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微州李君博文阁

作者:陈文蔚 朝代:宋代

寄题微州李君博文阁原文

曾参一唯外,相顾了无言。
颜渊但如愚,永谢枝叶繁。
后人谓二子,独得道之原。
脱落章句卑,统宗而会元。
谁知圣门教,入道固有门。
非博奚反约,溯流乃求源。
颜曾日用功,如海众水吞。
及其成功后,木落归本根。
固非求捷径,大学废讲论。
李君敞高阁,驾言避俗喧。
藏书比邺侯,日夕手自翻,百家期贯穿,目击万里存。
上下洞今古,高深察乾坤。
一旦忽融会,豁然破篱籓。
笑彼习忘子,读书尝惮烦。

诗词问答

问:寄题微州李君博文阁的作者是谁?答:陈文蔚
问:寄题微州李君博文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文蔚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文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参一

参考往事而定于一。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儒》:“自 周 室以来,千有餘岁,独有 文 、 武 、 成 、 康 ,如言必参一焉,取所不能及而称之,犹躄者能言远不能行也。”

相顾

(1).相视;互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乃称 史迁 著书,諮 东方朔 ,於是 桓谭 之徒,相顾嗤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而相顾不发,中外失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嗣闻为余,皆相顾欷歔曰:‘此老尚无恙耶!此吾儕命蹇故也。’”

(2).互相照顾;互相照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平时酒杯往来,如兄若弟;一遇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关,便尔我不相顾了。”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二僕携书随行缓,相隔一里不相顾。”《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流贼横行久,獷而众,不可轻敌。吾观其阵大,首尾不相顾。”

了无

全无;毫无。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錙銖之益也。” 唐 李白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 清 袁枚 《新齐谐·山阴风灾》:“二十四日晨起,天气清和,了无变态。”

枝叶

(1) 枝条和树叶

那棵大树枝叶茂盛

(2) 比喻琐碎的言辞或情节

(3) 子孙

(4) 喻同宗旁支

强本干,弱枝叶

后人

(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独得

(1).只得到。《史记·儒林列传》:“ 秦 时焚书, 伏生 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汉 定, 伏生 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 齐 鲁 之间。”

(2).犹自在,自得。《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晋 孙绰 《太傅褚衮碑》:“穆然忘容,尘务不干其度;默尔独得,肤见莫测其奥。”《晋书·孝友传·孙晷》:“ 晷 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

(3).谓高超。《文选·左思<魏都赋>》:“荣操行之独得,超百王之庸庸。” 吕延济 注:“言 魏 主有让德,可谓美操高行,独得于此,超百王琐琐之道。”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和而有慨,异而不峻,渟心独得,标想千仞。”

(4).独特;独有。《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此两个人是独得之见,谁人肯信。” 茅盾 《子夜》四:“他是在痛心他的独得之秘已经不成其为‘秘’。”

脱落

(1) 脱掉;落下

大门上的红漆脱落了

(2) 指文字遗漏

文字脱落

章句

(1) 古籍的分章分段和语句停顿

(2) 分析古文的章节和句读

复习五经,皆训诂大义,不为章句。——《后汉书》

会元

科举时代称举人会试的第一名。亦称“会魁”

圣门

(1).谓进入圣道之门。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门:由於 * ,入自禽门;由於礼义,入自人门;由於独智,入自圣门。”

(2).谓 孔子 的门下。亦泛指传 孔子 之道者。 汉 班固 《幽通赋》:“游圣门而靡救兮,虽覆醢其何补?”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惟我朝诸公为义理之学,髣彿圣门气象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余近得《颜子》三卷,亦国朝人裒集,虽谓有功圣门,可也。”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周 、 张 、 程 、 朱 ,在圣门,则德行之科也。”

入道

(1) 合于圣贤之道

(2) 加入道教或某些会道门

有门

有办法。谓得其关键或诀窍。《人民文学》1977年第4期:“ 春来 的爸爸一拍大腿:‘咳!有门!’”

反约

反回来归纳要点。 明 何景明 《学约古文序》:“庶弗畔於 孔 门博文约礼之教,而亦徵於 孟氏 详説反约之传矣。”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 叶廷珪 有《海録》, 吴枋 有《野乘》,非不博也,而今皆不传,或者掛一漏万,未能详説而反约也。”

颜曾

孔子 弟子 颜回 和 曾参 的并称。《朱子语类》卷 * :“又问:‘ 颜 曾 以下皆是致曲?’曰:‘ 颜子 体段已具, 曾子 却是致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百尺翠云巔,仰见宸题金匾,素王端拱, 颜 曾 四座冠冕。”

用功

下功夫;努力学习

在图书馆里用功

海众

僧众。 宋 陶穀 《清异录·释族》:“ 道忠 行化 餘杭 ,一钱不遗,专供 灵隐 海众。”一本作“ 僧众 ”。 金 自觉 《大明禅院颂记》:“十万海众,共唱太平之歌。” 清 钱谦益 《憨山大师曹溪肉身塔院碑》:“启龕双趺儼然,髮爪俱生,容颜光润,膀腹下垂处皆可捫揣,海众踊跃,谓师再生。”

成功

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三国演义》

木落归本

犹言叶落归根。《汉书·翼奉传》“乐行姦邪,辰未主之”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 翼氏 《风角》曰‘木落归本,水流归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乐也。”

捷径

近便的小路;喻不循正轨,贪便图快的做法;喻速成的方法或手段

终南捷径

大学

(1) a 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

(2) 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

(3) 大学的校舍

讲论

(1).讲谈论议。 汉 班固 《西都赋》:“讲论乎六蓺,稽合乎同异。” 宋 张载 《经学理窟·学大原上》:“学者有所不知,问而知之,则可否自决,不待讲论。”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三:“讲论物价问题时,重读的当为‘降低生活’。”

(2).说长道短,议论。 明 刘兑 《娇红记》:“外人讲论,事有两难,怎么是好?”

高阁

(1) 高度较大的阁楼

(2) 用以贮藏存放书、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阁)

驾言

(1).驾,乘车;言,语助词。语本《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后用以指代出游,出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一:“驾言发 魏 都,南向望 吹臺 。”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违,復驾言兮焉求!” 郑泽 《赠钝根游海上》诗:“长帆翼金风,驾言拾海月。”

(2).传言;托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石经沦缺,存半毁几;驾言永久,谅用憮焉。” 明 文秉 《先拨志始》卷上:“ 李可灼 敢以无方无製之药,驾言金丹,夕进御而朝宾天。”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然一旦成此大衅者,良由降虏 哱拜 久怀异图,驾言云云。” 清 蒲松龄 《上孙给谏书》:“凡以肤受来愬者,直笑曰,我不曾目见;有驾言毁駡主翁者,直笑曰,我不曾耳闻。”

俗喧

尘世的喧扰。 宋 林逋 《山中冬日》诗:“残雪照篱落,空山无俗喧。” 宋 梅尧臣 《和胡公疎送屿师移居宝光寺》诗:“欲问移居意,还应避俗喧。”

藏书

收藏的图书

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很多

邺侯

唐 李泌 贞元 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 邺县侯 ,家富藏书。后用为称美他人藏书众多之典。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若士大夫之家所藏,在前世如 张华 载书三十车, 杜兼 聚书万卷, 韦述 蓄书二万卷, 鄴侯 插架三万卷……皆号藏书之富。” 明 何景明 《蓉溪书屋》诗:“一经 韦相 业,万卷 鄴侯 家。”参见“ 鄴侯书 ”。

日夕

(1) 日夜

日夕策马,侯权者之门。——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近黄昏时;傍晚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

百家

(1) 指许多人家、家族或家庭

(2) 各种学术流派(原指春秋战国时代的各种思想流派)

焚百家之言。——汉· 贾谊《过秦论》

贯穿

(1) 贯串

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论鲁迅》

(2) 穿过;连通

兰新铁路是贯穿我国西北的一条大动脉

目击

亲眼看到;作为目睹人在场

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庄子·田子方》

目击其事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深察

(1).谓洞察幽微。《史记·孔子世家》:“聪敏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篤敬爱下,明知深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 平市 各校,对于时事迭有表示其爱国之热诚,政府及社会均已深察。”

(2).深入考察;仔细观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所留意而深察也。”《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此又近者之得失,不可不深察也。”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一旦

(1) 不确定的时间

一旦工作完成,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一旦山陵崩。——《战国策·赵策》

一旦为将。——汉·刘向《列女传》

一旦不能有(指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这些珍宝)。——唐·杜牧《阿房宫赋》

一旦异于今日…必致失所。——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一旦运穷。——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一旦抵罪。——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一旦事变。——清·周容《芋老人传》

(2) 一天之间,表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

毁于一旦

融会

(1).融合会通。 宋 苏轼 《卓锡泉铭》:“初住 南华 ,集众须水。水性融会,岂有无理。”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他们大家不懂得‘文化’这样抽象的名词,然而却有 中 俄 文化融会的实效。”

(2).融会贯通;领会。 隋炀帝 《重与智者请议启》:“智者融会,尽有阶差。”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会。” 黄侃 《礼学略说》:“羣书之中,搴其苕颖;则 江氏 《周礼疑义举要》,融会 郑 注而参以新説。”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再一事,就是客中的心情,似乎更容易融会诗句。”

豁然

(1) 一下子彻底晓悟;开阔;顿时通达

(2) 坦荡

待人豁然

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惮烦

怕麻烦。《左传·昭公三年》:“唯惧获戾,岂敢惮烦?”《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 许子 之不惮烦?” 明 宋濂 《郑府君墓版文》:“戴星往来踰三十春秋,不惮烦也。” 巴金 《龙》:“你为什么这样不惮烦地阻止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