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吴尔达尚宝匏谷

作者:李孙宸 朝代:明代

寄题吴尔达尚宝匏谷原文

闻君归卧四经春,花磴云窝几处新。

不为市朝销肮脏,翻从丘壑借嶙峋。

鸾皇自合归霄汉,猿鹤何须怨主人。

遮莫勋名钟鼎后,菟裘先已就松筠。

诗词问答

问:寄题吴尔达尚宝匏谷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问:寄题吴尔达尚宝匏谷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寄题吴尔达尚宝匏谷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孙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孙宸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参考注释

归卧

谓辞官还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贾耽 、 郑珣瑜 ﹞二相皆天下重望,相次归卧。” 唐 李山甫 《山中寄梁判官》诗:“归卧东林计偶谐,柴门深向翠微开。”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市朝

众人合集的场所;公共场合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

肮脏

(1)

(2) 脏;不干净

肮脏的街道

肮脏的池塘

(3) 比喻卑鄙、丑恶;道义上应受指责

肮脏的交易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嶙峋

(1) 形容山石峻峭、重叠

岭巆嶙峋,洞无涯兮。——《汉书·扬雄传》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司空图《诗品》

怪石嶙峋

(2) 形容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

瘦骨嶙峋

鸾皇

亦作“ 鸞凰 ”。1.鸾与凤。皆瑞鸟名。常用以比喻贤士淑女。《楚辞·离骚》:“鸞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王逸 注:“鸞皇,俊鸟也。皇,雌凤也。以喻仁智之士。” 唐 韩愈 《苦寒》诗:“鸞皇苟不存,尔固不在占。”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驿里相逢》:“老夫人,你平日呵,本是个天上鸞凰,今日受此大难呵,反做了风中尘垢。” 徐嘉 《论诗绝句》之十六:“ 彭城 二老啸鸞凰,一闋勤王泪满觴。”

(2).鸾凰配对。比喻夫妻或情侣。 元 荆干臣 《醉花阴·闺情》套曲:“分鶯燕,拆鸞凰,总是离人苦断肠。” 明 高濂 《玉簪记·回观》:“因此上收入在云房,今日呵,那知道为你结鸞凰。” 清 李渔 《比目鱼·发端》:“ 刘旦 生来饶艷质, 谭生 一见钟情极,默订鸞凰人不识。”

自合

(1).自应;本该。 宋 陆游 《落梅》诗之二:“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明 刘基 《孤儿行》:“人生一世为弟兄,同根自合同枯荣。”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四:“ 倢伃 怨较 昭君 怨,自合清才让 令嫻 。”

(2).自然契合。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霄汉

云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气凌霄汉

猿鹤

(1).猿和鹤。《宋史·石扬休传》:“ 扬休 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 明 刘基 《追和音上人》:“夜永星河低半树,天清猿鹤响空山。”

(2).借指隐逸之士。 清 方文 《饮从兄搢公民部》诗:“猿鹤岂无干禄意,江关只恐厌人稠。”

(3).见“ 猿鹤沙虫 ”。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遮莫

亦作“ 遮末 ”。1.尽管;任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 宋 苏轼 《次韵答宝觉》:“芒鞵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风月閒人,倒落得个散诞消遥百不忧,遮莫的山崩海漏,鸟飞也那兔走。” 叶叶 《九秋》诗:“飘零遮莫与君同,岑寂关山行李中。”

(2).不论;不管。 宋 杨万里 《和张功父梅诗》之一:“老无半点看花意,遮莫明朝雨及晴。” 元 曹德 《折桂令·登灵鹫山》曲:“便休提鐘鼎山林,遮莫荣枯,总是消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妙观 道:‘遮莫是甚么事,且説将来,奴依他便了。’”

(3).即使;假如。 唐 李白 《少年行》之三:“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道:‘小牌上有言在前,遮末是高手也要饶他一先,决不自家下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魂去。”

(4).莫要;不必。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敛色却行。 五嫂 咏曰:‘他家解事在,未肯輒相瞋。径须刚捉著,遮莫造精神。’” 宋 晏殊 《秋蕊香》词之二:“今朝有酒今朝醉,遮莫更长无睡。” 清 黄景仁 《感旧》诗:“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5).什么;为何。 唐 李白 《寒女吟》:“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证学》:“其一谓志学者,即应犯不较逆不难,不然落乡人臼矣,遮莫不是名谊心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杂记五则》:“媪怒,大声詈曰:‘遮莫来撩拨尔祖姥?我将齩尔爹黑鸟!’”

(6).莫非;或许。 清 黄景仁 《念奴娇·虞山旅舍夜起是日稚存归里》词:“遮莫 九龙山 下月,今夜是君行处?”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悬知共乘多贤达,遮莫先驱到望舒。”

(7).大约;约摸。 刘大白 《龙山梦痕序》:“遮莫四年前,从 杭州 回到离开已久的故乡去,在船上偶然胡诌了这两首七律。”

勋名

功名。《后汉书·张奂传》:“﹝ 张奂 ﹞及为将帅,果有勋名。” 宋 苏舜钦 《春日感怀》诗:“望国勋名晚,伤时岁月飞。” 清 吴伟业 《东莱行》:“ 左氏 勋名照汗青,过江忠孝数中丞。” 剑农 《武昌革命始末记》:“成则共图勋名,败则生灵涂炭。”

钟鼎

(1).钟和鼎。《吕氏春秋·节丧》:“夫玩好货寳,钟鼎壶滥,轝马衣被戈剑,不可胜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近世 山东 、 河南 粥钟鼎尊匜,穷极巧丽,皆墓中物也。”

(2).喻富贵荣华。 宋 黄庭坚 《次韵答王眘中》:“夸士慕钟鼎,寒儒守典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迺弟 诚轩 《炙背诗》曰:‘……钟鼎形骸外,溪山梦寐餘。’” 廖仲恺 《史坚如石像开幕演说》:“ 史 家里的进士、翰林、举人都有。实生在钟鼎之家。”参见“ 钟鸣鼎食 ”。

(3).指钟鼎文。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鼻上有八篆文,中有‘鲁国’二字可识之,奇古如钟鼎样。”

(1).钟和鼎。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淮南子·泰族训》:“不大鐘鼎者,非爱金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圣贤以此鏤金版而鐫盘盂,书玉牒而刻鐘鼎。” 李善 注引《墨子》:“琢之盘盂,铭於鐘鼎,传於后世。”《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勒铭於鐘鼎,又图形於丹青。” 明 唐顺之 《题王世新一枝窝》诗之一:“鐘鼎相传精古文,户庭不出玩初爻。” 华山 《远航集·窑洞阵地战》:“好些人家把祖传的钟鼎和铁香炉等等老古董,都拿到兵工厂去,给民兵换地雷。”

(2).指高官重任。 三国 魏 曹操 《陈损益表》:“臣以区区之质,而当鐘鼎之任。”

(3).指富贵。 唐 杜甫 《清明》诗之一:“鐘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清 冯桂芬 《吴氏祭田记》:“晚近士大夫身都富贵,具鐘鼎之养,而庙貌不设,祭田不备者有之。”参见“ 鐘鸣鼎食 ”。

菟裘

地名。在今 山东省 泗水县 。《左传·隐公十一年》:“ 羽父 请杀 桓公 ,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 菟裘 ,吾将老焉。”后因以称告老退隐的居处。 宋 陆游 《暮秋遣兴》诗:“买屋数间聊作戏,岂知真用作菟裘。” 元 耶律楚材 《过燕京和陈秀玉韵》之四:“自料荒疏成弃物,菟裘归计乞封留。”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九:“谅无 郗嘉宾 ,为我谋菟裘。”

已就

(1).已成。《后汉书·皇甫嵩传》:“功业已就,天下已顺,然后请呼上帝,示以天命,混齐六合,南面称制。”

(2).已经如此,既成事实。 曹禺 《日出》第三幕:“可是……这不是已就已就……他不是也死了。” 谭亿 《麦收之前》:“已就也是已就了,撒谎就得撒到底。”

松筠

松树和竹子。《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后因以“松筠”喻节操坚贞。 南朝 齐 王融 《奉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日月共为照,松筠俱以贞。”《梁书·元法僧等传论》:“ 侃 则临危不挠, 鸦仁 守义殞命,可谓志等松筠,心均铁石。”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浪迹同生死,无心耻贱贫。偶然存蔗芋,幸各对松筠。”《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娇鸞 松筠之志虽存,风月之情已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