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

作者:储光羲 朝代:唐代

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原文

朝出猛兽林,躨跜登高峰。
僮仆履云雾,随我行太空。
羲和舒灵晖,倏忽西极通。
回首望泾渭,隐隐如长虹。
九逵合苍芜,五陵遥瞳矇。
鹿游大明殿,雾湿华清宫。
网罗蠛蠓时,顾齿熊罴锋。
失途走江汉,不能有其功。
气逐招摇星,魂随阊阖风。
惟言宇宙清,复使车书同。
林木被繁霜,合沓连山红。
鹏鹗励羽翼,俯视荆棘丛。
誓将食鶬鸮,然后归崆峒。

诗词问答

问: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的作者是谁?答:储光羲
问: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储光羲的名句有哪些?答:储光羲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37_12

参考注释

猛兽

指体大而凶猛的兽类

躨跜

(1).盘曲蠕动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虬龙腾驤以蜿蟺,頷若动而躨跜。” 吕延济 注:“躨跜,动貌。言虬龙飞举盘屈,頷然若动也。” 唐 储光羲 《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诗:“朝出猛兽林,躨跜登高峯。” 清 张熙纯 《楞严坛诗百韵》:“苔龕藻井环忍殿,象豸驯伏龙躨跜。”

(2).踞伏貌。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钟铭》:“尔其龙质炳发,虎形躨跜。” 清 赵翼 《同蓉溪芷堂游狮子林题壁兼寄园主同年黄云衢侍御》诗:“躨跜如见奇兽蹲,痀癭似逢老人叱。”

登高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僮仆

仆人

僮仆欢迎。——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清· 张廷玉《明史》

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云雾

云和雾,多比喻遮蔽或障碍的东西

我行

犹言我这里。《水浒传》第十四回:“ 雷横 又駡道:‘贼头贼脸贼骨头,必然要连累 晁盖 !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太空

(1)

(2)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区域

(3) 太阳系以外的所有宇宙

(4) 天空

时时有一缕愁烦,像澄清的太空中的云翳一样,沾污了心的明净。——叶圣陶《倪焕之》

羲和

(1). 羲氏 和 和氏 的并称。传说 尧 曾命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历法。《书·尧典》:“乃命 羲 和 ,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楚辞·离骚》:“吾令 羲和 弭节兮,望 崦嵫 而勿迫。” 王逸 注:“ 羲和 ,日御也。”《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日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御之。”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 甘水 之间,有 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 羲和 ,方浴日於 甘渊 。 羲和 者, 帝俊 之妻,生十日。”

(4).代指太阳。《后汉书·崔駰传》:“氛霓鬱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暉。” 李贤 注:“羲和,日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昼竞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耀。”

(5). 王莽 时主掌全国财赋的官吏。《汉书·王莽传中》:“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后汉书·鲁恭传》:“祖父 匡 , 王莽 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灵晖

见“ 灵辉 ”。

倏忽

(1) 很快地

倏忽往来,莫知其方。——《吕氏春秋·决胜》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间

西极

(1).西边的尽头。谓西方极远之处。《楚辞·离骚》:“朝发軔於天津兮,夕余至於西极。”《汉书·礼乐志》:“天马徠,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2).指 长安 以西的疆域。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西极最疮痍,连山暗烽燧。” 唐 杜甫 《往在》诗:“安得自西极,申命空 山 东。” 仇兆鳌 注:“西极,指京师之西,与 山 东相对。或指 吐鲁蕃 者,非。”

(3). 汉 代 乌孙国 所产之良马。《史记·大宛列传》:“﹝ 匈奴 ﹞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

首望

头等望族。《周书·蔡祐传》:“ 夏州 首望 弥姐元进 等阴有异计。”《周书·任果传》:“ 果 请入朝, 太祖 许之。以其方隅首望,早立忠节,乃进爵 安乐郡公 。”

泾渭

(1).指 泾水 和 渭水 。《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带 涇 渭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涇 渭 扬浊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若择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 唐 杜甫 《骢马行》:“昼洗须腾 涇 渭 深,夕趋可刷 幽 并 夜。”

(2).古人谓 泾 浊 渭 清(实为 泾 清 渭 浊),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晋书·外戚传·王濛》:“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 涇 渭 混流,亏清穆之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而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 涇 渭 一乱,莫之能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华月报》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泾 渭 。”

隐隐

(1) 不分明的样子

隐隐的雷声

(2) 微弱的

感到隐隐作痛

(3) 形容车声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长虹

(1) 虹霓

(2) 喻指拱形长桥

九逵

(1).四通八达的大道。《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城 面三门,四面十二门,皆通达九逵,以相经纬。”后多指京城的大路。 南朝 梁 何逊 《拟轻薄篇》:“ 长安 九逵上,青槐荫道植。”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紫綬拂三寺,朱门临九逵。”《孽海花》第十五回:“真个九逵无禁,锦衫交飞,万户初开,歌鐘互答。”

(2).泛指大路。 清 赵翼 《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狂风捲石落半岭,坚冰凿梯通九逵。”

五陵

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五陵少年争缠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明殿

契丹 君主葬后,于墓侧起室,名“明殿”。《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明殿,若中国陵寝下宫之制,其国君死,葬,则於其墓侧起屋,谓之明殿,置官属职司,岁时奉表起居如事生;置明殿学士一人,掌答书詔。”

华清宫

唐 宫殿名。在 陕西省 临潼县 城南 骊山 麓,其地有温泉。 唐 贞观 十八年(公元644年)建 汤泉宫 , 咸亨 二年(公元671年)改名 温泉宫 。 天宝 六载(公元747年)再行扩建,改名 华清宫 。 天宝 十五载宫殿毁于兵火。

网罗

(1) 捕捉鱼和禽兽的用具,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2) 多方面地搜求、招致

网罗人才

(3) 比喻法律,法网

蠛蠓

即“蠓”。虫名。体微细,将雨,群飞塞路

蠓,蠛蠓。——《尔雅》

熊罴

(1).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书·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书·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胜残去杀,上冯宗庙之威;禁暴戢姦,下藉熊羆之用。” 元 朱守谅 《秋夜偶成》诗:“暂止熊羆消大暑,秋深云合殄妖氛。” 黄燮清 《黄天荡怀古》诗:“八千劲旅走熊羆,曾断 金 人十万师。”

(2).指生男之兆。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羆,男子之祥。”《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而顷皇子连多夭逝,熊羆之祥,又未感应羣下之心,莫不悒戚。” 唐 李群玉 《哭小女痴儿》诗:“平生未省梦熊羆,稚女如花坠晓枝。” 明 谢谠 《四喜记·大宋毕姻》:“更须夸兰玉祥开,何必虑熊羆占缓。”

(3).指帝王得贤辅。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 西伯 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羆,所获霸王之辅’。於是 周 西伯 猎,果遇 太公 於 渭 之阳,与语大説……载与俱归,立为师。” 西伯 ,指 周文王 。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舟檝 商巖 命,熊羆 渭水 占。”

(4).比喻贪残的人。《楚辞·刘向<九叹·愍命>》:“麒麟奔于九皋兮,熊羆羣而逸囿。” 王逸 注:“熊羆,猛兽,以喻贪残也。”

失途

亦作“ 失涂 ”。1.谓仕途失意。 唐 孟郊 《伤时》诗:“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唐 卢纶 《纶与吉侍郎中孚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诗:“悄悄失途子,分将秋草并。”

(2).迷失道路。指失去了正确的行动方向,走错了路。《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将军名臣之子,失涂至此,若能不远而復,犹不失为忠义之臣!”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丁石 ,举人也……后失途在教坊中。”

江汉

(1). 长江 和 汉水 。《书·禹贡》:“ 江 汉 朝宗於海。”《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朱熹 集传:“ 江 汉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江 汉 之间,不惊鸡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盖。” 清 黄景仁 《黄鹤楼用崔韵》:“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 江 汉 不胜愁。”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 * 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能有

反问语。古时多见于诗词。 宋 周邦彦 《苏幕遮·风情》词:“陇云沉,新月小。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木樨》词:“打来休似年时,小窗能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招摇

张扬炫耀,引人注意

招摇过市

阊阖风

西风;秋风。《淮南子·天文训》:“凉风至四十五日,閶闔风至。” 高诱 注:“《兑》卦之风也。”《史记·律书》:“閶闔风居西方。閶者,倡也;闔者,藏也。言阳气道万物,闔黄泉也。”《国语·周语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正西曰兑,为金,为閶闔风。”

宇宙

(1)

(2) 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3)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

使车

狩猎时驱赶禽兽以就田猎范围之车。因职在使役,故称。《周礼·夏官·驭夫》:“掌驭贰车、从车、使车。” 郑玄 注:“使车,驱逆之车也。”

使者所乘之车。《汉书·萧育传》:“拜 育 为 南郡 太守。上以 育 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 载 育入殿中受策。”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使车,三公奉使之车,若安车也。” 唐 岑参 《青门歌》:“ 青门 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林木

(1) 生长在树林中的树

(2) 树林

林木葱郁

繁霜

(1).浓霜。《诗·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汉 张衡 《定情歌》:“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 唐 戴叔伦 《关山月》诗:“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 鲁迅 《野草·秋夜》:“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2).比喻白色。 唐 杜甫 《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诗:“繁霜入鬢何足论,旧国连天不知处。”

合沓

(1).重迭;攒聚。 汉 贾谊 《旱云赋》:“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诗:“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宋 司马光 《海仙歌》:“东方曈曨景气清,庆云合沓吐赤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约三十餘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2).纷至沓来。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差池分组冕,合沓起蒿莱。”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波间车马音犹合沓,顷之无所见。” 元 周昂 《晨起》诗:“鼓声随晓角,合沓起平荒。” 清 顾炎武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

合遝:盛多貌;聚集貌。《文选·王褒<洞箫赋>》:“趣从容其勿述兮,騖合遝以诡譎。” 李善 注:“合遝,盛多貌。”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居者》诗:“蒲葵细织团圆扇,薤叶平铺合遝花。”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冻云合遝,波浪激衡。”

连山

(1).古《易》名。《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 疏:“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於山,故名《易》为《连山》。” 唐 韩愈 《毛颖传》:“﹝ 蒙恬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连山》、《归藏》,简编并没。”

(2).连绵的山岭。 南朝 梁 吴均 《至湘洲望南岳诗》:“重波沦且直,连山纠復纷。” 唐 王维 《终南山》诗:“ 太乙 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宋 苏辙 《同王适赋雪》:“重楼复閤烂生光,絶涧连山漫不见。”

(3).满山。 唐 卢纶 《春日卧病示赵季黄》诗:“黄埃满市图书贱,黑雾连山虎豹尊。” 清 王凯泰 《台湾杂咏》:“好竹连山觉笋香,马蹄入市许先尝。”

(4).见“ 连山眉 ”。

鹏鹗

泛指能高举远飞的鸟。比喻俊杰。 元 李孝光 《水调歌头》词:“高云上鹏鶚,大路展驊騮。” 明 何大复 《赠葛时彦》诗:“驊騮万里路,鹏鶚九秋天。”

羽翼

(1) 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

(2) 翅膀

俯视

(1) 从高处往下看

从窗户可以俯视下面的院子

(2) 从高处或居高临下的地方向下看

静静地俯视他们下面的如画美景

荆棘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斩荆棘。——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然后

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崆峒

(1)

(2) 山名,在甘肃

(3) 岛名,在山东

(4) 指仙山

此去定教扶圣主,将军真可倚崆峒。——《杨家将演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