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两庠同舍

作者:华岳 朝代:宋代

寄两庠同舍原文

昔年槌鼓扣天阍,远谪南州七度春。
大享有恩来北阙,小囚无赂脱东闽。
乌衣座满民流血,画烛帘深案积尘。
见说九重宵旰虑,长沙犹有少年人。

诗词问答

问:寄两庠同舍的作者是谁?答:华岳
问:寄两庠同舍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华岳的名句有哪些?答:华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昔年

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槌鼓

擂鼓,击鼓。 唐 杜牧 《大雨行》:“奔觥槌鼓助声势,眼底不顾纤腰娘。”

扣天

以手指天。多以表诚心。 汉 徐干 《中论·谴交》:“把臂捩腕,扣天矢誓,推托恩好,不较轻重。”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引 宋 李清照 《投綦崇礼启》:“局地扣天,敢效 谈娘 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 李赤 之甘心。”

远谪

贬到边远的地方。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我愁远謫 夜郎 去,何日金鷄放赦回。” 宋 吕惠卿 《建宁军节度使谢表》:“衰疲远謫,人皆知其难堪;亲爱生离,闻者为之太息。”《花月痕》第十三回:“ 苏东坡 远謫 惠州 , 朝云 也曾随侍。”

南州

(1).泛指南方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姜亮夫 校注:“南州犹南土也,此当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有调有感赋赠》诗之四:“南州师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红绵花下午沉沉。”

(2).指 豫章郡 。《后汉书·徐稺传》:“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忧,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张养浩 《咏史诗·朱震》:“如何当日 陈蕃 榻,止为 南州 孺子 悬。”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韩子新归中州诗以赠之》:“邑宰闻生来,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阳 。《后汉书·王常传》:“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后会 昆阳 ,幸赖灵武,輒成断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贤 注:“谓以廷尉行 南阳 太守。”

(5).指两 粤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 南州 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唐 杜甫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诗:“人説 南州 路,山猿树树悬。”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两 粤 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县 。即今 四川省 南川县 。

享有

在社会上或某个领域内博得

在全世界享有盛名

北阙

(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汉书·高帝纪下》:“ 萧何 治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 颜师古 注:“ 未央宫 虽南嚮,而上书、奏事、謁见之徒皆诣北闕。”

(2).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復能屈身稽顙,还向北闕,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李白 《忆旧游寄淮郡元参军》诗:“北闕青云不可期, 东山 白首还归去。” 宋 陆游 《西郊》诗:“七十辞北闕,五亩寄西郊。” 康有为 《星海自京还》诗:“伏陈北闕有封事,醉卧西风賸酒楼。”

乌衣

(1).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值岁凶旱, 艾 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隋书·五行志上》:“ 后主 於苑内作贫儿村……多令人服乌衣,以相执缚。”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虞道施 , 义熙 中乘车山行,忽有一人,乌衣,径上车言寄载。”

(2).指穿黑衣的差役。 宋 戴复古 《久寓泉南》诗之九:“寄跡小园中,忽有乌衣至,手中执圆封,州府特遣餽。”

(3).指 乌衣巷 。参见“ 乌衣巷 ”。

(4).指燕子。 元 杨维桢 《题边鲁生梨花双燕图》诗:“春风歌《白雪》,夜月梦乌衣。” 金 庞铸 《田器之燕子图》诗序:“ 器之 自叙云: 明昌 丙辰予从军塞外……忽一日飞止坐隅,都无惊畏,移时不去,予始悟明日秋社,此鸟当归,殆留别语也。因作一诗赠之云:‘几年塞外歷崎危,谁谓乌衣亦此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梧桐》:“至於秋天鸿雁,社日乌衣,则有月令在。”参见“ 乌衣国 ”。

流血

(1) 人或动物的血液从伤口流出

伤口大量地流血

(2) 特指负伤或牺牲

画烛

有画饰的蜡烛。 唐 李峤 《烛》诗:“兔月清光隐,龙盘画烛新。” 宋 周邦彦 《红罗袄·秋悲》词:“画烛寻欢去,羸为载愁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一丽人坐石上,双鬟挑画烛,分侍左右。”

积尘

(1).累积的尘土;尘土聚积。《列子·仲尼》:“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发无知,何能情?发不能,何能为?聚块也,积尘也,虽无为而非理也。”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呜呼!人必求之,不能自达,何投分效节有积尘之难,何譖行爱弛有决防之易?” 宋 黄庭坚 《赠成都六祖沙弥文信颂》:“积尘成世界,析界作微尘。” 杨绛 《干校六记·下放记别》:“我们到一个积尘三年的图书室里去搬出书籍、书柜、书架等,要腾出屋子来。”

(2).喻指旧事物的残余影响。 李大钊 《青春》:“惟足为累于我之现在及现在之我者,机械生活之重荷,与过去歷史之积尘,殆有同一之力焉。”

见说

(1).告知,说明。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 蚕丛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见説,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 苏州 所遇,果非虚话了。” 清 李渔 《蜃中楼·离愁》:“见説红颜薄命,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

九重

(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宵旰

〈方〉∶宵衣旰食,即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

宵旰忧虞轸。——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

长沙

中国湖南省省会,城市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45.9万(1982),其中市区人口107万,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广铁路线上。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机械、纺织和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湘绣闻名中外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