帝 《子夜四时歌·秋歌》:“镜中两入髻,分明无两心。”

(2).彼此之心;双方的思想。 汉 焦赣 《易林·大过之小过》:“两心相悦,共其柔筋。”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再经 邓九公 年高有德,出来作这个大媒,姑娘纵然不便一诺千金,一定是两心相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