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倪正甫尚书台评

作者:王迈 朝代:宋代

闻倪正甫尚书台评原文

人从捷径博公侯,一老堂堂去不留。
谁向帝前谗陆贽,不令王所着居州。
修名已立公何欠,直道难行国可忧。
安得上方三尺剑,为渠断取佞臣头。

诗词问答

问:闻倪正甫尚书台评的作者是谁?答:王迈
问:闻倪正甫尚书台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迈的名句有哪些?答:王迈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人从

从人,随从的人

如今再去要他这园,不肯时,多叫些人从将花木尽打个稀烂,方出这气。——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捷径

近便的小路;喻不循正轨,贪便图快的做法;喻速成的方法或手段

终南捷径

公侯

(1).公爵与侯爵。《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汉 班固 《 * 通·爵》:“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

(2).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后汉书·朱景王杜马等传论》:“自兹下降,迄於 孝武 ,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李贤 注:“自 高祖 至于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抚僚庶尽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贵。” 唐 白居易 《歌舞》诗:“ 秦 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宋 无名氏 《文育得银》:“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一老

(1).指年高德劭之人。《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子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

(2).泛称老者。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仰厠羣贤,皤然一老。” 宋 陈师道 《还里》诗:“向来千里聚,一老尚徜徉。”

(3).指元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昔 汤 入 夏 ,付国于 文祀 ; 西伯 之 殷 ,委国于一老。” 王闿运 《哀江南赋》:“既伤一老,申命元臣。”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令王

(1).贤明的天子。《左传·成公八年》:“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左传·昭公元年》:“自无令王,诸侯逐进,狎主齐盟,其又可壹乎?”

(2).对有王爵者的美称。《隋书·隐逸传·崔赜》:“伏惟令王殿下,稟润天潢,承辉日观,雅道贵於 东平 ,文艺高於 北海 。”

修名

(1).美好的名声。《隋书·列女传序》:“其修名彰於既往,徽音传於不朽,不亦休乎!” 明 刘城 《秋怀》诗:“惟有修名在,千秋不可欺。”

(2).匡正名分。《国语·周语上》:“有不贡则修名。” 韦昭 注:“名,谓尊卑职贡之名号也。”

(3).循名,依照名称。《管子·九守》:“修名而督实,按实而定名,名实相生,反相为情。”

(4).加强修养以求名誉。 明 唐顺之 《与王尧衢书》:“当今之士隐居篤学、修名砥节如 湖州 唐子 、 平凉 赵子 辈者,凡若干人。”

(5).谓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识轻服而不识主人,则不於会所而弔,他日修名诣其家。”

公何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何藐 。见《左传·定公五年》。

直道

(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开筑,北起 九原 (今 内蒙古 包头市 西北),南至 云阳 (今 陕西 淳化 西北),是联结 关中 平原与 河套 地区的主要通道。《史记·蒙恬列传论》:“吾适北边,自 直道 归,行观 蒙恬 所为 秦 筑 长城 亭障,堑山堙谷,通 直道 ,固轻百姓力矣。”《新民晚报》1984.6.8:“‘ 秦始皇 直道 ’原来是一条专供军队大规模进攻的宽阔大道……全长一千四百里。由于是‘直道’,因此遇山开山,遇沟填沟,工程十分浩大。”

(2).泛指直的路。《北史·张衡传》:“帝上 太行 ,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书·太祖纪》:“车驾将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

(3).犹正道。指确当的道理、准则。《礼记·杂记》:“其餘则直道而行之是也。”《韩非子·三守》:“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 唐 吕岩 《促拍满路花》词:“是非海里,直道作人难。”《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 朱熹 ﹞慨然叹息道:‘看此世界,直道终不可行!’”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五:“‘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难行

(1).不易做到。《韩非子·八经》:“法之所外,虽有难行,不以显焉。”

(2).行走困难;不易前进。 唐 韩愈 《江汉答孟郊》诗:“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共有三十餘滩,石大滩险难行。”

(3).佛教语。犹苦行。修行时身心所受的磨炼。《说郛》卷八五引 宋 张商英 《护 * 》:“何独至於佛而疑之,旷大刼来修难行苦行,成等正觉,为圣中至圣。”

上方

(1).前面。《史记·滑稽列传禇少孙论》:“﹝臣﹞窃不逊让,復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於左……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之三章。”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汉书·翼奉传》:“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姦邪,辰未主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上方谓北与东也,阳气所萌生,故为上。”

(3).天上;上界。《云笈七籤》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阳空虚之内,无色无象,无形无影。” 元 郑廷玉 《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説法。”《 * 词话》第六十七回:“此物出於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清 朱彝尊 《一半儿·天竺》曲:“散花新雨上方尊,落叶疏鐘下界闻。”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唐 解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瑞塔临初期,金舆幸上方。” 宋 孔武仲 《清凉寺》诗:“白寺荒湾略艤舟,携笻来作上方游。” 明 何景明 《自山家归寺》诗:“暝色延归路,云中见上方。” 潘飞声 《题孝耕崇效寺楸阴感旧图》诗:“南来弹指又沧桑,斜日疏鐘听上方。”

(5).上邦,大国。《西游记》第二八回:“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当小可的。”

(6).上级。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二:“他们以为她应当马上向上方报告,不应私自拿主意,放 高第 回家。”

(7).同“ 尚方 ”。 汉 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汉书·佞倖传·董贤》:“下至 贤 家僮僕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

(8).同“ 尚方 ”。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明史·徐阶传》:“帝察 阶 勤……召直 无逸殿 ,与大学士 张治 、 李本 俱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饌。”《红楼梦》第五七回:“彼时 贾母 又命将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各样上方秘制诸药,按方饮服。”

(9).上方剑的简称。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一怒安邦,提戈代上方。军威奋激人心痒,前旌未至声至往。” 清 陆次云 《圆圆传》:“时 闯 师将迫畿辅矣,帝急召 三桂 对平臺,锡蟒玉,赐上方,託重寄命,守 山海关 。”参见“ 上方剑 ”。

三尺剑

古剑长凡三尺,故称。《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要斩 楼兰 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莽莽神州,天地邱墟。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

断取

截取。 宋 王安石 《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颇疑道人三昧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宋 范成大 《次韵袁起岩常熟道中三绝句》之三:“使君横槊赋诗回,断取天风海雨来。” 清 龚自珍 《乙酉补题李秀才梦游天姥图卷尾》诗序:“其曰 天姥 者,或但断取字义,非 太白 诗意也。”

佞臣

奸邪谄媚的臣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