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徐大参

作者:方大琮 朝代:宋代

宴徐大参原文

麟符久合又貂蝉,又向乡邦拥十年。
眼赤腰黄天宠泽,颜红鬓绿地神仙。
极知书绣堪行染,见说宵衣正渴贤。
好事还殊门外路,人看四辈下翩翩。

诗词问答

问:宴徐大参的作者是谁?答:方大琮
问:宴徐大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大琮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大琮名句大全

方大琮宴徐大参书法欣赏

方大琮宴徐大参书法作品欣赏
宴徐大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麟符

亦作“麐符”。古代朝廷颁发的麟形符节。《新唐书·车服志》:“皇太子监国给双龙符,左右皆十。两京、 北都 留守给麟符,左二十,右十九。”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虎节麟符抛不得,却将清景付閒人。” 明 陆采 《怀香记·奉诏班师》:“手握麟符寄独专,宣扬圣諭务安边。”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玉帐佩麐符,曾见 潞州 传记室;兰臺抛凤管,空教司马忆清娱。”

貂蝉

(1).貂尾和附蝉,古代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后汉书·舆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 赵惠文 冠’。” 刘昭 注:“ 应劭 《汉官》曰:‘説者以金取坚刚,百鍊不耗。蝉居高饮絜,口在掖下,貂内劲捍而外温润。’此因物生义也。”

(2).借指貂蝉冠。《南史·江淹传》:“初, 淹 年十三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曾於樵所得貂蝉一具,将鬻以供养。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徵也,汝才行若此,岂长贫贱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彼固曰异种贱族,非吾中夏神明之胄,所为立於其朝者,特曰冠貂蝉、袭青紫而已。”参见“ 貂蝉冠 ”。

(3).指侍中、常侍之官。亦泛指显贵的大臣。《汉书·刘向传》:“今 王 氏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 唐 崔顥 《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宠列貂蝉位,恩深侍从年。” 宋 陆游 《草堂拜少陵遗像》诗:“ 长安 貂蝉多,死去谁復算!”

(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司徒 王允 家的歌伎。 王允 欲除奸臣 董卓 ,无计可施, 貂蝉 请自献身,以博 董卓 欢心,后又故意勾引其义子 吕布 ,离间两人关系,终借 吕布 之手,杀死 董卓 。唯此事不见于正史。 清 梁章鉅 《浪跡续谈·貂蝉》:“《三国志演义》言 王允 献 貂蝉 於 董卓 ,作连环计。正史中实无 貂蝉 之名,惟《董卓传》云, 卓 尝使 布 守中閤, 布 与 卓 侍婢私通云云。 李长吉 作《吕将军歌》云:‘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盖即指 貂蝉 事,而小説从而演之也。 黄右原 告余曰:‘《开元占经》卷三十三,荧惑犯须女。占注云,《汉书通志》: 曹操 未得志,先诱 董卓 ,进 刁蝉 以惑其君。此事异同不可攷,而 刁蝉 之即 貂蝉 ,则确有其人矣。’《汉书通志》今亦不传,无以断之。”

乡邦

(1).家乡。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乞朝见表》:“今復还父母之乡邦,逼桑榆之晷刻,解冠归老,决在此行。” 秦牧 《漫记端木蕻良》:“当时大都怀着深广的忧愤写版图的变色,乡邦的灾难。”

(2).指同乡的人。《后汉书·度尚传》:“ 徐 字 伯徐 , 丹阳 人,乡邦称其胆智。” 清 戴名世 《上刘木斋先生书》:“﹝ 名世 ﹞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而乡邦之间,骨肉之际,横逆百端,迂愚固陋,莫必其命。”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腰黄

犹腰金。谓身居显要。 宋 张元干 《杨柳枝·席上次韵曾颖士》词:“老去一蓑烟雨里,钓沧浪;看君鸣凤向朝阳,且腰黄。”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得笺窥认》:“白面书生掛緑,青年才子腰黄。”

天宠

(1).上天的恩宠。《易·师》:“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汉 王粲 《安台新福歌》:“荷天宠,延寿尸,千载莫我违。”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与周宰相书》:“猥以庸薄,遂膺天宠。”《清史稿·布占泰传》:“ 太祖 曰:‘我倚天宠,自少在兵间,遇劲敌,无不单骑突阵者!’”

(2).皇帝的宠幸。 南朝 梁 刘孝绰 《侍宴》诗:“自昔承天宠,於兹被人爵。” 唐 韦应物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诗:“州伯荷天宠,还当翊丹墀。”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文章过 晁 董 ,对丹墀已膺天宠。”

绿地

城市中绿化植被的空地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极知

极其智慧。《韩非子·说难》:“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説行而有功则德忘。” 陈奇猷 集释:“谓所谋之事甚为智慧。”

通晓,深知。 唐 张守节 《史记正义·谥法解》:“极知鬼神曰灵。” 唐 萧妃 《夜梦》诗:“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极知意气薄,不著去时衣。” 明 袁宏道 《舟中与诸上人谈亡友潘雪松事》诗:“极知实落栖真地,不是荒唐渺默乡。”

见说

(1).告知,说明。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 蚕丛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见説,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 苏州 所遇,果非虚话了。” 清 李渔 《蜃中楼·离愁》:“见説红颜薄命,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

宵衣

(1).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 唐 许浑 《秋日早朝》诗:“宵衣应待絶更筹,环珮鏘鏘月下楼。”《旧唐书·懿宗纪》:“况荷十七圣之鸿休,绍三百年之庆祚,将求理本,敢忘宵衣。” 宋 王禹偁 《献转运使雷谏议》诗之二:“父子有才同富国,君王无事免宵衣。”参见“ 宵衣旰食 ”。

(2).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 綃 ”。《仪礼·士昏礼》:“姆纚笄宵衣在其右。” 郑玄 注:“宵,读为《诗》‘素衣朱綃’之綃;《鲁诗》以綃为綺属也;姆,亦玄衣;以綃为领,因以为名,且相别耳。”《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纚笄宵衣,立于房中,南面。” 郑玄 注:“宵,綺属也。此衣染之以黑,其繒本名宵……凡妇人助祭者同服也。”

渴贤

迫切地慕求贤才。语本《孔丛子·公仪》:“君若飢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 伋 亦愿在下风。”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入幕诸彦集,渴贤高选宜。”

好事

喜欢多事。爱参与他人事务的

外路

外地的

外路货

四辈

(1).主持四时助祭的诸侯之长。《公羊传·桓公元年》“诸侯时朝乎天子” 汉 何休 注:“王者亦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故分四方诸侯为五部,部有四辈,辈主一时。”

(2).众人,四方之人。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僧竺昙盖》:“ 汉 沙门 竺曇盖 , 秦郡 人也。真确有苦行,持鉢振锡,取给四辈。” 唐 刘禹锡 《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十方四辈,瞻礼於斯。” 元 范梈 《奉寄翰林邓侍讲》诗:“闭门读书古都市,四辈冠盖方隆隆。”

(3).佛教语。指佛、菩萨、圆觉、声闻。《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夫佛以谦卑自牧,忠虔为道,寧有屈膝四辈而简礼二亲,稽顙耆腊而直体万乘者哉!” 胡三省 注:“释氏有所谓戒外四圣:佛,一也;菩萨,二也;圆觉,三也;声闻,四也。亦谓之四辈。”

(4).佛教语。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即僧、尼及在家奉佛的男、女。《百喻经·三重楼喻》:“譬如世尊四辈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