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菜

作者:洪咨夔 朝代:宋代

食菜原文

清晨薄采采,风露拍满篝。
汉中信可王,新都亦宜侯。
瓮菹氏诸葛,笼炊字元修。
骈头束翠凤,碎甲屠苍虬。
下箸万钱直,轑斧千户谋。
暑寒久不厌,暮蚤急易求。
相与共甘苦,倾盖成白头。
厚味五兵媒,文字荤膻仇。
移文东郭生,毋作肉食羞。

诗词问答

问:食菜的作者是谁?答:洪咨夔
问:食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洪咨夔的名句有哪些?答:洪咨夔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清晨

天亮的最初时辰

采采

犹言采了又采。 南朝 齐 陶功曹 《采菱曲》:“採採詎盈匊,还望空延佇。”匊,一本作“ 掬 ”。

(1).犹事事。《书·皋陶谟》:“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孔 传:“载,行。采,事也。称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为验。”

(2).茂盛,众多貌。《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毛 传:“采采,犹萋萋也。” 晋 陶潜 《荣木》诗:“采采荣木,结劐根於兹。” 南朝 宋 谢灵运 《缓歌行》:“习习和风起,采采彤劐云浮。” 明 高启 《菊邻》诗:“采采霜露餘,繁英正鲜新。”一说,灿灿青青、活鲜鲜貌。见 郭沫若 《读〈随园诗话〉札记》。

(3).华饰貌。《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朱熹 集传:“采采,华饰也。” 明 唐寅 《题菊花》诗之一:“御袍采采 杨妃 醉,夜半扶归挹露华。”

(4).形容美妙的乐声。《文选·嵇康<琴赋>》:“英声越发,采采粲粲。” 吕向 注:“采采粲粲,英声貌。” 唐 孟郊 《清东曲》:“采采《清东曲》,明眸艷珪玉。”

风露

(1).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龄 《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郁达夫 《采石矶》二:“昨天晚上,因为月亮好得很, 仲则 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

(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拍满

(1).充满。 宋 陈著 《真珠帘·四时怀古夏词》词:“茉莉芰荷香,拍满笙簫院。” 宋 黄机 《沁园春·送徐孟坚秩满还朝》词:“説一时伟望,齐高 岳麓 ,二年遗爱,拍满 湘 波。”

(2).实足。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不要叫我小家伙,我不小了。我拍满十八,吃十九岁的饭了。”

汉中

(1)

(2) 古郡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以西及湖北部分地区

(3) 陕西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水北岸阳安铁路线上。人口40万。为陕南最大城市和物产品集散地

诸葛

——复姓

翠凤

(1).以翠羽制成的凤形旗饰。《文选·李斯<上秦始皇书>》:“建翠凤之旗,树灵鱓之鼓。” 吕延济 注:“以翠羽为凤形而饰旗也。”

(2).天子所乘饰以翠羽的凤形车驾。亦借指天子。《汉书·扬雄传上》:“乃抚翠凤之驾,六先景之乘。” 颜师古 注:“天子所乘车为凤形,而饰以翠羽。”《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翠凤翔 淮 海,衿带绕神坰。” 李善 注:“凤翔 淮 海,喻 宋 之兴也。”

(3).翠玉制的凤形首饰。《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戴翠凤步摇之冠,躡琼纹九章之履。”

苍虬

亦作“ 苍虯 ”。1.青色的龙。 三国 魏 曹植 《九咏》:“駟苍虬兮翼轂,驾陵鱼兮驂鲸。” 唐 王勃 《寻道观》诗:“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延赏庆寿》:“苍虬白鹤常廝守,松柏同荣,岁寒不朽。”

(2).形容树木盘曲的枝干。 宋 王沂孙 《疎影·咏梅影》词:“苍虯欲捲涟漪去,慢蜕却、连环香骨。” 清 顾炎武 《岁九月虏令伐我墓柏二株》诗:“老柏生崇冈,本是苍虬种。”

见“ 苍虬 ”。

下箸

指用筷子夹食物

千户

(1).即千户侯。《战国策·秦策五》:“ 秦王 大悦, 贾 封千户,以为上卿。”

(2).古代武官名。《宣和遗事》利集:“掌骑吏千户,姓 幽西 ,名 骨碌都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同里有个姓 繆 的千户,与他从幼往来相好。”参见《续文献通考·职官七》。

(3).特指富农。《革命民歌集·百户跟我走》:“‘万户’欠我钱,‘千户’不管闲,‘百户’跟我走,月月八块钱。” 萧三 注:“万户指地主,千户指富农。”

暑寒

天气炎热与寒冷。《新民晚报》1987.4.28:“ 孟小冬 喜出望外,就在当月二十一日,拜 余 为师。自后,不论暑寒,不顾风雨,每日必到 范秀轩 。”

不厌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甘苦

(1) 甜味与苦味。比喻美好的境遇和恶劣的境遇

燕王弔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史记·燕召公世家》

一根红线贯穿,颗颗红心相连,大家同呼吸,共甘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2) 在工作或经历中体会到的滋味,多偏指苦的一面

其中甘苦,唯我自知

没有教过书,就不知道其中的甘苦

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饱尝甘苦

倾盖

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形容一见如故或偶然的接触

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清· 周容《芋老人传》

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厚味

很浓的味道

五兵

(1).五种兵器。所指不一。《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见《司兵》 郑玄 注。《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范宁 注:“五兵:矛、戟、鉞、楯、弓矢。”《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 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

(2).泛指各种兵器。《隋书·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 唐 独孤及 《庆鸿名颂》:“ 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天下,铸五兵为农器,栖万姓於寿域。”

(3).泛指军队。《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旧唐书·太宗纪上》:“若 轩辕 善用五兵,即能北逐 獯鬻 。”

(4).指战争。 南朝 梁 刘孝标 《金华山栖志序》:“ 左元放 称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转。’”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太白狼星醮词》:“弓弢戢偃,雨顺风调,百穀有年,五兵永息。”

(5).“五兵尚书”的省称。详“ 五兵尚书 ”。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荤膻

指有辛味的菜与牛羊肉。 唐 韦应物 《紫阁东林居士叔缄赐松英丸辄献诗代启》:“道场斋戒今初服,人事荤羶已觉非。”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二·韬光禅师》:“刺史 白居易 重其道,尝具饌饭之,以诗邀云:‘白屋炊香饭,荤羶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移文

(1).旧时文体之一。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外夷夸诞》:“其移文乃称一千三百七十六年,但不著年号。”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今文书平行者号移文。” 清 赵翼 《赴天津》诗:“聘书却公卿,移文畏朋友。”

(2).发移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制置使移文宣抚司,当用申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 高宗纯皇帝 命理藩院移文 俄罗斯 撒纳特 衙门使送贼。”

(3).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的省称。 宋 辛弃疾 《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词:“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东郭

(1).东边的外城。《左传·襄公十八年》:“ 晋侯 伐 齐 ……壬寅,焚东郭、北郭。” 晋 潘岳 《西征赋》:“弔 爰丝 之正义,伏 梁 剑於东郭。”《水浒传》第五回:“众人各各都穿本身披挂,戎装袍甲,摆队成伍,从东郭门而入。”

(2).指东城外,东郊。《宋书·谢灵运传》:“ 会稽 东郭有 回踵湖 , 灵运 求决以为田, 太祖 令州郡履行。” 唐 白居易 《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诗:“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

(3).狡兔名。“ 东郭逡 ”的省称。《三国志·魏志·袁谭传》“ 太祖 乃还救 谭 ,十月至 黎阳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此韩卢、东郭自困於前而遗田父之获者也。”参见“ 东郭逡 ”。

(4).复姓。 春秋 齐 有 东郭偃 。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作肉

方言。长肉。指切实可靠地得到好处。 茅盾 《秋收》一:“他深切地相信:没有菩萨保佑,任凭你怎么刁钻古怪,弄来的钱财到底是不‘作肉’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