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作者:刘志渊 朝代:元代

声声慢原文

玄关击拆,抱一无离,知白守黑藏机。
火运清风,三关过海轻吹。
化液下成四象,作真汞、低浸华池。
功九转,证黄金体就,神室辉辉。
显现圆明正相,混人间天上,万变神奇。
不有不空,不受垢染成疵。
独擅念虚寂照,料本无、一物羁縻。
真空用,显轮回颖脱,智剑高提。

诗词问答

问:声声慢的作者是谁?答:刘志渊
问:声声慢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声声慢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志渊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志渊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玄关

住宅的正门

一打开玄关,随即迎上来太太的脸

抱一

道家谓专精固守不失其道。一,指道。《老子》:“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汉 贾谊 《新书·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 晋 孙绰 《喻道论》:“耳絶淫声,口忘甘苦,意放休戚,心去於累,胷中抱一。” 宋 谢翱 《琼花引》:“孤贞抱一不再识,夜归 閬风 晓无蹟。”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 中国 则於修身齐家治国之外,又以平天下为一大问题。如 孔 学之大同太平, 墨 学之禁攻寝兵, 老 学之抱一为式, 邹衍 之终始五德,大抵向此问题而试研究也。”

知白守黑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河上公 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后以“知白守黑”谓韬晦自处。 宋 苏轼 《谷庵铭》:“堂虽白矣庵自黑,知白守黑名曰谷。” 清 钱谦益 《眼镜篇送张异度》:“知白守黑通重玄,眼有瘴膜得镜蠲。”

藏机

(1).藏匿才智;藏匿心机。 唐 李绅 《墨诏持经大德神异碑铭》:“ * 开蒙,藏机匿圣。” 明 唐顺之 《常熟县二烈祠记》:“妻既见窘迫,于是藏机匿哀,阳许二兇以婚而缓其期。”

(2).犹射覆。猜暗藏之物。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四折:“我这哥哥,难比其餘的,可会藏机之术。您这元帅府下,者么您甚么物件,不问你藏在何处,我这哥哥便得知道。”

火运

指应火德而昌的帝运。 南朝 梁 沉约 《梁鼓吹曲·木纪谢》:“木纪谢,火运昌,炳南陆,耀炎光。”《陈书·高祖纪下》:“ 梁氏 将末,频月亢阳,火运斯终,秋霖奄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唐 承 隋 代火运,故为土德。”参见“ 火德 ”。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三关

(1).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著名者有:(1) 上党关 、 壶口关 、 石陉关 。约在今之 山西 东南部。《后汉书·冯衍传上》:“夫 上党 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彊敌?” 李贤 注:“三关,谓 上党关 、 壶口关 、 石陘关 。”(2) 阳平关 (今 陕西 沔县 西)、 江关 (今 四川 奉节 东)、 白水关 (今 四川 旧 昭化 西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 刘禪 入臣。” 李善 注:“蜀有 阳平 、 江关 、 白水关 。”(3) 平靖关 、 武胜关 、 黄岘关 。在今 河南 信阳 南。《南齐书·州郡志下》:“ 泰始 中,立州於 义阳郡 。有三关之隘。”(4) 溢津关 、 瓦桥关 、 淤口关 。在今 河北 雄县 、 霸县 一带。《新五代史·周世宗纪》“﹝六年夏四月﹞辛丑,取 益津关 ,以为 霸州 。癸卯,取 瓦桥关 ,以为 雄州 ” 宋 徐无党 注:“ 世宗 下三关, 瓦桥 、 益津 以建州及见, 淤口关 止置寨,故旧史、实録皆闕不书。”(5) 明 代以 雁门 、 宁武 、 偏头 为外三关,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北;以 居庸 、 紫荆 、 倒马 为内三关,在今 河北 曲阳 之北。《明史·翟鹏传》:“增游兵三支,分驻 雁门 、 寧武 、 偏头 ……又於 宣 、 大 三关间,各设劲兵。”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三关者, 雁武 、 宁武 、 偏头 也。在 太原 之北, 大同 之南。” 清 冯桂芬 《费树臣饮马长城图小影序》:“ 曲阳 在 居庸 、 紫荆 、 倒马 内三关之南,距 倒马 百二十里。”

(2).指人体的三个重要部分,说法不一。(1)指耳、目、口。《淮南子·主术训》:“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2)指口、手、足。《黄庭内景经·三关》:“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 梁丘子 注:“据下文,口、手、足为三关。又 元阳子 以明堂、洞房、丹田为三关。”

(3).特指下丹田。《黄庭内景经·脾长》:“闭塞三关握固停。” 梁丘子 注:“脐下三寸为元关,亦曰三关,言固精护气不妄施泄。”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农郡夫人降圣日修大醮词》:“正身心於九室,捡神气於三关。”《西游记》第四一回:“须臾间,气透三关,转明堂,衝开孔窍,叫了一声:‘师父啊!’”

(4).中医学名词。小儿指纹诊断法的三个部位,又称三指关。即风关、气关、命关。《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四诊总括》:“四诊总括: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热寒。”注:“三关者,手虎口处风、气、命三关也。”

四象

(1).指春、夏、秋、冬四时。体现于卦上,则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易·繫辞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虞翻 注:“四象,四时也。” 高亨 注:“四象,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故谓之四象,天地生四时,故曰:‘两仪生四象。’”又《繫辞上》:“《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高亨 注:“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八卦九宫看掌上,五行四象在人身。”《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易》中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一说指金、木、水、火。体现于卦上,则为实象、假象、义象、用象。见《易·繫辞上》 孔颖达 疏。

(2).古代用来表示天空东、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星象。即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 * ,南方朱雀。

(3).指日、月、星、辰。《西游记》第一回:“日、月、星、辰,谓之四象。”

(4).指阴、阳、刚、柔或吉、凶、悔、吝。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篇》:“天地之四象,阴、阳、刚、柔也。《易》之四象,则吉、凶、悔、吝也。”

(5).指暇、顺、雍、嘉四种治政要求。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圣人之以能有名号者,有四象焉:曰暇、曰顺、曰雍、曰嘉。”

(6).指六书的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四体。 清 方以智 《通雅·六书形声转假说》:“ 用脩 曰:六书当分六体。 班固 云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假借、转注是也。四象为经,假借、转注为纬。”

作真

认真,当真的。 茅盾 《子夜》四:“这样的话他是说惯了的,--每逢 阿二 出去办事的时间躭搁得长久了一点, 曾沧海 总是这一套话语,倒并不是作真。”

华池

(1).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 昆仑山 上。 汉 王充 《论衡·谈天》:“ 崑崙 之高, 玉泉 、 华池 ,世所共闻, 张騫 亲行无其实。”《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挹以玄玉之膏,漱以 华池 之泉。” 吕向 注:“玄玉、 华池 ,皆神仙之所食也。挹,酌;嗽,饮也。”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三宿神景宫》:“尺宅按来平, 华池 漱餘浄。”

(2).景色佳丽的池沼。《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鸡鶩满堂坛兮,鼃黽游乎华池。” 王逸 注:“华池,芳华之池也。” 南朝 梁 何逊 《九日侍宴》诗:“禁外终宴晚,华池物色曛。”

(3).口的舌下部位。泛指口。《太平御览》卷三六七引《养生经》:“口为华池。”《黄庭外景经·下部经》:“沐浴华池生灵根。” 务成子 注:“华池,玉池。” 宋 苏轼 《龙虎铅汞论》:“但行之数日间,舌下筋微急痛,当以渐驯致,若舌尖果能及悬痈,则致华池之水,莫捷於此也。”《西游记》第十九回:“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

九转

(1).九次提炼。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元 无名氏 《货郎担》第四折:“恰便似九转飞芒, 老君 炼丹。”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盖仙人以万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转成此渥丹耳。”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辉辉

(1).显赫貌。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君侍华轂,辉辉王涂。”

(2).光耀貌。 北周 庾信 《灯赋》:“辉辉朱烬,焰焰红荣。” 唐 杜甫 《不寐》诗:“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 宋 曾巩 《照影亭》诗:“河流縈槛色辉辉,无数幽禽入镜飞。”

(3).亮光。 唐 杜甫 《见萤火》诗:“却绕井栏添箇箇,偶经花蕊弄辉辉。”

(4).光泽,润泽。 唐 张鷟 《游仙窟》:“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煇煇:明亮貌。 唐 韩濬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灼灼千门晓,煇煇万井春。”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一:“日月煇煇於外,其贼在於内。”

赤色貌。《文选·张衡<西京赋>》:“金戺玉阶,彤庭煇煇。” 薛综 注:“煇煇,赤色貌。”

显现

显露,露面

明正

(1).辨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若夫注解为书,所以明正事理。”

(2).公开惩处。正,治罪。《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那亲动手的奸徒,若不明正其罪,被害寃魂何时瞑目?”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看议何观》:“ 盛 因抹去冒头所谓‘诬陷大臣,擅开边衅’,及终所谓‘明正 观 罪,以为进言虚妄者之戒’等语。”参见“ 明正典刑 ”。

(3).见“ 明证 ”。

人间天上

(1).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 元 曾允元 《水龙吟·春梦》词:“甚依稀难记,人间天上,有缘重见。” 明 刘基 《小重山·咏月》词:“人间天上一般秋。银潢水何事独西流。”

(2).犹人间天堂。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水浒传》第五九回:“ 宋江 閒步看那 西岳庙 时,果然是盖造得好;殿宇非凡,真乃人间天上!”

神奇

非常奇妙的

拿着这张神奇的纸就可以和我一样通行无阻

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正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长江三峡》

不有

没有

无所不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垢染

犹污染。《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垢染之秽,纤瑕不巧,尘濛之小,许难沾智。”

独擅

独自据有;独揽

独擅此技

虚寂

犹清静;虚无寂静。《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不能诱也……勇者不能恐也,此真人之道也。”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崇盛归朝闕,虚寂在川岑。” 唐 于鹄 《山中访道者》诗:“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 释氏 却要尽絶事物,把心看做幻相,渐入虚寂去了。”

一物

(1).一种事物;一件事物。《管子·白心》:“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史记·周本纪》:“此一物足以释 西伯 ,况其多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清 郑燮 《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诗之三:“莫教轻一物,可待报他生。” 马南邨 《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没有无所不知的博学之士,也没有只知一事一物而不知其他的专门家。”

(2).同类物;同一事。《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駑马一物。”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云耶,电耶,雨耶,雪耶,实一物也,不过因热度之异而变耳。”

(3).犹一事。《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郑玄 注:“物犹事也。”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朕为万乘之主,岂可失信於一物。”

(4).犹言一个标准。《墨子·尚贤上》:“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羁縻

亦作“ 羈靡 ”。亦作“羇縻”。1.系联。《汉书·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 蓬莱 者终无验……天子犹羈縻不絶,几遇其真。” 颜师古 注:“羈縻,繫联之意。马络头曰羈也。牛靷曰縻。”

(2).笼络;怀柔。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盖闻天子之牧夷狄也,其义羈縻勿絶而已。”《汉书·匈奴传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羈靡不絶。”《旧唐书·徐坚传》:“ 坚 以蛮夷生梗,可以羈縻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远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喇嘛效顺最早,而其术盛行东土,又夙为 蒙古 诸部落所崇信,故优礼彼教政,以羈縻外藩。” 清 龚自珍 《对策》:“臣考 三代 之于荒服,羇縻之而已。”

(3).束缚;控制。 三国 蜀 诸葛亮 《答法正书》:“文法羈縻,互相承奉。” 唐 高适 《奉和鹘赋》:“嗟日月之云迈,犹羈縻而见婴。”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二》:“古者洪荒之世……政刑未备。羈縻所及,大者百里而已。”

(4).拘禁。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予羈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清 李渔 《蜃中楼·授诀》:“朕见他是个有用之才,不忍加之屠戮,羈縻在 洞庭 东海 之间。”

(5).指羁縻州。 唐 皮日休 《忧赋》:“是以先王谓之荒服,后嗣谓之羈縻。” 宋 欧阳修 《<五代职方考>序》:“ 唐 之封疆远矣,前史备载,而羈縻寄治虚名之州在其间。”参见“ 羈縻州 ”。

真空

(1)

(2) 指没有任何实物粒子的空间

真空封装罐

(3) 指没有气体或气体极少的空间

(4) 借指不存在某种事物的领域

军事力量真空

轮回

佛家认为世间众生,莫不辗转生死于六道之中,生死像轮子旋转的过程

颖脱

(1).锥芒显露。比喻充分显现才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采如宛虹之奋鬐,光若长离之振翼,迺颖脱之文矣。”《北史·魏收传》:“ 收 本以文才,必望颖脱见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 宋 叶适 《滕季度墓志铭》:“君独智颖脱,固宜在左右,备顾问,不幸氛雾闭隔,失国之良寳,此余所以深惜也。”参见“ 颖脱而出 ”。

(2).谓超脱世俗的拘束。《晋书·陶潜传》:“ 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羈,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 宋 陆游 《跋南堂语》:“及其死也,乃卓然颖脱,人亦不得而议,是诚未易测也。” 陈衍 《元诗纪事·李元珪》:“作诗若不经思,往往超诣颖脱。”

(3).挺秀。 宋 李清照 《沁园春》词:“山驛萧疎,水亭清楚,仙姿太幽。望一枝颖脱,寒流林外,为传春信,风定香浮。”

智剑

见“ 智慧剑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