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水五千里四首

作者:杨维桢 朝代:元代

桂水五千里四首原文

桂水五千里,春来波浪深。
地消青青瘴,花发乳蕉林。
桂水五千里,潇湘雨气空。
衡山七十二,望见女英峰。
桂水五千里,南风大府开。
象王新贡入,鲛女送珠来。
桂水五千里,上有鹦鹉洲。
美人生远思,今夜在南楼。

诗词问答

问:桂水五千里四首的作者是谁?答:杨维桢
问:桂水五千里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杨维桢的名句有哪些?答:杨维桢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波浪

由风与水之间摩擦引起的水面不平状

青青

(1) 茂盛的样子

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长歌行》

郁郁青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尽荠麦青青。——宋· 姜夔《扬州慢》

(2) 墨绿色

云青青兮欲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客舍青青柳叶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发乳

使头发亮泽柔软、易于梳理成型的乳膏状化妆品

潇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雨气

潮湿的空气;水气。 唐 沉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潮声迎法鼓,雨气溼天香。” 宋 苏舜钦 《杭州巽亭》诗:“凉翻帘幌潮声过,清入琴尊雨气来。” 元 张养浩 《拟四季归田乐·夏》诗:“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

衡山

古称“南岳”,中国五岳之一。在湖南省中部。山势雄伟,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最著名。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名胜古迹众多,有南岳庙、祝圣寺、方广寺、南台寺、藏经殿、祝融殿等建筑。以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为“南岳四绝”。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七十二

古以为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亦用以表示数量多。《史记·封禅书》:“古者封 泰山 禪 梁父 者七十二家,而 夷吾 所记者十有二焉。”《玉台新咏·古乐府诗<相逢狭路间>》:“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唐 李白 《梁甫吟》:“东下 齐 城七十二,指挥 楚 汉 如旋蓬。” 清 魏源 《三湘棹歌·蒸湘》:“水复山重行未尽,压来七十二峰影。”

望见

(1).犹谒见。《战国策·赵策四》:“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2).从高处、远处看到。《左传·定公三年》:“ 邾子 在门臺,临廷。閽以缾水沃廷。 邾子 望见之,怒。”《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 赵 军望见而大笑。” 唐 顾况 《临海所居》诗之二:“此去 临溪 不是遥,楼中望见 赤城 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孟沂 ﹞步行回去,偶然一个去处,望见桃花盛开。”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翻过山顶,望见新郎的家了。”

女英

(1).相传为 尧 次女, 舜 妃。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 有虞 二妃者,帝 尧 之二女也,长 娥皇 ,次 女英 。”

(2).指少女。 明 叶宪祖 《团花凤》第一折:“呀,原来是一个女娘,问谁家女英,问谁家女英,正在芳龄,为何投身深穽。”

南风

从南边吹来的风

大府

上级官府

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象王

(1).象中之王。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佛的进退威仪。《法苑珠林》卷十五引《胜天王经》:“二十七,进止如象王;二十八,容仪如师子王;二十九,行步如鹅王。”

(2).佛教语。喻佛或菩萨。《涅槃经》卷二三:“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象其底。大象王者,谓诸佛也。” 唐 李峤 《洛州昭觉寺释迦牟尼佛金铜瑞像碑》:“以牺帝龙颜之相,謁象王螺髻之容。”

(3).引申为像佛那样救世的人。 沉曾植 《寄太夷》诗:“物论有齐鯤子小,人间何世象王来。”

鲛女

指鲛人。 柳亚子 《新文坛杂咏·田汉》:“泣珠鮫女今何处?倘共诗人跃马来。”参见“ 鮫人 ”。

鹦鹉洲

在今 湖北省 武汉市 西南 长江 中。相传 东汉 末 江夏 太守 黄祖 长子 射 在此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 祢衡 作《鹦鹉赋》,故名。后 衡 为 黄祖 所杀,葬此。自 汉 以后,由于 江 水冲刷,屡被浸没,今 鹦鹉洲 已非 宋 以前故地。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晴川歷歷 汉阳 树,芳草萋萋 鸚鵡洲 。” 元 白贲 《鹦鹉曲》:“儂家 鸚鵡洲 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你看城枕著 江 水滔滔, 鸚鵡洲 阔, 黄鹤楼 高。”参阅 宋 陆游 《入蜀记》。

美人

(1)

(2) 美女

一个长着油光发亮的黑头发、红嘴唇、眼睛一点也不怯懦的大胆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贤人

全州的美人和绅士都聚集在那里

远思

(1).从长远考虑。《汉书·文帝纪》:“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必望审察而远思之,务使合於 孔子 之道。”

(2).指深远的思虑。 明 高启 《晚晴远眺》诗:“ 楚 天无物不堪诗,登眺唯愁动远思。”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诗:“西风吹鸿雁,惻愴多远思。”

南楼

(1).在南面的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 闻人倓 注:“ 灵运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 横山 。’”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宋 陆游 《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千里斜阳鐘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

(2).古楼名。在 湖北省 鄂城县 南。又名 玩月楼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气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楼 理咏。” 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清景 南楼 夜,风流在 武昌 。”按 晋 武昌县 ,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县 。 唐 武昌县 属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汉市 武昌 。 李白 所咏 南楼 ,实际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楼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 南楼 。”

(3).古楼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黄鹤山 顶。一名 白云楼 ,又名 岑楼 。 清 乾隆 中毁, 毕沅 重修之。 宋 陆游 《入蜀记》:“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楼 ,在 仪门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黄鹤山 。制度閎伟,登望尤胜。 鄂州 楼观为多,而此独得江山之要会, 山谷 所谓‘ 江 东 湖 北行画图, 鄂州 南楼天下无’是也。”

(4).古楼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长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诗:“暗度 南楼 月,寒深 北渚 云。” 仇兆鳌 注:“ 邵 注谓 南楼 在 武昌 。 顾 注谓 南楼 在 岳阳 。 庐 注据 柳子厚 《长沙驛前南楼感旧》诗为证,是 南楼 即在 潭州 。”

(5).古楼名。在 湖北省 江陵县 东南。 唐 张九龄 尝登此楼赋诗。 宋 张栻 重修,改名 曲江楼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楼记》:“ 敬夫 一日与客往而登焉……於是顾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谓 江陵郡 城 南楼 者邪!’”

(6).古楼名。在 广西省 宜山县 南,有 宋 黄庭坚 所书《范滂传》刻石。 宋 嘉熙 中毁去。参阅《明一统志》及《庆远府志》。

(7).古楼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驻节此处,题曰“ 南楼 望远”, 刘有年 有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