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鹤岑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云鹤岑原文

鹤以岑为巢,游必云中耳。

岑惟止其所,云鹤有动止。

试从云下望,岑亦如浮起。

函三乃得一,合相宁由揣。

然总宜忘诠,绪言觉非是。

诗词问答

问:云鹤岑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云鹤岑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

参考注释

中耳

高等脊椎动物的耳的中间部分。内含由三块听小骨形成的骨链,自鼓膜联至前庭窗,并将振动传递至内耳

其所

一个合适的或指定的位置

各得其所

云鹤

(1).即鹤。 晋 陶潜 《连雨独饮》诗:“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2).常用以喻清奇的骨格、气质。 唐 薛逢 《邻相反行》:“西家有儿纔弱龄,仪容清峭云鹤形。”

(3).闲云野鹤。比喻远离尘世、隐居不仕的人。 唐 孟郊 《送豆卢策归别墅》诗:“短松鹤不巢,高石云不栖。君今 瀟湘 去,意与云鹤齐。” 唐 白居易 《晚秋有怀郑中旧隐》诗:“长閒羡云鹤,久别愧烟萝。” 唐 卢肇 《将归宜春留题新安馆》诗:“天外鸳鸞愁不见,山中云鹤喜相忘。”

动止

(1).动作与静止。《庄子·天地》:“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荀子·修身》:“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

(2).行动;举止。《后汉书·张湛传》:“﹝ 张湛 ﹞矜严好礼,动止有则。”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楔子:“至望京店染起疾病,不能动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小人有这个新人在旁,动止不得。” 清 侯方域 《曹秀才墓志铭》:“孺人勤敏,有识量,动止尤嫻礼法。”

(3).起居作息。谓日常生活。多用作书信中的问候语。《隋书·经籍志二》:“起居注者,録记人君言行动止之事。”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比来不审尊体动止何似?” 宋 王安石 《与王禹玉书》之三:“秋冷,伏维动止万福。” 明 归有光 《与沉云泉秀才书》:“ 朱秀才 来,具知动止为慰。”

(4).古代监狱的别名。《太平御览》卷 * 三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夏 曰念室, 殷 曰动止, 周 曰稽留,三代之异名也。又狴犴者,亦狱别名。”

浮起

方言。上面,表面。《秧歌剧选·货郎担》:“前年挨刀的 小李 ,收羊皮,找我两盒洋火,浮起都是好的,底下全是坏的,连一根也擦不着。”

函三

谓包含天、地、人三气。《汉书·律历志上》:“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元气始起於子,未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故子数独一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二》:“纯乾直月,祥开初九之潜;索震承华,德禀函三之极。” 明 徐渭 《函三馆记》:“余忆函三之説,虽出於 小戴 註家,乃昉於 弄丸公 之《皇极经世》。”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王弼 注:“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吕氏春秋·论人》:“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 高诱 注:“一,道也。天道生万物,万物得一乃(后)成也。”《楚辞·远游》:“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羡 韩众 之得一。” 王逸 注:“喻古先圣获道纯也。”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万斯寧。”

(2).天的代称。 唐 无名氏 《鸿庆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众生。”

绪言

同“绪论”

非是

(1).谓不正当的事。《管子·明法解》:“国无明法,则百姓轻为非是。”

(2).以非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谓之愚。” 杨倞 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则谓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当;有过错。《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请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侵官固非是,妄作谴可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