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斋宫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诣斋宫原文

玉琯阳将复,金街晓不寒。

缀先考五辂,仪卫肃千官。

昭德夫何有,正名蕲所安。

瓣香瞻帝载,祭位俨穹坛。

斋室清心坐,窗曦举眼看。

明朝修毖祀,兢惕志遑宽。

诗词问答

问:诣斋宫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诣斋宫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诣斋宫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寒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

2. 是岁定笾豆从古式并考五辂大驾之度命以南郊大祀为始一遵新制云

参考注释

玉琯

见“ 玉管 ”。

先考

《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后以“先考”称亡父。亦以“先考”称别人的亡父。 唐 张九龄 《追赠祭文》:“谨以醢脯庶羞之奠,敢昭告于先考先妣之灵。” 明 马愈 《马氏日抄·牌额》:“二卿为之弗安,问於先考府君。”《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元诱妻薛伯徽墓志>》:“先考授以礼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鶯鶯 虽是箇女孩儿,孝顺别人卒难学,礼拜无休,追荐亡灵,救拔先考。”

五辂

见“ 五路 ”。

仪卫

仪仗与卫士的统称。《魏书·李元护传》:“若丧过 东阳 ,不可不好设仪衞,哭泣尽哀,令观者改容也。” 前蜀 杜光庭 《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仰堂宇之威容,覩四垣之仪衞。”《宋史·仪卫志一》:“ 徽宗 政和 三年,议礼局上 大庆殿 大朝会仪衞。” 清 戴名世 《孑遗录》:“ 史可法 以父丧归,继 可法 者为 郑二阳 。 二阳 行军,仪衞甚盛。”

千官

众多的官员。《吕氏春秋·君守》:“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之三:“千官不动旌旗下,日照南山万树云。” 叶叶 《书壬 * 驼记后》诗:“千官春殿新朝礼,万寿桐棺故主尸。” 鲁迅 《亥年残秋偶作》诗:“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昭德

(1).明德;美德。《国语·郑语》:“唯 荆 实有昭德,若 周 衰,其必兴矣。”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天有昭德,宝鼎自至。”

(2).宣扬美德。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鏤山岳,雕篆素,昭德垂勋,可谓多矣。”《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抑有请者,垂謨昭德,莫先於史。”

(3). 汉 代雅舞名。 汉 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见《汉书·礼乐志》。又 五代 后晋 天福 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晋昭德成功舞歌》引《唐馀录》。

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正名

(1).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管子·正第》:“守慎正名,伪诈自止。”《国语·晋语四》:“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 韦昭 注:“正上下服位之名。”《旧唐书·韦凑传》:“师古之道,必也正名,名之与实,故当相副。” 巴金 《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黑暗两个字怎么可以做杂志底名称呢?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是最要紧的。”

(2).即楔子。 元 杂剧的开场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元 词开场,止有冒头数语,谓之正名,又曰楔子。”

(3). 元 明 杂剧最后有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一般称前一句或前两句为“题目”,后一句或后两句为“正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三篇:“《青琐高议》及《青琐摭遗》文辞虽拙俗,然尚非话本,而文题之下,已各繫以七言……皆一题一解,甚类 元 人剧本结末之‘题目’与‘正名’。”

瓣香

(1).佛教语。犹言一瓣香。 宋 陈若水 《沁园春·寿游侍郎》词:“丹心在,尚瓣香岁岁,遥祝 尧 龄。” 清 计东 《再与宋牧仲书》:“乃於郡署旁废圃中,西向设瓣香,流涕再拜而去。”《红楼梦》第一一四回:“昨日知老太太仙逝,谨备瓣香至灵前拜奠,稍尽微忱。”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附录二《庚子送灶即事》诗:“隻鷄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参见“ 一瓣香 ”。

(2).师承;敬仰。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一:“近来 浙中 诗人,皆瓣香 厉鶚 《樊榭山房集》。” 胡适 《西游记考证》六:“尽登其诗入《山阳耆旧集》。择其杰出者各体载一二首于此,以志瓣香之意云。”

(3).喻崇敬的心意。 郭沫若 《参观刘胡兰纪念馆》诗:“五洲万国佳儿女,海角天涯献瓣香。”

帝载

帝王的事业。《书·舜典》:“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官揆,亮采惠畴。” 孔 传:“载,事也。”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匡復帝载,万国以绥。” 唐 张九龄 《大唐裴公碑铭序》:“虽远大是图,而近识莫误;学探帝载,何事小名!”

斋室

斋戒时的居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五岳神庙》:“ 衡山 岳庙坍损,遂欲尽毁其后妃像设、寝殿、朝堂,仅立坛壝斋室,以供祀事。”

清心

(1) 心情恬静,没有牵挂

清心寡欲

(2) 纯正之心

月白清心

(3) 又指居心清正

一向清心做人

眼看

(1) 马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

(2) 听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哪能眼看着他走邪道不管呢

明朝

〈方〉∶明天

毖祀

谨慎祭祀。《书·洛诰》:“予冲子夙夜毖祀。” 孔 传:“言政化由公而立,我童子徒早起夜寐,慎其祭祀而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毖祀钦明,祝史惟谈。” 宋 欧阳修 《翠旌诗》:“竹宫歌毖祀,雅曲播遗声。”

兢惕

戒惧。《南史·王融传》:“悚怍之情,夙宵兢惕。”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雨表》:“臣等位忝钧衡,职乖燮理;仰阴阳而增惧,顾霖雨而怀惭。无任兢惕之至!”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内视自省,兢惕不安。”《清史稿·高宗纪六》:“﹝ 乾隆 五十六年﹞二月己酉,諭:‘朕孜孜求治,兢惕为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