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原文

八月湖浸天,扬帆入秋色。
岷峨雪气来,寒涨潇湘碧。
子真冥鸿志,不逐笼下翼。
九女叠云屏,於焉恣栖息。
新诗山水思,静入陶谢格。
困醉松花春,追攀紫烟客。
相逢十年旧,嚬笑等欢慽。
一饭玉露蔬,中肠展堆积。
停食不尽意,倾意怅可惜。
云水一分飞,离忧洞庭侧。
回车三乡路,仙菊正堪摘。
寄谢杜兰香,何年别张硕。

诗词问答

问: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的作者是谁?答:李群玉
问: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李群玉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群玉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568-33

参考注释

扬帆

扯起船帆开船

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岷峨

(1). 岷山 和 峨眉山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水交 沅 澧 ,山通 岷 峨 ,襟带百县,縈抱七州。”《周书·静帝纪》:“虽復 岷 峨 投袂,翻成陵夺之威; 漳 滏 勤王,无救 宗周 之殞。”

(2).特指 峨眉山 。以其在 岷山 之南,故称。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廻首 岷峨 半天黑,传觴接膝何由得。” 宋 苏轼 《满庭芳》词:“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 岷峨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诗序》:“然后登 岷峨 ,揽西极,浮 江 而下。”一说 岷 为 青城山 ; 峨 为 峨眉山 。

雪气

(1).积雪散发出来的寒气。 唐 朱庆馀 《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诗:“堂虚雪气入,灯在漏声残。” 唐 李群玉 《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诗:“ 岷 峨 雪气来,寒涨 瀟湘 碧。” 宋 毛滂 《少年游·长至日席上作》词:“遥山雪气入疏帘,罗幕晓寒添。”

(2).白色云气。 唐 李咸用 《庐山》诗:“叠见云容衬,稜收雪气昏。”

潇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子真

汉 褒中 人 郑朴 的字。居 谷口 ,世号 谷口子真 。修道守默, 汉成帝 时大将军 王凤 礼聘之,不应;耕于岩石之下,名动京师。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唐 张乔 《七松亭》诗:“已比 子真 耕 谷口 ,岂同 陶令 卧江边。” 宋 范仲淹 《送鄞江窦尉》诗:“ 王 谢 江山久萧索, 子真 今为起清风。”

冥鸿

(1).高飞的鸿雁。 前蜀 杜光庭 《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 清 曹寅 《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诗:“冥鸿沙鸟极升沉,画舫青帘共盍簪。”

(2). 汉 扬雄 《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冥鸿”喻避世隐居之士。 唐 陆龟蒙 《和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暂应青词为宂凤,却思丹徼伴冥鸿。” 明 唐顺之 《登常山山寺次壁间韵》之一:“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 明 沉宸荃 《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隐跡 吴 市门,学道此山侧。”

(3).比喻高才之士或有远大理想的人。 唐 李贺 《高轩过》诗:“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别头及第》:“时 杨知至 因以长句呈同年曰:‘由来梁鷰与冥鸿,不合翩翾向碧空。’” 宋 司马光 《和宇文公南涂中见寄》诗:“斥鷃卑飞聊取适,冥鸿高举益难亲。”

九女

(1).九妃。古代诸侯所娶的九个嫔妃。《后汉书·谯玄传》:“爱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春秋説》云:‘天子十二女,诸侯九女。’”

(2).道家指九个侍从仙女。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三童九女节寿君,九首蛇躯百二十官。”《云笈七籤》卷四八:“ 明镜 ( 明镜君 )有三童九女侍之。三童长六尺,九女长五尺。”

云屏

(1).有云形彩绘的屏风,或用云母作装饰的屏风。 晋 张协 《七命》:“云屏烂汗,琼璧青葱。” 唐 刘长卿 《昭阳曲》:“芙蓉帐小云屏暗,杨柳风多水殿凉。” 元 刘因 《杂诗》之五:“霜粟千封户,云屏四画图。” 清 龚自珍 《生查子·即事》词:“关了緑窗纱,鬆了湘裙釵。言病復言愁,絮絮云屏下。”

(2).喻屏捍朝廷的人。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鸞凰婴雪刃,狼虎犯云屏。” 曾益 题注:“ 董卓 废立, 融 每因对答,輒有匡正之言。”

(3).喻层迭之山峰。 元 虞集 《寄答桂风子先生》诗:“云屏第九叠,相与浴晨暾。”

(4).云翳,云。 唐 元稹 《遭风二十韵》:“俄惊四面云屏合,坐见千峰雪浪堆。” 唐 储光羲 《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诗:“山戛浴兰阯,水若居云屏。”

栖息

(1) 歇息

夜里,鹧鹕在残枝上、草丛下、灌木丛下栖息

(2) 暂住

那些旅馆已被废弃,而我们就在那里栖息

(3) 隐遁

新诗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陶谢

晋 末 南朝 宋 初诗人 陶潜 、 谢灵运 的并称。 陶 善写田园诗, 谢 长于山水诗,两人都擅长于描写自然景物。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 陶 谢 不枝梧,风骚共推激。” 仇兆鳌 注:“ 钟嶸 《诗品》:‘ 陶潜 诗,其源出於 应璩 ,又协 左思 风力。 谢灵运 诗,其源出於 陈思 ,杂有 景阳 之体。’” 宋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至於诗亦然, 苏 李 之天成, 曹 刘 之自得, 陶 谢 之超然,盖亦至矣。” 清 黄鷟来 《述别叙怀》诗之四:“ 陶 谢 与 李 杜 ,大冶归陶鎔。”

困醉

酣醉,大醉。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见醉熏熏便止,慎不当至困醉,不能自裁也。”

松花

亦作“ 松华 ”。1.松树的花。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轻如松花落衣巾,浓似锦苔含碧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松花,别名松黄……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闺品》:“‘引泉竹溜穿云入,堕粉松花遶舍香’……情致幽絶,足为女郎之秀。”

(2).指松花酒。 唐 刘长卿 《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诗:“玄髮他乡换, 沧州 此路遐。泝沿随桂檝,醒醉任松华。离别谁堪道,艰危更可嗟。”

(3).指松花般的黄色。《红楼梦》第二八回:“﹝ 宝玉 ﹞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下来,递给 琪官 。”

(4).指松球。松子脱落时,松球上的木质鳞片张开如莲花状,故称。 宋 苏辙 《次韵毛君烧松花》之一:“茅庵纸帐学僧眠,炉爇松花取易然。” 宋 苏辙 《次韵毛君烧松花》之六:“都城争买方薪贵,却顾松花已自奢。”

(5).“ 松花蛋 ”的省称。参见“ 松花蛋 ”。

追攀

(1).追随牵挽。形容惜别。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昔在 洛阳 时,亲友相追攀。” 明 何景明 《送王梦弼之高邮》诗:“閭阎犹涕泪,道路復追攀。”

(2).追随牵挽。表示哀悼。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三:“追攀万国来,警衞百神陪。” 唐 孟郊 《吊卢殷》诗:“君归新鬼乡,我面古玉颜。羞见入地时,无人叫追攀。”

(3).追随攀登。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陵者篇》:“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纤丽振綺紈;携童幼,升崇峦,南望城闕鬱盘桓。”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陈毅 《过旭角》诗:“ 旭角 山高拔海五千三,汽车行驶难追攀。”

(4).指赶上,超过。 金 王若虚 《文辨三》:“ 楚 词自是文章一絶,后人固难追攀,然得其近似可矣。”

(5).追随,跟随。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岂惟蹇步困追攀,已觉侍史疲犇送。”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有感慨弔惜之怀,无追攀壮浪之想。”

(6).催逼攀折。 宋 王安石 《四月果》诗:“一春强半勒花风,几日园林几树红。汲汲追攀常恨晚,纷纷吹洗忽成空。”

烟客

亦作“烟客”。1.仙人。《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郭璞‘游仙’>》:“渺然万里游,矫掌望烟客。” 吕延济 注:“烟客,仙人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一:“玉楼互相暉,烟客何秀颖。”

(2).道士。 唐 钱起 《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杖策携烟客,满袖掇芳蕤。”

(3).隐士。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沉尚书生祠》:“晚年许建生祠,塐像……赐楹帖曰:‘玉皇案吏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皆出御笔。”

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嚬笑

(1).皱眉和欢笑。指喜怒哀乐情感的流露。《韩非子·内储说上》:“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今夫袴岂特嚬笑哉!袴之与嚬笑相去远矣。” 宋 李演 《声声慢》词:“嚬笑人生悲乐,且听我尊前,渔歌樵曲。” 清 唐孙华 《和友人惜别》诗之二:“心灵暗地窥嚬笑,胆怯幽踪怕是非。”

(2).皱眉嗤笑。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匪直寄大方之嚬笑,抑以为博雅之前驱云。”

饭玉

古丧礼中用以纳于死者之口的碎玉杂米。《周礼·春官·典瑞》:“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 郑玄 注:“饭玉,碎玉以杂米也。” 孙诒让 正义:“《舍人》云:‘丧纪共饭米’,是大丧饭亦用米,故知饭玉亦碎之以杂米也。”参见“ 饭米 ”。

中肠

犹内心。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唐 元稹 《春月》诗:“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宋 秦观 《幽眠》诗:“忽忽竟何就,念之动中肠。”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顾念天性恩,沉痛迫中肠。”

堆积

(1) 把事物堆集成堆

粮食堆积如山

(2) 集中成堆放置

林荫路中心常用来堆积冬天从路面上扫出来的雪

停食

积食。谓食物停滞胃中不消化。《红楼梦》第六三回:“今日因吃了麺,怕停食,所以多玩一回。”

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倾意

(1).谓惑乱人的心志。《汉书·佞倖传赞》:“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 明 张居正 《人主保身以保民论》:“故事有顺而相贼,反而相成。美疢之滋毒,不若药石之生我也;柔曼之倾意,不若奇丑之益德也。”

(2).犹尽心。《三国志·吴志·陈表传》:“ 表 欲得战士之力,倾意接待。”

(3).迎合,奉承。《南史·王弘传》:“﹝ 王僧达 ﹞表谢,言不能因依左右,倾意权贵。”

可惜

怜惜;爱惜

他不愿吃那些零七八碎的东西,可惜那些钱。——老舍《骆驼祥子》

云水

(1).云与水。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 台州 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宋 陆游 《长相思》词:“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这堝里云水林峦,甚么去处。”

(2).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 唐 黄滔 《寄湘中郑明府》诗:“莫耽云水兴,疲俗待君痊。” 明 高启 《太湖》诗:“我性好游观,夙负云水债。” 清 施峻 《中途见雁》诗:“云水家何在,风尘味已諳。”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 唐 项斯 《日东病僧》诗:“云水絶归路,来时风送船。”《宋史·方技传下·莎衣道人》:“帝岁命内侍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水之士,施予优普。”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寻亲诚感》:“ 原 邑 赵孝子 名 威晋 ,其父好黄冠术,遇全真云水,无不以礼下之。”

(4).河流名。在今 广东省 乐昌县 南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林水 自源西注于 瀧水 ,又与 云水 合。”

一分

等于说“一点”、“一些”

减一分则喜。——清·袁枚《祭妹文》

增一分则忧。

离忧

遭受忧愁。离,通“罹”,遭遇

“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回车

回转其车。 汉 邹阳 《狱中上书》:“邑号 朝歌 , 墨子 回车。”《后汉书·锺离意传》:“ 曾参 回车於 胜母 之閭。”《三国志·魏志·陈矫传》:“‘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

掉转车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道尽涂殫,迴车而还。”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质书》:“ 墨翟 不好伎,何为过 朝歌 而迴车乎?”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六五:“青鸟衔来双鲤鱼,自缄红泪请迴车。”

乡路

指还乡之路。 南朝 梁 沉约 《为柳世隆让封公表》:“还轴归驂,再践乡路。” 唐 欧阳詹 《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递孤飞翼。”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九日》词:“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寄谢

(1).传告,告知。 唐 白居易 《读史》诗之二:“山林少羈鞅,世路多艰阻。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宋 陆游 《醉眠》诗:“寄谢敲门人,予方有公事。”

(2).犹答谢;报答。《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妾一身所有,皆出皇上所赐。只有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以此寄谢圣恩,愿勿忘七夕夜半之约。”

杜兰香

神话传说中的仙女。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载: 汉 时有 杜兰香 者,数至 张硕 家,:“可十六七,説事邈然久远……作诗曰:‘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飘轮送我来,岂復耻尘秽。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嗣后时来时去。按,《太平广记》卷六二引 前蜀 杜光庭 《墉城集仙录》亦记仙女 杜兰香 事,与《搜神记》所载稍异。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 萼緑华 来无定所, 杜兰香 去未移时。” 清 赵翼 《咏谷》:“ 杜兰香 本仙家女,一点春心便謫凡。”参阅 前蜀 杜光庭 《墉城集仙录》。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