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李白古风·其一

作者:李坚(贞夫) 朝代:明代

拟李白古风·其一原文

邃古何洪荒,庖牺辟乾坤。

卦画始文字,器象森昭陈。

猗欤逮姬孔,经制完以淳。

一朝罹阳九,亡秦恣凶嚚。

百王经世彝,涂地为埃坌。

卑卑汉君相,不学奚足论。

贱儒取希世,绵蕞专袭秦。

遂令末代下,盲识上古纯。

杞人抱时忧,薄言为谁申。

诗词问答

问:拟李白古风·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李坚(贞夫)
问:拟李白古风·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坚(贞夫)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坚(贞夫)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六十二

参考注释

邃古

远古。《后汉书·班固传下》:“伊考自邃古,乃降戾爰兹,作者七十有四人。”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三:“太平超邃古,万寿乐无疆。” 罗惇曧 《文学源流》:“徵其文词疏畅,岂邃古之言?”

洪荒

混沌蒙昧的状态,指远古时代

详观记牒,洪荒莫传。——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

远及洪荒。——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庖牺

见“ 庖牺氏 ”。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器象

犹物象。 晋 道恒 《释驳论》:“僕曾预闻佛法冲邃,非名教所议;道风玄远,非器象所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鏤心鸟跡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縟采名矣。”

猗欤

见“ 猗与 ”。

姬孔

周公姬旦 与 孔子 的并称。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 姬 孔 之教,与日月以悬天。” 宋 欧阳修 《回贺李待制柬之启》:“伏惟某官懿文经国,敏识造微,学探 姬 孔 之渊源,世济 皋 夔 之德业。” 明 高启 《送张贡士祥会试京师》诗:“上谈礼乐祖 姬 孔 ,下议制度轻讐玄。”

经制

(1).治国的制度。 汉 贾谊 《治安策》:“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姦人亡所几幸,而群臣众信,上不疑惑!” 明 张居正 《请乞优礼耆硕以光圣治疏》:“﹝ 徐阶 ﹞定经制以核边费。”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覆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说》:“伏查国家经制,凡一事关係数省者,则责成一人以督理之。”

(2).经理节制。《尉缭子·制谈》:“经制十万之众。”《新唐书·裴度传》:“惮 度 復当国,因经制军事,数居中持梗,不使有功。” 宋 范仲淹 《泰州张侯祠堂颂》:“我公雄杰,经制 楚 越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宣和 中﹞命 陈亨伯 以发运使经制东南七路财赋。”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阳九

(1).古代术数家的学说。其说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旱灾九年,谓之“阳九”。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等,阳为旱灾,阴为水灾。从入元至阳三,常岁四千五百六十年,灾岁五十七年,共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之气终。举其平均数则每八十年有一灾年。《汉书·律历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百六阳九》:“史传称百六阳九为厄会,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阳九,次曰阴九;又有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皆谓之灾岁。大率经岁四千五百六十,而灾岁五十七。以数计之,每及八十岁,则值其一。今人但知阳九之厄,云经岁者,常岁也。”(2)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以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此外有所谓太乙数,能知运祚灾祥,刀兵水火,阴晴风雨……盖太乙数中,专考阳九,百六之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阳九,奇数也,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也,为阴数之穷。大抵岁运值之,终有厄会。 洪文敏 公《五笔》中,载阳九、百六之説,与此不同。”

(2).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亏为百六。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参阅《灵宝天地运度经》。

(3).指灾荒年景和厄运。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会遭阳九,炎光中矇。 世祖 拨乱,爰建时雍。”《旧唐书·代宗纪》:“而犹有 李灵耀 作梗, 田承嗣 负恩,命将出军,劳师弊赋者,盖阳九之未泰,岂君道之过歟!” 明 邵璨 《香囊记·问卜》:“中途自伤分凤友,念他乡战骨谁收,奈何薄命遭阳九。” 清 钱谦益 《慈光寺》:“呜呼!卅年来沧桑逼阳九。”

凶嚚

(1).凶恶愚顽。《宋书·明帝纪》:“ 子业 凶嚚自天,忍悖成性,人面兽心,见於齠日,反道败德,著自比年。”

(2).指凶恶愚顽之人。 清 陈梦雷 《题宁海将军白沙受降图》诗:“韜鈐安反侧,干羽格凶嚚。”

百王

历代帝王。《荀子·不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汉书·董仲舒传》:“盖闻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 南朝 梁 沉约 《光宅寺刹下铭》:“濡足万古,援手百王。” 唐 广宣 《禁中法会应制》诗:“道场三教会,心地百王期。” 明 何景明 《郊观》诗:“神祇二后配,礼乐百王殊。”

经世

(1) 治理国事

经世之才

(2) 阅历世事

养生以经世

涂地

(1).谓涂抹、漫布于地。 汉 刘向 《说苑·善说》:“设使食肉者一旦失计於庙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寧得无肝胆涂地於中原之野与?”《晋书·虞谭传》:“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饉,死亡涂地, 谭 乃出仓米振救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先寺如 朝来 者,常续明涂地,数十年不懈。”

(2).惨死;遭受残害。《后汉书·申屠刚传》:“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祸……众贤破胆,可不慎哉!”《宋书·天文志二》:“ 王浚 起 燕 代 ,引 鲜卑 攻掠 鄴中 ,百姓涂地。” 元 郝经 《青城行》:“百年涵育尽涂地,死雾不散昏青冥。”

(3).谓彻底败坏而不可收拾。 唐 温庭筠 《马嵬佛寺》诗:“才信倾城是真语,直教涂地始甘心。” 宋 苏辙 《新论上》:“故三季之极,乘之以暴君,加之以虐政,则天下涂地而莫之救。” 章炳麟 《校文士》:“自 自珍 之文贵于世,而文学涂地垂尽,将汉种灭亡之妖邪?”

卑卑

(1).奋勉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赞》:“ 申子 卑卑,施之于名实。” 裴骃 集解:“自勉励之意也。”

(2).平庸;微不足道。 唐 鲍溶 《子规》诗:“戚戚含至冤,卑卑忌羣势。”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赞》:“俗吏卑卑,仅图旦夕。孰能起之,俾辅邦国。”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江湖之深, 岱华 之高,不能阻儿飞越,卑卑重城,庸足限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草木》:“菜果至贱之物,花亦卑卑不数之花。”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矧乎藪无才盗,巷无才侠,卑卑票布,徒以收拾亡命,不足鼓动平民。”

君相

(1).国君的上傧。《周礼·秋官·司仪》:“每门止一相。及庙,唯君相入。” 郑玄 注:“惟君相入,客臣也;相不入矣。”

(2).国君与国相。《国语·晋语九》:“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 韦昭 注:“君, 康子 ;相, 段规 。”

不学

(1).不学习;不求学。《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诚知不学之弊,硕儒之贵。” 宋 曾巩 《宜黄县县学记》:“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歟?”

(2).谓没有学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又以《文选》 李善 注在五臣后,其疏浅不学,几於 王侍书 题阁帖矣!”《老残游记》第三回:“兄弟以不学之资,圣恩叫我做这封疆大吏。”

贱儒

低贱的儒者。泛指 * 的读书人。 宋 陈亮 《乙巳春答朱元晦秘书熹书》之一:“学之不至,则 荀卿 有其某氏贱儒之説而不及其他。” 梁启超 《饮冰室读书记》:“而衣冠禽兽之贱儒,復缘饰所谓人伦,所谓道德,所谓经义,所谓史裁者,为之文其奸,而济其恶。”

希世

(1) 世上少有

乐官传视曰:“希世之珍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迎合世俗;迎合统治者的意志

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汉书·董仲舒传》

绵蕞

亦作“ 绵蕝 ”。亦作“緜蕞”。亦作“緜蕝”。1.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 叔孙通 欲为 汉高祖 创立朝仪,使征 鲁 诸生三十馀人, 叔孙通 “遂与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餘人为緜蕞野外”,习肄月馀始成。按,引绳为“緜”,束茅以表位为“蕞”。后因谓制订整顿朝仪典章为“绵蕞”或“绵蕝”。《旧唐书·杜鸿渐传》:“ 鸿渐 素习帝王陈布之仪,君臣朝见之礼,遂採摭旧仪,绵蕝其事。” 宋 范仲淹 《奏乞两府兼判》:“太常礼院,用歷代之礼,或不谨於典法,随时绵蕝,纲纪寖坏,制度日隳。” 沉砺 《感怀》诗之七:“ 叔孙 绵蕝曾何补, 优孟 衣冠聊解嘲。”

(2).引申指经营创建。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二和丙寅生日》词:“草堂緜蕝,百年栖託於此。”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海内志士,颇跂息辐集,谓庶有瘳,既为言者所阻,绵蕝未定,遽以輟散。” 汤一鹗 《论裁撤领事裁判权之预备》:“以绵蕞草创,而不求其备。”

(3).借指表率。 唐 皮日休 《移成均博士书》:“洸洸乎,洋洋乎,为诸生之蓍龟,作后来之绵蕝。”

末代

一个朝代的最后一代

末代皇帝

上古

较早的古代,中国多指商周秦汉这个时期

杞人

借指无端忧虑的人。 清 李渔 《玉搔头·弄兵》:“难怪你为国惊,代主疑,俺这杞人也不住忧天坠。”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三:“思穷忽大笑,此忧真杞人。” 梁启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持保教论者,勿以我为杞人也。”参见“ 杞人忧天 ”。

薄言

(1).急急忙忙。《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高亨 注:“薄,急急忙忙。言,读为焉或然。”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尽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唐 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诗:“忽被戒羸驂,薄言事南征。” 清 方文 《王雷臣待御招同沉仲连李叔则喜而作歌》:“我謁 王公 霜气肃,适有三贤先在屋。薄言取酒御风寒,涓滴纔濡春满腹。”一说为助词。见 清 刘淇 《助字辨略》卷五。

(2).浅薄的话。多用作谦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鬢髮班白,幸逢推荐,恩命垂至,自貽颠危,昏昏薄言,罔知攸处。” 宋 梅尧臣 《送王判官同提点坑冶》诗:“聊此陈薄言,忉怛不能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