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热

作者:王邦畿 朝代:明代

眼热原文

成仙真不易,无病且将难。

近得眼中热,知为火在肝。

市分桃核散,人惠菊花乾。

只着关门坐,唏嘘静五官。

诗词问答

问:眼热的作者是谁?答:王邦畿
问:眼热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眼热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邦畿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邦畿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参考注释

仙真

道家称昇仙得道之人。 唐 李白 《上云乐》诗:“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宋 晏殊 《拂霓裳》词:“祷仙真。愿年年今日,喜长新。”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白云观》:“相传十八日夜内必有仙真下降,或幻游人,或化乞丐。”

不易

(1).艰难,不容易。《诗·大雅·文王》:“宜鉴于 殷 ,骏命不易。” 朱熹 集传:“不易,言其难也。”《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 毛 *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二》:“对于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词,作了一些注解。”

(2).不改变;不更换。《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注:“不为世俗所移易。”《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颜师古 注:“言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记张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

得眼

原谓盲人复明。 晋 法显 《佛国记》:“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木。有五百盲人,依精舍住此,佛为説法,尽还得眼。盲人欢喜,刺杖著面,头面作礼,杖遂生长丈,世人重之,无敢伐者,遂成为榛。是故以得眼为名。”后用以比喻人由迷昧而得醒悟。 宋 黄庭坚 《渔家傲·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词之二:“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

中热

(1).内热。《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热,故溺赤也。” 元 郝经 《野菊》诗:“我欲摘以杯,饮之濯中热。”

(2).犹热中。 明 唐顺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于强盛之年,非孝爱纯至,一不中热於世味有所不能,是无难耳。”

(3).内心激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今见大哥不能自发舒,不觉中热,十九岁老童,当效驹驰也。”

分桃

语本《韩非子·说难》:“昔者 弥子瑕 有宠於 卫君 ……与君游於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啗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啗寡人。’及 弥子瑕 色衰爱驰,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啗我以餘桃。’故 弥子瑕 之行未变於初也,而以前之所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后多以指借男宠之事。 清 钮琇 《觚賸·姜郎》:“ 玉峰 姜 郎 绣 者,性柔姿媚,宛然金闺质也……时有 十八公 ,风流荣达,心倾於 绣 。婉转致之门下,分桃断袖,莫踰其宠。”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药村》:“﹝ 刘药村 ﹞性迂阔,初不知人间有分桃断袖事者,闻之,以为人伦大变,作檄以讨论之。”

菊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由于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种,颜色、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有的品种可入药

关门

关口上的门

唏嘘

叹息。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新安吏》、《石壕吏》诸作,沉雄悲壮,感慨唏嘘,自是乐府胜场。”《老残游记》第八回:“题罢,唏嘘了几声,也就睡了。” 端木蕻良 《火腿》:“每一谈及,两人都是唏嘘不止。”

抽噎;抽泣。 清 袁枚 《新齐谐·李生遇狐》:“生为泣下,留之不可,两相唏嘘。” 冯雪峰 《月灾》:“我们觉得在我们的眼里都已含着两泡泪,我们几乎都唏嘘起来了。”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四章:“人们正在叹息,唏嘘,嘁嘁地议论。”

五官

指耳、眼、鼻、口、身,通常指脸部器官

五官端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