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移居二首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和陶移居二首原文

昔我初来时,水东有幽宅。
晨与鸦鹊朝,暮与牛羊夕。
谁令迁近市,日有造请役。
歌呼杂闾巷,鼓角鸣枕席。
出门无所诣,乐事非宿昔。
病瘦独弥年,束薪与谁析。

诗词问答

问:和陶移居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和陶移居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名句大全

苏轼和陶移居二首书法欣赏

苏轼和陶移居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和陶移居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初来

(1).新来,刚来。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缕人胜应制》诗:“山鸟初来犹怯囀,林花未发已偷新。” 唐 李商隐 《蝶》诗之一:“初来小苑中,稍与璅闈通。”

(2).原来,本来。《朱子语类》卷三三:“ 齐 鲁 初来气象已自不同,看 太公 自是与 周公 别。”

幽宅

坟墓。《仪礼·士丧礼》:“度兹幽宅兆基,无有后艰。” 郑玄 注:“今谋此以为幽冥居兆域之始。”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宜乎刊勒丰碑,光表幽宅。” 王国维 《癸丑三月三日京都兰亭会》诗:“一朝茧纸閟幽宅,人间从此无真跡。”

鸦鹊

(1).鸦鸟和喜鹊。 唐 王建 《宫词》之七二:“宫花不共外花同,正月长先一半红。供御樱桃看守别,直无鸦鹊在园中。” 宋 陆游 《游卧龙寺》诗:“翻翻林表鸦鹊语,渺渺烟边鸥鷺行。”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乌啄蝗歌》:“ 康熙 壬子夏, 吴中 大旱,飞蝗蔽天,竹粟殆尽,蝗亦有为鸦鹊所食者。”

(2).指喜鹊。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这些鸦鹊们每到一定的时候,总要飞来天上架一次桥,架了又拆含回去。”

造请

登门晋见。《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 禹 , 禹 终不报谢,务在絶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此乃 恒 代 之遗风乎?”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郡宴和韵》词:“老去把茅依地主,有瓦盆盛酒荷包饭。停造请,免朝见。” 清 顾炎武 《赠林处士古度》诗:“五官既不全,造请无虚时。”

歌呼

歌唱;高吟呼号。 秦 李斯 《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 秦 之声也。”《史记·曹相国世家》:“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 宋 苏轼 《再和黄鲁直》之一:“且復歌呼相和,隔墙知是 曹参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坚苦的进击者向前进行,遗下广大的已经革命的地方,使我们可以放心歌呼。”

闾巷

小的街道,即里巷。泛指乡里民间

鼓角

战鼓和号角的总称。古代军队中为了发号施令而制作的吹擂之物

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 张郃。——《三国演义》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唐· 杜甫《阁夜》

枕席

(1) 铺在枕头上的凉席。也叫“枕头席儿”

(2) 枕头和席子,泛指床榻

不安枕席

(3) 枕籍

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无所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汉 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 郑玄 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 后魏 初至 太和 钱货无所用也。”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 孔子 !博学无所成名。”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艺术的价值’也是美--抽象的美,无所附丽的美。”

乐事

得意事;使人高兴或满意的事

享受倾听他谈话的乐事

宿昔

(1) 从前;往常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唐·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

(2) 指很短的时间

宿昔而死

(3) 一向;向来

病瘦

谓因病瘦损。 唐 白居易 《新秋病起》诗:“病瘦形如鹤,愁焦鬢似蓬。” 宋 苏轼 《王晋卿作烟江迭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却因病瘦出奇骨,盐车之厄寧非天。”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八:“后夫人病瘦,医者既投药,又梦寝堂门之左右木瓜二株,右者已枯,因为大父言,大父遽取药覆之。”

弥年

(1).高年。《逸周书·谥法》:“弥年寿考曰胡。”

(2).经年;终年。《后汉书·李固传》:“ 永和 中, 荆州 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 固 为 荆州 刺史。” 唐 韦应物 《七夕》诗:“岂意灵仙偶,相望亦弥年。” 明 归有光 《与吴三泉书》:“弥年沉疴,无一日强健。”

束薪

(1).捆扎起来的柴木,一捆薪柴。《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汉书·朱买臣传》:“﹝ 买臣 ﹞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明 刘基 《郁离子·天地之盗》:“一朝而屋坏,臣恐束薪不足以支之也。” 清 朱鹤龄 《广志》诗:“兰艾同荣,望秋则槁。虽在束薪,终是芳草。”

(2).比喻男女成婚。《诗·唐风·绸缪》:“绸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马瑞辰 通释:“诗人多以薪喻婚姻……此《诗》‘束薪’、‘束芻’、‘束楚’,《传》谓‘以喻男女待礼而成’是也。”

(3).捆柴。 唐 皮日休 《樵子》诗:“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 宋 陆游 《园中晚饭示儿子》诗:“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糴米续晨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乃束薪爇火,抛阶下。瞬息烟蔽房屋,对面相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