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临大江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登高临大江原文

客思忽不乐,登高临大江。
风湍睇遥席,云岫思幽窗。
淮蒌昔未茁,庐瀑今已淙。
我本休官人,曷为栖是邦。
中肠有所思,所思渺天末。
戎徼融古雪,波浪日以阔。
西从巴硖下,南与洞庭合。
身无黄鹄翅,九疑不可越。
宿负子钱急,岁收南亩稀。
儿女望我还,岂不歌式微。
仿佛汉阳树,突兀吴王矶。
佳音或跫然,未忍轻言归。
邻墙善蓍翁,盍往决咎吉。
鬼神素所昧,忠信讵云忒。
聚粮别里门,业已掉臂出。
小俟麦风凉,马蹄患不疾。

诗词问答

问:登高临大江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登高临大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客思

客中游子的思绪。 唐 陈子昂 《白帝城怀古》诗:“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 川 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祸乱天心厌,流离客思伤。” 元 贡性之 《题画》诗:“一江春水晚微茫,醉倚篷窗客思长。” 明 胡其毅 《送洪仲闇还霍丘﹞》诗:“昨夜消息来,山乡寇为难。客思已无端,寸心不知乱。”

登高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大江

(1) 大的江

(2) 中国的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龟蛇锁大江。——毛 * 《菩萨蛮·黄鹤楼》

云岫

语本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后因用“云岫”指云雾缭绕的峰峦。 唐中宗 《石淙》诗:“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峯云岫百重生。” 宋 苏轼 《和陶诗·集<归去来诗>》:“云岫不知远,巾车行復前。” 宋 辛弃疾 《行香子·云岩道中》词:“云岫如簪,野涨挼蓝。”

官人

(1) 唐朝称当官的人,宋以后对有一定地位的男子的敬称

剑外官人冷, 关中驿使疎。—— 唐· 杜甫《逢唐兴与刘主簿弟》

女使锦儿叫道:“官人寻得我苦,却在这里!”——《水浒》七回

(2) 妻子称呼丈夫(多见于早期白话)

夜坐书院中研墨吮笔,凭纸长吟,中妻不眠,(妻)向氏呼曰:“官人夜深何不睡去?”——《续传灯录·张商英》

曷为

为何;为什么。《战国策·齐策一》:“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史记·孝武本纪》:“今年丰廡未有报,鼎曷为出哉?” 宋 王安石 《泰兴令周孝先哀辞》:“云然兮宜不富,又曷为兮不寿?”

中肠

犹内心。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唐 元稹 《春月》诗:“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宋 秦观 《幽眠》诗:“忽忽竟何就,念之动中肠。”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顾念天性恩,沉痛迫中肠。”

有所

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例句: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所思

(1).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幽蘅发空曲,芳杜绵所思。” 明 刘基 《杂诗》:“欲采寄所思,不惮道路远。”

(2).泛指思考。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音乐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时候,他便连缀若干声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天末

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汉 张衡 《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 叶圣陶 《夜》:“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好象在天末的那边。”

古雪

经久未化的积雪。 唐 李白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诗:“谿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唐 孟郊 《送卢汀侍御》诗:“古雪无销鑠,新冰有堆填。” 清 汪懋麟 《画松歌寄渊公》诗:“氷枯霜裂古雪厚,六月对此疑穷冬。”

波浪

由风与水之间摩擦引起的水面不平状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黄鹄

(1).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鵠之飞,一举千里。”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一个将青蛾来燎火,且过眼前;一个见黄鵠而关弓,不知背后。”

(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 刘良 注:“黄鵠,喻逸士也。”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鵠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鵠谓 元稹 、 李绅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空黄鵠劳。”

(3).指 汉高祖 刘邦 所作《鸿鹄歌》。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愿歌《黄鵠》三千岁,移得金茎五百年。”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伶人,自成絶调。”

(4). 汉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鵠兮归故乡。’”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太和公主 居处不同,情义久絶,懐土多畏,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寧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门》诗:“公主歌《黄鵠》,君王指白日。”后以“黄鵠”指离乡的游子。 明 高启 《甪里村》诗:“紫芝日已老,黄鵠何时还?”

(5).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陶婴 少寡, 鲁 人闻其义,将求焉。 婴 闻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鵠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指妇女的守节不嫁和空闺寂寞。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我流落边关,若不回时只恐你终啣黄鵠哀。泪空垂,冷落鸳幃日易西。” 清 陈维崧 《麦秀两岐·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早岁吟《黄鵠》,颠连四十春,怀贞心比铁,完节鬢如银。”

(6).山名。参见“ 黄鵠山 ”。

九疑

亦作“ 九嶷 ”。1.山名。在 湖南 宁远县 南。《山海经·海内经》:“南方 苍梧 之丘, 苍梧 之渊,其中有 九嶷山 , 舜 之所葬,在 长沙 零陵 界中。” 郭璞 注:“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史记·五帝本纪》:“﹝ 舜 ﹞葬於 江 南 九疑 ,是为 零陵 。” 唐 李涉 《寄荆娘写真》诗:“ 苍梧 九疑 在何处,斑斑竹泪连 瀟湘 。” 金 元好问 《湘夫人咏》:“ 九疑山 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突围到 章贡 ,埋伏到 九嶷 。”

(2).指 九疑山 之神。《楚辞·离骚》:“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繽其并迎。” 王逸 注:“言 巫咸 得己椒糈,则将百神蔽日来下, 舜 又使 九疑 之神,纷然来迎。”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宿负

(1).旧欠的债务。旧时常指拖欠的赋税。《汉书·张敞传》:“ 敞 皆召见责问,因貰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晋书·武帝纪》:“復天下租赋及关市之税一年,逋债宿负皆勿收。” 清 唐孙华 《忆颐儿时就婚外家》诗:“念当毕婚娶,譬如偿宿负。”

(2).指前世的欠债。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汝知库耶?业报如此,当随吾还寺,鬼磑作麵供众,以偿宿负。”

子钱

贷给他人取息之钱。犹 * 。《史记·货殖列传》:“ 吴 楚 七国兵起时, 长安 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齎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 关东 , 关东 成败未决,莫肯与。”亦称利息为“子钱”《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始诣学,詔宰相、常参官、六军将军悉集,京兆设食,内教坊出音乐俳倡侑宴,大臣子弟二百人,朱紫杂然为附学生,列廡次。又赐钱千万,取子钱供秩饭。”《元史·孔思晦传》:“三氏学旧有田三千亩,占於豪民, 子思书院 旧有营运钱万緡,贷於民,取子钱以供祭祀,久之民不输子钱,并负其本, 思晦 皆理而復之。”

岁收

一年的收入。 孙中山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

南亩

指田野

转而缘南晦(晦,同“亩”)。——《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唐· 杜牧《阿房宫赋》

儿女

(1) 儿子和女儿,子女

儿女成群

(2) 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泪,君休滴

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式微

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

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天将暮。)——《诗·邶风·式微》

仿佛

好像;似乎

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陈涉之称 项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突兀

(1) 突然变化的

平原过去了,面前山峦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耸的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苍然突兀。——明· 顾炎武《复庵记》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来得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吴王

(1).指 春秋 吴国 之主。亦特指 吴王 夫差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吴王 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国语·吴语》:“ 吴王 夫差 起师伐 越 。”《韩非子·喻老》:“ 句践 入宦於 吴 ,身执干戈,为 吴王 洗马。” 唐 李白 《乌栖曲》诗:“ 姑苏臺 上乌栖时, 吴王 宫里醉 西施 。”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 苏州 灵巖山 ,为 吴王 旧宫。”

(2). 明太祖 朱元璋 初期建立政权时的称号。《明史·太祖纪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 李善长 等率羣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 吴王 位。”

(3). 元 末起义军首领 张士诚 ,据有 吴中 ,号 吴王 。《明史·太祖纪一》:“是月, 张士诚 自称 吴王 。”

(4). 清 乾隆 间 苗 民起义军领袖 吴八月 的称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而 吴八月 据 平陇 ,遂称 吴王 。”

佳音

好的消息

伫盼佳音

跫然

(1).形容脚步声。《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成玄英 疏:“跫,行声也。”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以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北寺锁斋房,尘钥时一启。 晁 张 跫然来,连璧照书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劳君枉驾,可谓跫然足音矣,请坐赐教。” 何垠 注:“跫然,蹋声。” 叶圣陶 《穷愁》:“ 松 母方坐户侧,曝日光取暖,其弗聪之耳忽闻足音跫然至,审为 金荣 ,曰:‘ 荣哥 何来?’”

(2).喜貌。 宋 沉遘 《谢人投书》:“辱书及文编,辞高义丰,读之跫然。”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某夙附末光,雅烦善庇,伏藩城而待罪,隐若自安;佔宿邸之移文,跫然滋喜,依归之素,有过等夷。”

(3).空无所有或稀少的样子。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饵薄鉤不曲,跫然守空坻。” 明 汤显祖 《读陈匡左<元史本末>有感》诗:“跫然寒谷少人声, 玉茗 书归雪夜明。”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感遇诗》:“夫《感遇》在 唐 ,未为絶出;而《感兴》在 宋 ,实自跫然。谓不当并论则有之耳。”

言归

(1).回归。言,助词。《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一说为我归。 毛 传:“言,我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 奘 少离桑梓,白首言归,访问亲故,零落殆尽。” 清 万寿祺 《答武进刘十》诗:“乱瘼何畤已?言归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诗:“泊泊岁将暮,言归尚未能。”

(2).《诗·周南·葛覃》有“言告言归”之句,因以“言归”指《诗·葛覃》篇。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放队》:“羽觴湛湛,方陈《既醉》之诗,鼉鼓渊渊,復奏‘言归’之曲。”

神素

指古代质朴无华的精神。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高古》:“虚佇神素,脱然畦封, 黄 唐 在独,落落元宗。” 杨廷之 浅解:“虚,空也。佇,立也,犹存也。言非有意求高,天真自得,其高无极。”

忠信

忠诚信实。《易·乾》:“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 宋 欧阳修 《朋党论》:“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

里门

(1).闾里的门。古代同里的人家聚居一处,设有里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庆 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宋 欧阳修 《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之二:“里门每入从千骑,宾主俱荣道路光。”

(2).指称乡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业已

业经;已经

准备工作业已完成

掉臂

(1).甩动胳膊走开。表示不顾而去。《史记·孟尝君列传》:“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唐 韩愈 《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 清 徐士銮 《宋艳·丛杂》:“以财交者,财尽则散,掉臂不顾。”

(2).自在行游貌。 唐 吕岩 《七言》诗:“閒来掉臂入天门,拂袂徐徐撮綵云。”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问先生掉臂何之?在云外青山,山上茅茨。向 陇 首寻梅,着杖头挑酒。”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凡事不惮其难,不忧其繁,但当先寻一下手处,虽承羣小人扰乱之后,不难掉臂游行。”

(3).奋起貌。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一:“掉臂只将诗酒敌,不劳金鼓助横行。”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迎刃》:“危峦前阨,洪波后沸,人皆棘手,我独掉臂,动於万全,出於不意。”

麦风

即麦信。 唐 白居易 《和微之四月一日作》:“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唐 徐凝 《玩花》诗之五:“花到蔷薇明艳絶,燕支颗破麦风秋。” 宋 汪藻 《过临平》诗之二:“麦风能起柁,梅雨不鸣江。”参见“ 麦信 ”。

马蹄

马的蹄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