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作者:李乂 朝代:唐代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原文

玉辂寻春赏,金堤重晦游。
川通黑水浸,地派紫泉流。
晃朗扶桑出,绵联杞树周。
乌疑填海处,人似隔河秋。
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
汀洲归棹晚,箫鼓杂汾讴。

诗词问答

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的作者是谁?答:李乂
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李乂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乂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92_30

参考注释

玉辂

古代帝王所乘之车,以玉为饰。《淮南子·俶真训》:“目观玉輅琬象之状,耳听白雪清角之声,不能以乱其神。” 高诱 注:“玉輅,王者所乘,有琬琰象牙之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良马,天子以驾玉輅。” 宋 苏轼 《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三:“曾謁东封玉輅尘,幅巾短褐亦逡巡。”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御辂》:“ 武宗 以 正德 十四年亲征 宸濠 ,曾乘革輅,最合古礼。玉輅则耕籍田用之,其他輅不知先朝亦曾御否。”

寻春

游赏春景。 唐 陈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宋 惠洪 《意行入古寺》诗:“清明雨过快晴天,古寺寻春亦偶然。”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下官就是 越国 上大夫 范蠡 ,寻春到此。” 清 徐元正 《广陵怀古》诗:“寻春易过佳风月,送老难忘好墓田。”

金堤

亦作“ 金隄 ”。 1.坚固的堤堰。后作为堤堰的美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媻姗勃窣,上金隄。” 颜师古 注:“言水之隄塘坚如金也。”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无射九月》:“金堤翠柳,带星采而均调。” 宋 柳永 《笛家弄》词:“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染,金堤如绣。” 清 钱谦益 《寄督漕张御史》诗之二:“ 铁瓮 云帆连析木,金堤春水泛桃花。”

(2).堤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史记·河渠书》:“ 孝文 时河决 酸枣 ,东溃 金隄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金隄 ,一名 千里隄 ,在 白马县 东五里。”

(3).堤名。指今 四川 灌县 都江堰 一带 岷江 的江堤。《文选·左思<蜀都赋>》:“西踰 金隄 ,东越 玉津 。” 刘逵 注:“ 金隄 在 岷山 都安县 西,隄有左右口,当 成都 西也。”

泉流

泉水流出形成的水流

晃朗

明亮貌。 晋 潘岳 《秋兴赋》:“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 清 曹寅 《黄河看月示子猷》诗:“阴森浚九地,晃朗排三垣。”

扶桑

(1) 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2) 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扶又若荠。——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 郭沫若《沁园春》

绵联

连绵不绝的样子

填海

指古代神话中的精卫鸟填海事。亦比喻冤恨极深或意志坚定。 南朝 陈 张正见 《石赋》:“ 精卫 取而填海, 天孙 用以支机。” 唐 杜甫 《寄贾司马严使君》诗:“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花月痕》第十三回:“寃禽衔石难填海,芳草牵 * 到天。” 宁调元 《秋兴用草堂韵》:“分波终仗灵犀力,填海犹存 精卫 心。”

汀洲

水中小洲

归棹

亦作“ 归櫂 ”。指归舟。 唐 王勃 《临江》诗之二:“去驂嘶别路,归棹隐寒洲。” 唐 徐彦伯 《采莲曲》:“春歌弄明月,归櫂落花前。” 明 陈海樵 《锦缠道·惜别》曲:“留宴罢,催归棹。”

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汾讴

汉武帝 《秋风辞》有“汎楼船兮济 汾河 ”句,后因以“汾謳”指 汉武帝 《秋风辞》。 唐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汀州归棹晚,簫鼓杂 汾 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