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雨原文

山雨晓廉纤,诗情触目拈。

凭将遥黛洗,微觉峭寒添。

瀸渍由归辔,溟濛下细帘。

白云才散处,露出数峰尖。

诗词问答

问:雨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雨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雨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盐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七

参考注释

廉纤

(1).细小,细微。多用以形容微雨。 唐 韩愈 《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宋 黄庭坚 《次韵赏梅》:“微风拂掠生春丝,小雨廉纤洗暗妆。” 宋 陈师道 《马上口占呈立之》:“廉纤小雨湿黄昏,十里尘泥不受辛。”

(2).借指细雨。 宋 叶梦得 《为山亭晚卧》诗:“泉声分寂歷,草色借廉纤。” 宋 赵蕃 《衢州城外》诗:“纔得新晴半日强,廉纤又復蔽朝光。” 清 陈维崧 《渡江云·欲雪》词:“玉尘休拟廉纤舞,念有人新在京华。”

诗情

(1).作诗的情绪、兴致。 唐 刘禹锡 《秋词》之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宋 陆游 《瀼西》诗:“亦知忧吏责,未忍废诗情。” 清 王夫之 《东阁梅》诗:“香国 扬州 锦阵豪,诗情偏向峭寒高。”

(2).诗一般的美妙意境。 郭小川 《春歌》之一:“不是我舍不得花费笔墨,只因为春天的诗情太浓太多。”

触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峭寒

料峭的寒意。形容微寒。 宋 徐积 《杨柳枝》诗:“清明前后峭寒时,好把香绵闲抖擞。”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帘幕风柔,庭幃昼永,朝来峭寒轻透。” 清 陈维崧 《琐窗梦·本意闺情》词:“峭寒陡觉秋夜丙。伴黄花,且熨红绵,冬釭应倍冷。”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七:“乡镇的上空停着一层牛乳色的云,云底下吹动着峭寒的风。”

瀸渍

(1).浸润。《晋书·潘岳传》:“今厕末列,亲覩盛美,瀸渍徽猷,沐浴芳润。”

(2).犹淹没。 章炳麟 《徵信论上》:“不然者,世久而视听瀸渍,率尔之言,将相保以为实録,其过宏矣。”

由归

出嫁。《诗·齐风·南山》:“ 鲁 道有荡, 齐子 由归。” 郑玄 笺:“妇人谓嫁曰归。” 马瑞辰 通释:“由归,犹言于归也。”

溟濛

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上瞻既隐轸,下睇亦溟濛。——沈约《八咏》

下细

〈方〉∶仔细;认真

你下细考虑一下吧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散处

分散居住。 明 文徵明 《<陈氏家乘>序》:“子孙散处,莫详所终。” 清 彭绍升 《<南畇先生遗书>后序》:“譬如父子兄弟,散处异国,仓卒遇於疆场之间,以音声面貌之不相识,奋力鬭争,而不知其本一祖之系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那时,在 吴 境内居住着许多 越 人,他们散处在今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等省的山岭地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