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才法师尝以诗见寄继闻示寂追次其韵

作者:秦观 朝代:宋代

原文

遥闻只履去翛然,诗翰才收数月前。
江海尽头人灭度,乱山深处塔孤圆。
忆登夜阁天连雁,同看秋崖月破烟。
尚有众生未成佛,肯超欲界入诸禅。

诗词问答

问:《辨才法师尝以诗见寄继闻示寂追次其韵》的作者是谁?答:秦观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秦观的名句有哪些?答:秦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遥闻

(1).远远地听到。《吕氏春秋·长攻》:“因以 代君 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 南唐 张佖 《晚次湘源县》诗:“烟郭遥闻向晚鸡,水平舟静浪声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我遥闻北窗外吃吃有笑声,室中弗闻也。”

(2).在远处嗅。 唐 韩愈 《风折花枝》诗:“浮艷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只遥闻。”

只履

一只芒鞋。《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初祖菩提达摩祖师》:“﹝ 达摩 ﹞端居而逝……葬 熊耳山 。起塔於 定林寺 。后三岁, 魏 宋云 奉使西域回,遇祖于 葱岭 ,见乎携隻履,翩翩独逝。 云 问:‘师何往?’祖曰:‘西天去!’”后以“隻履”为僧人送行或追悼亡僧之典。 唐 牟融 《送僧》诗:“烟水浮杯渡,云山隻履行。” 明 屠隆 《昙花记·檀施积功》:“隻履踏天涯,西去谁家。回头不恋旧繁华。白马青牛看并驾,觉路无差。”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子二》:“若本不合来,而竟来,吾恐隻履归时,未必肉身而西也。”

翛然

无拘无束貌;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成玄英 疏:“翛然,无係貌也。” 前蜀 韦庄 《赠峨嵋李处士》诗:“如今世乱独翛然,天外鸿飞招不得。” 明 归有光 《南云翁生圹志》:“翁为人有风致,可谓翛然于生死之际,则予之所谓命者,又不足为翁道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绝,皓月中天,翛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

迅疾貌。 宋 司马光 《馆宿遇雨怀诸同舍》诗:“佳雨濯烦暑,翛然生晓凉。”

诗翰

诗文手迹。 明 胡广 《游阳山记》:“寺僧出 东坡 诗翰,有 元 诸名公品题。”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 用脩 謫 滇 中,有 东山 之癖。诸夷酋欲得其诗翰,不可,乃以精白綾作裓,遗诸伎服之,使酒间乞书。” 清 阮元 《蝶梦园记》:“癸酉春, 吴门 杨氏 补帆 为画园图,即以 思翁 诗翰装冠卷首,以记春明游跡焉。”

收数

收取清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流水日报簿》:“某里收数后,仍开明经收某人。”

月前

(1).犹月下。指月光之下。 唐 杜牧 《望少华》诗之三:“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听玉参差。”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黯沉沉星前月前,盼芳容杳然。”

(2).本月以前。指上个月。如:过江隧道月前就通车了。

江海

(1).江和海。《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 唐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诗:“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 苏曼殊 《本事诗》之三:“ 丹顿 拜伦 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

(2).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宋 苏轼 《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为退隐。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中丞闻琴》:“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宋 苏轼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归歟之叹。”

(4).泛指四方各地。《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唐 杜甫 《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苏,干戈暂止。”

尽头

末尾;终点

一眼望不到尽头

灭度

佛教语。灭烦恼,度苦海。涅槃的意译。亦指僧人死亡。 唐 白居易 《唐抚州景云寺石塔碑铭》:“ 佛 灭度后,薝卜香衰,醍醐味漓。”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若谈实相,则虽色身现量具在目前,犹且不可执为实有,而况灭度之后耶?”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二:“ 释迦牟尼佛 灭度(死)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弥勒 下降人世而成佛。”

深处

(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连雁

亦作“ 连鴈 ”。雁飞行时相连成行,故称。 南朝 梁 何逊 桓季珪 《至大雷联句》:“遥舟似连雁,远火若迴星。” 宋 秦观 《次韵子由题斗野亭》:“古埭天连鴈,荒祠木蔽牛。”

众生

(1) 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动物

芸芸众生

(2) 〈方〉∶畜生

成佛

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添品法华经·授记品》:“当復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復如是,当得成佛。”《宋书·谢灵运传》:“太守 孟顗 事佛精恳,而为 灵运 所轻,尝谓 顗 曰:‘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 灵运 前,成佛必在 灵运 后。’ 顗 深恨此言。”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今之学佛者,非学其弃 浄饭王 之位而苦行於 雪山 中也,学其能成佛之道而已。”

欲界

佛教语。三界之一,在 * 之下,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等。以色、食两欲炽盛而得名。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灵光保得长明皎,万里秋毫,早则个轻身慾界超。”参见“ 三界 ”。

原为佛教语。三界之一。包括地狱、人间和六欲天等。以贪欲炽盛为其特征。后用以指尘世,人世。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夕日欲頽,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明 唐顺之 《与张西磐尚书书》:“此身在欲界中,头出头没,乃知古人寡欲慎独工夫,真未敢屮艸论也。”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五丁开凿后,欲界亦仙都。”参见“ 三界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