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泉林二首·其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至泉林二首·其二原文

奎章明喜尼山近,我自尼山祭罢来。

旧日行宫重脩葺,暮春曲水足追陪。

泗源叠出似之矣,陪尾传讹久矣哉。

林色泉声欣始遇,得教散志一徘徊。

诗词问答

问:至泉林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至泉林二首·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至泉林二首·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二

2. 康熙二十三年至皇祖南巡还曲阜先经此驻跸止非御制记中有宫墙亲觌至遥语

参考注释

奎章

(1).指帝王的诗文书法等。 宋 岳珂 《桯史·王义丰诗》:“山南有 万杉寺 ,本 仁皇 所建,奎章在焉。” 清 顾炎武 《蟂矶》诗:“ 高皇 事业山河在,留得奎章墨未枯。”自注:“庙中有 高皇帝 御制诗金字牌一扇。”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 仁宗 、 宣宗 、 文宗 圣製奎章,后先辉映。”

(2).仙人的手笔。《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奎章已拜看云赐,真境空餘煮雪房。”

(3).泛指杰出的书法或文章。 明 李东阳 《柯敬仲墨竹二绝》诗:“奎章博士本书家,画法翻将上品夸。” 清 顾嗣立 《读<元史>诗》:“ 天歷 置奎章,作者首 虞 揭 。”

尼山

(1).即 尼丘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 尼山 枯无华,奄奄山鬼相揄揶。”参见“ 尼丘 ”。

(2).指 孔子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昔 尼山 奥旨,传在经师。”《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一·儒家类序》:“ 王通 教授 河 汾 ,始摹拟 尼山 ,递相标榜,此亦世变之渐矣。”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而 宋 之贤者,以为可躋之 尼山 之次。”参见“ 尼丘 ”。

我自

犹我咱。 宋 刘子翚 《满庭芳·桂花》词:“我自寒灰槁木,凝神处,不觉重酣。”《水浒传》第七二回:“那人道:‘我自姓 王 。’” 清 谭嗣同 《狱中题壁》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 崑崙 。”

旧日

过去的日子;从前;往日

旧日并无深交

行宫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登泰山记》

脩葺

修缮。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其所居堂室弊坏,子弟请加脩葺。” 元 叶森 《林和靖先生墓堂记》:“ 和靖 先生墓在 孤山 …… 至元 己卯, 江 浙 儒学提举 余谦德 撝命 西湖书院 山长 陈泌 、 汝泉 同 森 脩葺之。”

暮春

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曲水

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 魏 晋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曲水流觴日,倡优醉度旬。” 清 魏源 《岱麓诸谷诗·岱谷陪尾山源》:“人间曲水觴,竟忘仙鬼宅。”参见“ 上巳 ”。参阅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曲水》。

追陪

追随;伴随。 唐 韩愈 《奉酬卢给事荷花行见寄》:“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鸞凤终日相追陪。”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将俺这贫傲慢,把他那富追陪。” 清 曹寅 《答江村高学士时方求栎园藏画》诗:“廿载郎官旧,追陪扈圣游。”

陪尾

古山名。《书·禹贡》:“ 熊耳 、 外方 、 桐柏 ,至于 陪尾 。” 孔 传:“四山相连,东南在 豫州 界, 洛 经 熊耳 , 伊 经 外方 , 淮 出 桐柏 ,经 陪尾 。”《史记·夏本纪》作 负尾 ;《汉书·地理志上》作 陪尾 。所在之地有二说。一说在今 湖北 安陆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贡山》:“ 陪尾山 在 江夏 安陆县 东北。”一说在今 山东 泗水 东, 泗水 所出的 陪尾山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八流亦出名山: 渭 出 鸟鼠 , 汉 出 嶓冢 , 洛 出 熊耳 , 涇 出 少室 , 汝 出 燕泉 , 泗 出 陪尾 。”其后《隋书·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及近代学者多从此说。

传讹

亦作“ 传譌 ”。传闻非实。 元 吴师道 《九月二十三日城外纪游》诗:“瑶池 汉 殿语茫昧,遂使世俗犹传讹。”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序》:“著《扶风传信録》一卷,非敢效《睽车》幽恠之所为,庶不致传譌于后世云尔。”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然而从此更传讹下去。”

矣哉

语气词连用。“矣”表示已然或将然,“哉”表示感叹或反问,可译为“啦”或“了吗”

甚矣哉为欺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盛矣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灵怪矣哉。——明· 魏学洢《核舟记》

甚矣哉。——清· 方苞《狱中杂记》

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