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朔日车驾至杭州驻跸之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今春三度茁初蓂,恰值馀杭翠辇停。

展义省方钦祖烈,承欢祝嘏奉慈宁。

三朝休养繁滋息,万里提封在户庭。

览彼就瞻心实切,惭兹怀保德非馨。

人文旧地风犹朴,礼乐名邦教易型。

明圣湖重瞻圣藻,飞来峰已送来青。

昌昌艳裔差无负,濯濯林泉信有灵。

即渐风光临上巳,便当觞咏赏兰亭。

诗词问答

问:《三月朔日车驾至杭州驻跸之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排律 押青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五

参考注释

三度

三种尺寸。《周礼·考工记·辀人》:“輈有三度,轴有三理。国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田马之輈,深有四尺,駑马之輈,深三尺有三寸。”

指治国必须考虑的三个方面。《管子·五辅》:“所谓三度者何?曰:上度之天时,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顺。”

翠辇

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北史·突厥传》:“ 启人 奉觴上寿,跪伏甚恭。帝大悦,赋诗曰:‘ 鹿塞 鸿旗驻, 龙庭 翠輦回。’” 唐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一:“行云霑翠輦,今日似 襄王 。” 元 虞集 《和马侍御西山口占》:“岧嶢宫殿水西头,春日时闻翠輦游。”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这不是羽盖飘扬,鸞旌荡漾,翠輦嵯峨!”

展义

宣示德义。《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天子非展义不巡守,诸侯非民事不举。” 杜预 注:“天子巡守,所以宣布德义。” 唐 皮日休 《忧赋》:“非有事於名山,即展义於群牧。”《旧唐书·音乐志四》:“展义天扃,飞英云岫。”

省方

巡视四方。《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孔颖达 疏:“省视万方,观看民之风俗。” 汉 班固 《东都赋》:“乃动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圣人以叶时同律,义在於省方;皇储以守器承祧,任隆於监国。”《清史稿·礼志八》:“皇帝省方观民,特举时巡盛典。”

祖烈

祖宗的功业。《汉书·叙传下》:“丕显祖烈,尚於有成。” 颜师古 注:“烈,业也。” 宋 苏辙 《皇太后上仙功德疏》:“伏惟大行皇太后,祖烈崇高,坤仪博厚。”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赉诏南北诸镇》诗:“吾君谦让不可得,割哀践阼弘祖烈。”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其非顺天心,究祖烈,剂大造之力,以统利夫东西南北四海之民,不在此议。”

承欢

迎合人意,博取欢心。多指侍奉父母、君王等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楚辞·九章·哀郢》

承欢侍宴无闲暇。——白居易《长恨歌》

承欢膝下

祝嘏

(1).祭祀时致祝祷之辞和传达神言的执事人。《孔子家语·礼运》:“诸侯祭社稷宗庙,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谓大嘉。”《礼记·礼运》“祝以孝告,嘏以慈告” 唐 孔颖达 疏:“言祝嘏於时以神之恩慈而告主人。” 清 龚自珍 《<商周彝器文录>序》:“羣吏之官之职,以文字刻之宗彝,大抵为有土之孝孙,使祝嘏告孝慈之言,文章亦莫大乎是,是又宜为文章家祖。”

(2).祭祀时祝祷和所传达的言辞。《礼记·礼运》:“脩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 郑玄 注:“祝,祝为主人饗神辞也;嘏,祝为尸致福於主人之辞也。”

(3).祝福;祭祀。 唐 柳宗元 《礼部为百官上尊号表》:“帝德广运,而尊号犹闕;郊庙备礼,而祝嘏无词。”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民感其意,即城隍敞大堂分建十一祠,祝嘏荐献,如神明焉。”

(4).祝贺寿辰。多用于皇室贵族等。《清史稿·德宗纪一》:“諭本年万寿毋庸告祭,停升殿礼,免各省文武大员来京祝嘏。”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某公子》:“探知公子诞辰,特来祝嘏。”

三朝

(1).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选·班固<东京赋>》:“春王三朝,会同 汉 京。” 李善 注:“三朝,岁首朔日也。”《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 颜师古 注:“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诗:“九陌朝臣满,三朝候鼓赊。” 宋 杨万里 《诚斋荆溪集序》:“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

(2).谓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峡》诗:“三朝上 黄牛 ,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鬢成丝。”

(3).旧时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却説那小公子 灵光 ,纔三朝便能言语。” 清 孙枝蔚 《新嫁娘》诗:“从今愁妇职,人莫羡三朝。”

(1).外朝、内朝、燕朝。《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汉 郑玄 注:“ 周 天子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路门内者或谓之燕朝。”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内朝、燕朝。外朝在王宫库门外,有非常之事以询万民於宫中。内朝在路门外,燕朝在路门内,盖内朝以见羣臣,或谓之路朝,燕朝以听政,犹今之奏事,或谓之燕寝。”

(2).指前后三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 僧繇 浪得名。” 宋 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

休养

休息调养

滋息

繁殖;增生。《孔丛子·陈士义》:“於是乃适 西河 ,大畜牛羊于 猗氏 之南,十年之间,其滋息不可计。”《三国志·魏志·王郎传》:“国无怨旷,户口滋息,民充兵彊。”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安边》:“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而旗民滋息日繁,国家财力不给。”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提封

(1).通共;大凡。《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广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犹今人言大凡,诸凡也……都凡与提封一声之转,皆是大数之名。提封万井,犹言通共万井耳。”《汉书·食货志上》:“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

(2).犹版图,疆域。 隋 薛道衡 《老氏碑》:“ 牂牱 、 夜郎 之所, 靡汉 、 桑乾 之地,咸被声教,并入提封。”《旧唐书·东夷传·高丽》:“ 辽东 之地, 周 为 箕子 之国, 汉 家 玄菟郡 耳! 魏 晋 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长驱胡骑剪提封,谁夺龙沙斩将功。” 清 顾炎武 《海上》诗之三:“南营 乍浦 北 南沙 ,终古提封属 汉 家。”

户庭

户外庭院。亦泛指门庭、家门。《易·节》:“不出户庭,无咎。” 朱熹 本义:“户庭,户外之庭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南朝 宋 鲍照 《浔阳还都道中》诗:“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 唐 李频 《府试老人星见》诗:“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故西人於水,则轮船无所不通,五洋四海,恍若户庭;万国九洲,儼同闤闠。”

实切

实在;的确。《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只是萍踪相遇,受此深恩,无地可报,实切惶愧耳。”

怀保

安抚保护;抚养。《书·无逸》:“徽柔懿恭,怀保小民。” 汉 班固 《典引》:“巡靖黎蒸,怀保鰥寡之惠浹。”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 周文王 怀保小民,不遑暇食。” 明 何景明 《寡妇赋》序:“予痛吾兄宦业未竟,而孤嫂怀保遗孩,煢煢在疚。”

人文

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旧地

曾经去过、游玩过或生活、居住过的地方

旧地重游

礼乐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名邦

著名的地区。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君紓组於名邦,貽话言於川渚。” 清 李渔 《与某郡伯书》:“贵治之繁剧,甲於海内诸名邦。”《解放日报》1986.6.7:“ 余姚 何以称文献名邦呢?原来自 汉 以来,此地文化发达,贤达辈出。”

明圣湖

即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西湖总叙》:“ 西湖 ,故 明圣湖 也…… 汉 时,金牛见湖中,人言明圣之瑞,遂称 明圣湖 。以其介于 钱塘 也,又称 钱塘湖 。以其输委于 下湖 也,又称 上湖 。以其负郭而西也,故称 西湖 云。”

圣藻

帝王的文辞。 唐 顾况 《乐府》:“文房开圣藻,武卫宿天营。”

飞来峰

(1).山峰名。也称 灵鹫峰 。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北,与 灵隐寺 隔溪相对,高二百多米。峭壁岩洞中有 五代 至 元 代的造像三百多尊。《咸淳临安志》卷二三:“ 晏元献公 《舆地志》云:‘ 晋 咸和 元年西天僧 慧理 登兹山,叹曰:此是 中天竺国 灵鷲山 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復尔邪?因挂锡造 灵隐寺 ,号其峰曰 飞来 。’” 宋 王安石 有《登飞来峰》诗。

(2). 宋徽宗 时,于 东京 汴梁 (今 河南 开封 ) 景龙山 侧筑一土山,名 艮岳 ,其中一山峰名 飞来峰 。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艮岳》:“因其餘土,积而为山,山骨虣露,峰稜如削,飘然有云姿鹤态,曰 飞来峰 。”

昌昌

(1).繁多貌。 唐 李商隐 《春风》诗:“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 叶葱奇 疏注:“昌昌,极言众多。”

(2).纵情貌。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有是非,则必有感慨激奋,感慨激奋而居上位,有其力,则所是者依,所非者去;感慨激奋而居下位,无其力,则探吾之是非,而昌昌大言之。”

艳裔

指鲜花嫩苗。 南朝 梁 吴均 《携手曲》:“艳裔阳之春,携手清 洛 滨。”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春日出苑应制》:“禁林艳裔发青阳,春望逍遥出画堂。”

濯濯

清新;明净

春阳潜沮洳, 濯濯吐深秀。——韩愈《南山》

林泉

(1).山林与泉石。《梁书·处士传·庾詵》:“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棊筭机巧,并一时之絶。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此箇閤儿虽小,其间趣不让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浑》:“ 浑 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2).指隐居之地。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閒居之趣。”《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

风光

(1) 风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毛 * 《沁园春·雪》

(2) 名胜风景

(3) 光耀,体面(含贬义)

上巳

旧时节日名。 汉 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 魏 晋 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书·礼志二》引《韩诗》:“ 郑国 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洧 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日惟上巳,时亨 有巢 。”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 晋 时。 唐 朝赐宴 曲江 ,倾都褉饮踏青,亦是此意。”但也有仍取巳日者。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 洛阳 王孙士女,倾城翫赏。”

便当

可随身携带的盒饭干粮

两个女儿都已上中学,每天自己准备自己的便当

觞咏

饮酒咏诗

文人墨客常来此地觞咏

兰亭

(1).亭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之 兰渚山 上。 东晋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 王羲之 之 谢安 等同游于此, 羲之 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 唐 李约 《萧子云飞白萧字赞序》:“比获《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闕於世,在世为无用之物,苟适余意,於余则有用已多。” 宋 陆游 《太平时》词:“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明 陶宗仪 《<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南宋 理宗 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后归 贾平章 。” 郁达夫 《寄映霞》诗之二:“欲撰 西泠 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

(3).见“ 兰亭春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