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君实先生二首

作者:李弥逊 朝代:宋代

次韵陈君实先生二首原文

骑马长安漫踽凉,几番桃李艳晨妆。
目官厌阅是非海,心地不闻知见香。
九转未能超北陆,一廛终待老南塘。
会令坚白消同异,世事秋棋玉石忙。

诗词问答

问:次韵陈君实先生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李弥逊
问:次韵陈君实先生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弥逊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弥逊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骑马

(1)

(2) 为骑马时使用而设计的

骑马外衣

(3) 骑在马背上

骑马传道士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踽凉

见“ 踽踽凉凉 ”。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晨妆

亦作“晨粧”。清晨的妆饰。亦谓清晨梳妆。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川原晓服鲜,桃李晨糚靚。”糚,一本作“ 妆 ”。 前蜀 韦庄 《上春词》:“金楼美人花屏开,晨妆未罢车声催。”《红楼梦》第五九回:“ 黛玉 也正晨妆。”《花月痕》第四一回:“昨宵珍重登车去,知汝晨妆懒上头。”

是非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心地

(1) 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万法,如地能长万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

愿问第一义,回向心地初。——杜甫《谒文公上方》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子全书·学二》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镜花缘》

(3) 心情,心境

心地轻松

(4) 心胸、气量

总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材心地?——《红楼梦》

闻知

(1).听说;知道。《书·胤征》:“ 羲 和 尸厥官,罔闻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使四面求医药,天下皆闻知。”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五》:“ 苻坚 闻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骁骑将军 吕光 带兵打 龟兹国 ,‘请’他进关。”

(2).见闻;知识。《书·无逸》:“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性严明,有高节,歷览书传,多所闻知。”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一其趋向,厚其师友,畜其闻知,广其伦类。”

(3).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文王 至於 孔子 ,五百有餘岁,若 太公望 、 散宜生 ,则见而知之;若 孔子 ,则闻而知之。” 清 颜元 《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郊使见知闻知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老名号。”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古代 墨 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说知’……‘闻知’是从旁人口头或书面传授得来的知识。”

九转

(1).九次提炼。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元 无名氏 《货郎担》第四折:“恰便似九转飞芒, 老君 炼丹。”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盖仙人以万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转成此渥丹耳。”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北陆

(1).北方之地。 北周 庾信 《枯树赋》:“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 倪璠 注:“北陆,北方之地也。”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每至南方二月,草树华滋,北陆三秋,风烟摇落;莫不列苹繁於上席,行礼敬於质明,奠椒桂於中尊,敬神明於如在。”

(2).即虚宿。位在北方,为二十八宿之一。《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 孔颖达 疏:“日在北陆,为 夏 之十二月也。十二月,日在玄枵之次……於是之时,寒极冰厚,故取而藏之也。”《尔雅·释天》:“玄枵,虚也;顓頊之虚,虚也。北陆,虚也。” 郭璞 注:“虚星之名凡四。”《汉书·律历志下》:“是故日行北陆谓之冬。”

(3).指夏历十二月或冬天。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授鉞於西顥之半,策勋於北陆之初。” 宋 王禹偁 《火星中而寒暑退赋》:“至若北陆兇残,人斯鲜懽,层冰飞雪以俱至,挟纊重裘而图安。” 清 姚鼐 《感春杂咏》之三:“北陆既藏冰,西宅復寅饯。”

一廛

(1).古时一夫所居之地。《周礼·地官·遂人》:“上地,夫一廛,田百畮,莱百畮。” 孙诒让 正义:“古制田百畮而中有廛,因谓百畮之地为一廛。”《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2).泛指一块土地,一处居宅。 唐 柳宗元 《柳长侍行状》:“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室以聚其族属。” 宋 范成大 《南徐道中》诗:“若有一廛供闭户,肯将篾舫换柴扉?”

坚白

(1).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言至坚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谓君子虽在浊乱而不能污。后因以“坚白”形容志节坚贞,不可动摇。《三国志·魏志·徐邈王基等传论》:“ 王基 学行坚白。” 唐 武元衡 《秋日对酒》诗:“波澜暗超忽,坚白亦磷緇。” 宋 司马光 《送守哲归庐山》诗:“嚣呶不可变,坚白如琼琇。” 清 金农 《冬雪》诗:“相警保坚白,勿使不洁扰。”

(2). 战国 时名家学说的一个命题。《庄子·齐物论》:“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详“ 坚白同异 ”。

同异

(1). 战国 时名家 惠施 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庄子·天下》:“﹝ 惠施 曰﹞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成玄英 疏:“物情分别,见有同异,此小同异也。死生交谢,寒暑递迁,形性不同,体理无异,此大同异也。”参见“ 坚白同异 ”。

(2).相同与不同。《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后有 扬雄 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

(3).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同于己与不同于己。 宋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诗:“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此辈结党营私,朋求进取,以同异为爱恶,以爱恶为是非。”

(4).谓差异,不同。《新唐书·张行成传》:“尝侍宴,帝语 山东 及 关中 人,意有同异。 行成 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盖 晋 史凡十八家,而 唐 人修书又出於二十一人之手,岂无同异耶?”

(5).异议。亦指立异议。《三国志·魏志·袁涣传》“父 滂 ,为 汉 司徒” 裴松之 注引 晋 袁宏 《汉纪》:“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 滂 独中立於朝,故爱憎不及焉。”《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致疑隟” 刘孝标 注引《晋安帝纪》:“卿何妄生同异,疑误朝野。”《晋书·王彬传》:“ 江州 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南齐书·徐孝嗣传》:“ 孝嗣 文人不显同异,名位虽大,故得未及祸。”

(6).引申指有异志,叛乱。《宋书·武帝纪下》:“ 谢晦 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南齐书·萧颖胄传》:“时军旅之际,人情未安…… 张炽 从絳衫左右三十餘人,入 千秋门 ,城内惊恐,疑有同异。”

(7).指异于己的观点、见解。《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 李宪 等本章句家,见 元感 詆先儒同异,不懌,数沮詰其言。 元感 缘罅申释,竟不詘。”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玉石

(1) 玉与石。比喻好与坏、贤与愚

玉石俱焚

(2) 未经雕琢之玉

纵饶玉石何人攻

(3) 美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