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重阳真人升霞之前

作者:马钰 朝代:元代

满庭芳 重阳真人升霞之前原文

重阳师父,遇吕真人。
养成神内之神。
心起慈悲不住,开阐良因。
时时出神入梦,化人人、要出迷津。
登州北,有布王曾见,海里腾身。
华表巨才高氏,在东牟郊外,或见其真。
曾共南京针李,中都开尊。
当初幻躯在日,尚如斯、出现频频。
况今也,得成蝉蜕,永占长春。

诗词问答

问:满庭芳 重阳真人升霞之前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满庭芳 重阳真人升霞之前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满庭芳 重阳真人升霞之前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名句大全

马钰满庭芳 重阳真人升霞之前书法欣赏

马钰满庭芳 重阳真人升霞之前书法作品欣赏
满庭芳 重阳真人升霞之前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重阳

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旧时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现又定为老人节。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 * 《采桑子·重阳》

师父

(1) 师傅

(2) 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

(3) 对有技艺者的尊称

请师父多加指教

吕真人

即 吕仙翁 。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甲·远安老兵》:“客曰:‘儻 吕真人 自来,必不能识。’”详“ 吕洞宾 ”。

养成

(1).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他年十二岁上就游庠的,养成一肚皮的学问。” 巴金 《观察人》:“我养成了观察人的习惯。”

(2).教育。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宋 曾巩 《筠州学记》:“令 汉 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於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

慈悲

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不住

(1).不停;不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 岳飞 《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艾蕉 《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

开阐

(1).犹开辟;发展。《宋书·礼志一》:“又南出道狭,未议开阐,遂於东南巳地创立丘坛。”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序:“庄严国界,建立道场,广行利益,开阐佛事。” 元 德异 《<坛经>序》:“﹝ 可大师 ﹞受衣绍祖,开阐正宗,三传而至 黄梅 。”

(2).广为开设。 唐 独孤及 《代百官贺芝草表》:“开阐学校,尊教劝德。”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六本第二二出:“我佛座下弟子四人……送你到于东土,开阐戒坛,大兴妙法。”

(3).发挥阐述。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揣摩三古,开阐八风。” 宋 曾巩 《<王深父文集>序》:“文集二十卷,其辞反復辨达,有所开阐。” 清 方苞 《书<陈氏集说补正>后》:“先生於诸经多开阐,兹其仅存者耳。”

良因

(1).佛教语。好因缘。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诗》之六:“令名且云重,岂若树良因。”参见“ 因缘 ”。

(2).可靠的依托。 唐 刘长卿 《题灵佑上人法华院木兰花》诗:“高柯儻为檝,渡海有良因。”

(3).好机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鹿幘人﹞谓 少霞 曰:‘召君书此,贺遇良因。’”

时出

(1).谓得其时而出。《礼记·中庸》:“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郑玄 注:“非得其时不出政教。”

(2).时常出现。 唐 韩愈 《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

入梦

指睡着( zháo ),有时也指别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化人

(1).有幻术的人。《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 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 张湛 注:“化幻人也。” 清 赵翼 《<小仓山房集>中有<咏物诗>戏用其韵镜》诗:“谁从对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

(2).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3).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 周穆王 时, 文殊 、 目连 来化, 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躡飞鞚。” 王十朋 注:“ 自水巖 有大足迹,世谓之佛迹。今‘化人’,则借以言佛耳。”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歷代化人,随机济物,大惟邦国,普及幽明,俱赖神功,咸承景貺。” 金 雷琯 《龙德宫》诗:“綵仗竟无金母降,仙裾犹忆化人携。” 清 吴伟业 《海市》之二:“灝气空濛万象来,非烟非雾化人裁。”

(5).劝化人;教化人。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释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铭》:“有 唐 以武勘乱,以文化人。”

迷津

找不到渡口,多指使人迷惘的境界

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红楼梦》

海里

(1) 在航海上应用的一种距离的单位,按地球大圆一分的弧长计,此长度由于地球并非正圆体而有所差异

(2) 英制单位等于1853.2米

(3) 国际单位等于1852米

腾身

跃身,纵身。《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女子腾身飞出官城,数十里乃下。”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述志》诗:“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 许地山 《女儿心》:“忽然跳出那个老和尚,抱着一张大被窝,腾身向火一扑,自己倒在火上压着。”

华表

也称“华表柱”。古代设在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

郊外

城市以外或乡村

北京的郊外有许多名胜古迹

南京

(1).古都名。 唐 安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 。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 ,建号 南京 。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 , 南京 还有 散花楼 。”

(2).古都名。 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 。 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

(3).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 ,建号 南京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 ,称 临潢府 。 幽州 称 南京 。”

(4).古都名。 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 。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 建炎 元年, 高宗 继位于 南京 ,即此。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 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 (即 燕京 )六州归 宋 ,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

(6).古都名。 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 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 。 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 宋 周煇 《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 。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 , 春秋 卫 、 陈 、 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7).古都名。 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 , 永乐 间迁都 北京 ,改 应天府 为行在, 正统 间建为 南京 。 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 。 清 孙枝蔚 《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 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中都

(1).京都。《史记·平准书》:“漕转 山东 粟,以给中都官。” 司马贞 索隐:“中都,犹都内也。”《宋书·索虏传》:“使中都有鸣鸞之响,荒餘怀来苏之德。”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

(2).指一般城市。 五代 陈陶 《泉州刺桐花咏》之三:“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开尊

见“ 开樽 ”。

当初

(1) 一开始,最初

当初打算在这里盖栋大楼

(2) 泛指从前或特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

阿Q当初很不快,后来便很不平。—— 鲁迅《阿Q正传》

幻躯

佛教语。犹幻身。 明 唐顺之 《答洪方洲》:“大率幻躯一切付之造化,不復有所计较於其间矣。”

在日

在世之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所有老爹爹在日给你的饭米衣服,我们照账按月送过来与你,与在日一般。”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小子 闕素封 ,字 里侯 , 三楚 人也。父母早丧,自幼当家。先君在日,曾与 邹长史 联姻。” 吴组缃 《山洪》四:“奶奶少不得还要说些当年阿爸在日的风光。”

如斯

如此。《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代死失火》:“苟谓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 郭沫若 《黄山之歌》:“ 峨眉 号称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出现

显露出来

小孩出现在他父亲面前

频频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或情况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重复出现,相当于“屡次”、“连续多次”

频频举杯

蝉蜕

(1) 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可入药

(2) 比喻从…摆脱或脱离出来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长春

中国东北的城市,吉林省省会,面积18,881平方公里,人口570万(1982)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