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陈氏小轩壁

作者:丘葵 朝代:宋代

书陈氏小轩壁原文

一榻自徜徉,悠然古意长。
地幽如佛舍,轩小似船房。
萱草依堂绿,荆花夹树香。
我来访幽隐,话裹雨声凉。

诗词问答

问:书陈氏小轩壁的作者是谁?答:丘葵
问:书陈氏小轩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丘葵的名句有哪些?答:丘葵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徜徉

(1).犹徘徊。盘旋往返。《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间。”徜徉,一本作“ 析惕 ”。

(2).犹彷徨。心神不宁貌。《文选·张衡<思玄赋>》:“会 帝轩 之未归兮,悵徜徉而延佇。”旧注:“悵徜徉,思貌。”一本作“ 倘佯 ”。《后汉书·张衡传》作“相佯”。

(3).安闲自得貌。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於 盘 兮,终吾生以徜徉。” 宋 陈亮 《何少嘉墓志铭》:“仲兄 大雅 以疾不涉事, 少嘉 时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养疾。” 明 张羽 《秋日苕溪·道中》诗:“闲行无物役,洄沿自徜徉。”

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古意

(1) 古代的风格趣味;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风范

“摘星山庄”每天摩托车来来去去,损及古意

(2) 追念古代的人、物、事迹的情意

长安古意

佛舍

寺院房舍,佛堂。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从十数辈,直抵里中佛舍下。” 宋 苏轼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诗:“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 明 袁宏道 《雪中投宿栖隐寺》诗之一:“山门云占断,佛舍雨浇残。”

萱草

(1).植物名。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其根肥大。叶丛生,狭长,背面有棱脊。花漏斗状,橘黄色或桔红色,无香气,可作蔬菜,或供观赏。根可入药。古人以为种植此草,可以使人忘忧,因称忘忧草。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 唐 万楚 《五日观妓》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明 张时彻 《采葛篇》:“愿留枯根株,化作萱草枝。”

(2).借指母亲。 明 刘基 《发安溪至青田戎事急不得留有感》诗:“朝原思脊令,夜船梦萱草。” 明 何景明 《为李秀才寿母》诗:“梅花似白髮,萱草亦朱颜。”参见“ 萱堂 ”。

荆花

(1).即紫荆花。观赏植物,春天开花,花紫红色,布满全枝,连成一片,烂漫如朝霞。 唐 白居易 《晚春重到集贤院》诗:“满砌荆花铺紫毯,隔墙榆荚撒青钱。” 明 谢谠 《四喜记·大宋毕姻》:“幸荆花春风正暖,知甚时腾翥,笙簧圣治,徜徉天馆。”

(2).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前蜀 贯休 《杜侯行》:“雁影参差入瑞烟,荆花烂熳开仙圃。我闻 大中 咸通 真令主,相惟大 杜 兼小 杜 。” 宋 刘克庄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诗:“伯兄廼 汉 司徒掾,季子亦 唐 行秘书。只愿荆花常烂熳,莫令瓜蔓稍稀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 坡 ( 苏軾 )对 潁 ( 苏辙 )介:‘分离累岁,多縈棣萼之怀;相聚一堂,实切荆花之喜。’”参见“ 荆枝 ”。

来访

来此访问;造访

欢迎来访

幽隐

(1).隐晦;隐蔽。《荀子·非十二子》:“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説,闭约而无解。” 汉 蔡邕 《述行赋》:“想 宓妃 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 叶圣陶 《一个青年》:“这一回必须吐出细微幽隐的心情,如实表达,不稍移易。”

(2).指隐蔽之处。《韩非子·六反》:“夫陈轻货於幽隐,虽 曾 史 可疑也;悬百金於市,虽大盗不取也。”

(3).隐居;潜藏。 汉 严忌 《哀时命》:“寧幽隐以远祸兮,孰侵辱之可为。”《礼记·表记》“君子隐而显” 唐 孔颖达 疏:“君子身虽幽隐,而道德潜通,声名显著,故云隐而显也。”

(4).指隐居未仕的人。《后汉书·郎顗传》:“改元更始,招求幽隐,举方正,徵有道,博采异谋,开不讳之路。”《明史·于谦传》:“且 亨 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於公议得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