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词三首

作者:刘言史 朝代:唐代

乐府杂词三首原文

紫禁梨花飞雪毛,春风丝管翠楼高。
城里万家闻不见,君王试舞郑樱桃。
蝉鬓红冠粉黛轻,云和新教羽衣成。
月光如雪金阶上,迸却颇梨义甲声。
不耐檐前红槿枝,薄妆春寝觉仍迟。
梦中无限风流事,夫婿多情亦未知。

诗词问答

问:乐府杂词三首的作者是谁?答:刘言史
问:乐府杂词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乐府杂词三首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刘言史的名句有哪些?答:刘言史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468-25

参考注释

紫禁

古以紫微垣比喻皇帝的居处,因称宫禁为“紫禁”。《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掩綵瑶光,收华紫禁。” 李善 注:“王者之宫,以象紫微,故谓宫中为紫禁。” 唐 戴叔伦 《宫词》:“紫禁迢迢宫漏鸣,夜深无语独含情。”《秦併六国平话》卷上:“疎鐘传紫禁之声, 辽水 泛红霞之影。”

梨花

亦作“棃花”。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南朝 梁 萧子显 《燕歌行》:“ 洛阳 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 高启 《饮陈山人园次能翁韵》:“桃花棃花已狼籍,躑躅花开如火炎。”

(2).一种较小的酒杯名。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 陆元光 《回仙録》云:‘…… 回公 曰:饮器中,惟鐘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棃花、蕉叶最小。’”

(3).指梨花枪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你到老营去住几天,请 刘芳亮 将爷指点指点,去掉花枪,回到梨花正宗。”自注:“梨花,即梨花枪,亦即 杨 家枪法。”参见“ 梨花枪 ”。

(4).指梨花大鼓。详“ 梨花大鼓 ”。

(5).旧武器名。参见“ 梨花枪 ”。

雪毛

(1).白色羽毛。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三:“有鸟有鸟谓白鷴,雪毛皓白红觜殷。” 唐 章孝标 《鹰》诗:“星眸未放瞥秋毫,频掣金铃试雪毛。” 唐 李远 《过旧游见双鹤怆然有怀》诗:“朱顶巑岏荒草上,雪毛零落小池头。”

(2).指白色花瓣。 唐 刘言史 《乐府杂词》之一:“紫禁梨花飞雪毛,春风丝管翠楼高。”

(3).指白发。 宋 黄庭坚 《阮郎归》词:“传盃犹似少年豪,醉红侵雪毛。”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丝管

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入则歌姬舞女,击竹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 唐 杜甫 《赠花卿》诗:“ 锦城 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每府僚宴集其上,綺罗照野,丝管沸天,游人指点咨嗟,邈在仙境。”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古人之诗皆乐也,文人或不闲音律,所作篇什,不协於丝管。”

翠楼

(1).涂饰绿漆的高楼。 汉 李尤 《平乐观赋》:“大厦累而鳞次,承岧嶤之翠楼。” 南朝 梁 江淹 《山中楚辞》之二:“日华粲於芳阁,月金披於翠楼。” 元 虞集 《赠楚石藏主》诗:“不识南塘第几桥,翠楼华屋上岧嶤。”

(2).特指妇女居处。 唐 王昌龄 《闺怨》诗:“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清 曹松 《七夕》诗:“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清 龚自珍 《瑶华·董双成画像》词:“ 云英 嫁了, 弄玉 归来,向翠楼琼户。”

(3).指 * 。《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凝妆谩羡翠楼娼,荐枕徒闻 红拂 妓。”

(4).酒楼。 唐 皎然 《长安少年行》:“翠楼春酒 虾蟆陵 , 长安 少年皆共矜。” 宋 范成大 《翠楼》诗:“连袵成帷迓 汉 官,翠楼沽酒满城欢。”

城里

城市建成区内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君王

古称天子或诸侯

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君王与沛公饭。

郑樱桃

东晋 列国 后赵 石季龙 所宠爱的优僮。 季龙 惑之,先后为杀二妻。参阅《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后用为男宠之典。 俞锷 《无题》诗之四:“肠断争如 贺梅子 ,魂销输与 郑樱桃 。”

蝉鬓

亦作“ 蝉髩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亦借指妇女。 晋 崔豹 《古今注·杂注》:“ 魏文帝 宫人絶所宠者,有 莫琼树 、 薛夜来 、 田尚衣 、 段巧笑 ,日夕在侧, 琼树 乃製蝉鬢。縹眇如蝉翼,故曰蝉鬢。” 南朝 梁元帝 《登颜园故阁》诗:“妆成理蝉鬢,笑罢敛蛾眉。” 唐 温庭筠 《咏春幡》:“碧烟随刃落,蝉髩觉春来。”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睡起惺忪强自支,緑倾蝉鬢下帘时,夜来愁损小腰肢。”

粉黛

* 和黑粉。后代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云和

(1).山名。古取所产之材以制作琴瑟。《周礼·春官·大司乐》:“ 孤竹 之管, 云和 之琴瑟。” 郑玄 注:“ 云和 、 空桑 、 龙门 ,皆山名。”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不悟乾罗广收,圆明兼览,雕瓠饰笙,备 云和 之品。”

(2).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文选·张协<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李周翰 注:“云和,瑟也。” 唐 李白 《寄远》诗之一:“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元 倪瓒 《昼寄王云浦》诗:“邀我江亭醉三日,凤笙鸞吹拂云和。” 明 薛素素 《临江仙》词:“自抱云和弹一曲,曲终还拟 湘灵 。风前泪眼几时晴。”

(3). 元 代官署名。属教坊司。掌乐。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二五:“特勅云和罢絃管,君王有意听 尧 纲。”

新教

基督教的一派。是十六世纪 欧洲 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产生的各个新宗派的统称。与天主教、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在 中国 ,通常称为基督教或耶稣教。

羽衣

(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汉书·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 颜师古 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僊飞翔之意也。”按,五利将军 栾大 , 汉武帝 时方士。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三国 魏 曹植 《平陵东行》:“閶闔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3).道士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忽有羽衣诣门,延之与语。” 清 黄景仁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絶,时有丐者僵苔阶。”

(4).指轻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 吴 刀 楚 製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 冰心 《赞美所见》诗:“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独泛,你羽衣蹁跹飞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吴融 《华清宫》诗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吴江中秋》词:“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羽衣》不奏人间曲,宝鼎时焚异国香。”

月光

月亮的光线

金阶

亦作“ 金堦 ”。 1.黄金的台阶。《神异经·西北荒经》:“东北大荒中有金闕,高百丈,中有金阶两闕,名天门。” 三国 魏 曹操 《气出唱》诗:“乃到 王母臺 ,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2).帝王宫殿的台阶。 唐 王涯 《宫词》之二:“欲得君王一回顾,争扶玉輦下金阶。”《宣和遗事》前集:“﹝殿头官﹞踏着金阶,口传圣旨。”《醒世恒言·陈孝基陈留认舅》:“读书箇箇望公卿,几人能向金堦走?”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并不要许多工夫,就望见六个人向金阶趋进。”

(3).朝廷的代称。 唐 李远 《赠殷山人》诗:“谁能将此妙,一为奏金阶。” 清 洪昇 《长生殿·剿寇》:“把军书忙裁,忙裁,捷奏报金堦,捷奏报金堦。”

颇梨

指状如水晶的宝石。《魏书·西域传·波斯》:“﹝ 波斯国 ﹞土地平正,出金、银、鍮石、珊瑚、琥珀、车渠、马脑,多大真珠、颇梨……盐緑、雌黄等物。” 唐 郑嵎 《津阳门诗》:“象牀尘凝罨颯被,画檐虫网颇梨碑。”自注:“温泉堂碑,其石莹彻,见人形影,宫中号为颇梨碑。”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颇梨,千岁冰所化,玛瑙鬼血所化。”参见“ 颇黎 ”。

义甲

弹拨乐器所用的一种工具,装于指端。 明 杨慎 《艺林伐山·系爪义甲》:“妓女以鹿角琢为爪,以弹筝,曰繫爪。 梁简文帝 《筝诗》:‘停絃时繫爪,息吹治唇朱。’又曰义甲。 唐 刘言史 诗:‘迸却玻璃义甲声。’”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之工琴者类不畜爪,但搊筝则繫义甲。” 清 沉雄 《古今词话》:“义甲,弹筝所以护甲者,如假髻曰义髻,篴有义嘴,皆外也。”

不耐

不能。《礼记·乐记》:“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 郑玄 注:“耐,古书能字也。”

(1).不能忍受。《南史·张敷传》:“ 文帝 令以后车载沙门往,谓曰:‘道中可得言晤。’ 敷 不奉詔,曰:‘臣性不耐杂。’” 宋 向子諲 《减字木兰花》词:“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教春光造次归。” 清 周亮工 《复何匡山书》:“其声呜呜,不耐愁人听。”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而种种可恶,令人不耐,所以突然辞职了。”

(2).不愿意。 宋 余桂 《春日即事》诗:“半晴半雨春无準,燕怯轻寒不耐飞。”

薄妆

亦作“ 薄装 ”。亦作“ 薄粧 ”。淡妆。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序:“嫷被服,侻薄装,沐兰泽,含若芳。” 南朝 梁 沉约 《丽人赋》:“垂罗曳锦,鸣瑶动翠;来脱薄粧,去留餘腻。” 唐 王维 《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之一:“ 汉 宫娇额半涂黄,粉色凌寒透薄装。”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追逐贤王十二载,薄妆瘦尽纤腰肢。”

见“ 薄妆 ”。

梦中

(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沉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梦中。”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 * ;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无限

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夫婿

见“ 夫壻 ”。

多情

重感情;富于感情,多指重爱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