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寒甚作长句

作者:陈造 朝代:宋代

春雨寒甚作长句原文

白龙天飞宜莫测,吴侬解数归消息。
年年青帝发生时,似妒园林春动色。
西山龙母诞弥月,归觐亲颜供子职。
寿觞琼醴俗共传,玉鳞素鬐谁所觌。
酸风鼓寒苦雾塞,行人缩头俗僵立。
蛟鼍冻蛰大水拔,更问娇红并眉白。
闭门三夜淙檐雨,起视溪流高数尺。
去年夏秋走祈萦,云电收藏日血赤。
农家倚锄望眼穿,白汗呀流地龟拆。
天可问,曷不遣,两龙此时会生日。

诗词问答

问:春雨寒甚作长句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春雨寒甚作长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白龙

(1).传说中白色的龙。《墨子·贵义》:“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 唐 孙处士 《送青城丈人酒》诗:“深羡 青城 好洞天,白龙一觉已千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瑞》:“三年,麟见 永泰 ,白龙见 卭江 。”《清史稿·灾异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阳 白龙见。”

(2).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诗:“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 宋 朱熹 《次观瀑布韵》:“快泻苍崖一道泉,白龙飞下鬱蓝天。”

(3).神话中的河神。

(4).传说 伏羲 时的刑官名。《唐律疏议·名例序》:“昔白龙白云,则 伏牺 轩辕 之代。”

(5).即 白龙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见行人畏 白龙 ,遥闻公主愁黄鹤。”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 白龙 。”参见“ 白龙堆 ”。

天飞

(1).语出《易·乾》:“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后以“天飞”喻升居高位,贵显得志。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圣上天飞践极,迄兹二十有四载。” 南朝 梁 任昉 《奉答敕示七夕诗启》:“臣早奉龙潜,与 贾 马 而入室;晚属天飞,比 严 徐 而待詔。”

(2).喻践帝位。《宋书·恩倖传·徐爰》:“天飞虽王德所至,终陟固有资田跃。”

(3).语本《诗·大雅·旱麓》:“鳶飞戾天,鱼跃于渊。”后以“天飞”指天上的飞鸟。 晋 陆云 《南征赋》:“芒芒神道,化洽崇深。卬戾天飞,俯洞渊沉。”

(4).远走高飞。 晋 潘尼 《怀退赋》:“伊畴昔之怀愤,思天飞以远迹。”

吴侬

吴 地自称曰我侬,称人曰渠侬、个侬、他侬。因称人多用侬字,故以“吴儂”指 吴 人。 唐 刘禹锡 《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诗:“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嚮 吴 儂。” 宋 张先 《喜朝天·清署堂赠蔡君谟》词:“佳景在,吴儂还望,分閫重来。”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游金山寺》曲:“误汲南泠,笑杀吴儂,不记《茶经》。”

解数

旧指武术的架势。泛指手段、本事

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青帝

(1).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 苍帝 、 木帝 。《史记·封禅书》:“ 秦宣公 作 密畤 於 渭 南,祭 青帝 。” 唐 黄巢 《题菊花》诗:“他年我若为 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清 秋瑾 《愤时迭前韵》之二:“一线光明放异芽,欲同 青帝 鬭春华。”

(2).道教以为木星中有九 青帝 ,并受事于中央 青皇 。《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门,门内有九 青帝 ,其一帝輒备一门,以奉承於中央 青皇 上真大君 也。”

发生

(1) 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

发生事故

村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2) 出现

成功的婚姻不会自动发生,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3) 产生、兴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园林

专供人游玩休息的种植了花草树木的地方

园林艺术

动色

(1).谓脸上显出受感动的表情。《后汉书·班彪传》:“君臣动色,左右相趋。” 唐 杜甫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絶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尹阁学》:“公夙知其弊,故上疏详之, 纯皇帝 为之动色。”

(2).谓景色变化。 唐 李邕 《春赋》:“千巖为之动色,万壑为之流波。”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龙母

指龙王的后妃。 宋 梅尧臣 《龙女祠祈顺风》诗:“龙母龙相依,风云随所变。”

诞弥

(1).怀孕足月。诞,语助词。《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 毛 传:“弥,终。”后以“诞弥”指生日。 宋 宋庠 《乾元节赋》:“因诞弥之吉序,稽长发之休咏。” 宋 苏轼 《赐济阳郡王曹佾生日礼物口宣》:“属此诞弥之日,岂无燕喜之私。”

(2).犹扩展。《文选·扬雄<剧秦美新>》:“云动风偃,雾集雨散,诞弥八圻,上陈天庭。” 吕延济 注:“诞,大;弥,广也。八圻,八方也。言云行雨施,万国从化,如风偃草;雾露润集,布散天下,大广於八方之境。”

觐亲

省亲,探望双亲。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珙》:“仲夏自 郑 西归,及端午以覲亲焉。”

子职

儿子对父母应尽的职责。《孟子·万章上》:“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 宋 曾巩 《代皇太子延安郡王谢皇后笺》:“敢不尽子职之微劳,无忘砥礪;答母仪之大赐,庶补毫分。”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曾观典籍,未闻妇道而不拜舅姑;试论纲常,岂有子职而不事父母。” 清 刘大櫆 《裘宜人墓志铭》:“宜人以妇供子职,色养维谨。太宜人之没,呼之曰:‘贤妇,愿尔娶妇贤亦如尔。’”

寿觞

祝寿的酒杯。《汉书·叔孙通传》:“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觴九行,謁者言‘罢酒’。” 晋 潘岳 《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觴,咸一惧而一喜。寿觴举,慈颜和。”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十八:“年年织作昇平字,高映 南山 献寿觴。”《宋史·吕蒙正传》:“ 蒙正 至 洛 ,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觴,怡然自得。”

共传

谓大家都传诵或称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 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唐 杜甫 《奉赠王中允维》诗:“共传收 庾信 ,不比得 陈琳 。”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共传 滇 神出水献,赤龙拔鬚血淋漓。”

玉鳞

(1).鱼鳞的美称。 宋 苏轼 《与赵陈冈过欧阳叔弼新治小斋戏作》诗:“主 孟 当啗我,玉鳞金尾鱼。”

(2).借指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江上风清,门前遇故人;屋里云生,湖中膾玉鳞。”

(3).喻梅花瓣。 唐 李群玉 《人日梅花病中》诗:“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艷亭亭对夕阳。已被儿童苦攀折,更遭风雨损馨香。” 明 张煌言 《梅花和中峰大师韵》之二:“铁骨珊珊疑有韵,玉鳞寂寂迴无尘。” 清 朱鹤龄 《丁未元旦》诗:“梅吐玉鳞明净榥,柳含金鏤曳朱栏。”

(4).喻水波。 金 任询 《巨然山寺》诗:“孤撑山作碧螺髻,漫散水成苍玉鳞。” 元 赵孟頫 《人日立春》诗:“宫柳风微金缕重,御沟冰泮玉鳞生。”

酸风

(1).指刺人的寒风。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 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元 萨都剌 《过孙虎臣园》诗:“ 洛阳 花木尽如霞,冷雨酸风尽委沙。”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时适万籟寥寂,酸风戛窗,脉脉无言,似闻嘆息。”

(2).比喻醋意。多指在男女关系上的嫉妒心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这回得了他兄弟的电报,不觉酸风勃发。”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八回:“那 四春娘娘 ,还疑是上天雨露,未必均沾,醋雾酸风,闹个不了。”

(3).指文人迂腐拘执的习气。 张恨水 《八十一梦·天堂之游》:“你在大门口和我们这无名小卒,撒的什么酸风!”

苦雾

浓雾。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凉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 宋 朱熹 《梅》诗:“年年一笑相逢处,长在愁烟苦雾中。” 清 顾炎武 《春半》诗:“登高望千里,苦雾何漫漫。”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缩头

(1).畏缩而不敢出头。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第一是使 中国 的著作界热闹,活泼;第二是使不是东西之流缩头;第三是使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在相形之下,立刻显出不死不活相。”

(2).以竹之根节部分为端所作之苔,旧时用为刑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用刑》:“于是板用短厚,打用缩头聚击一处,血瘀成疔,批割不愈。”

僵立

直立不动

僵立倚壁。——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蛟鼍

指水中凶猛的鳄类动物。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中则有神龟蛟鼉瑇瑁鳖黿。” 唐 韩愈 《石鼓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劒斫断生蛟鼉。” 清 魏源 《三江口宝带桥记》:“ 道光 三载, 吴 越 大涝,鼃鳖生万灶,蛟鼉嬉千里。” 陈三立 《人日顾石公广文饮集龙蟠里》诗:“ 徐侯 罢钓 东海 水,胸次鬱律千蛟鼉。”

冻蛰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清 杨思圣 《飘风行》:“马毛蝟磔雁声苦,鱼龙冻蛰狐狸嘷。”

大水

长时间降雨之后形成山洪暴发或河流泛滥,即洪水

大水过后,留下一片凄凉景象

娇红

形容女子嫩红的脸色

两颊娇红

檐雨

檐沿滴下的雨水。 唐 杜甫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诗:“野云低度水,簷雨细随风。”

由屋檐滴落的雨水。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七:“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南唐 冯延巳 《归自谣》词:“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滴。”

溪流

山间的小股水流;溪水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夏秋

夏季与秋季;关于或见于夏季和秋季的事物——主要指某种类型的疟疾

收藏

(1) 收集保藏

他的最大爱好是收藏古画

(2) 收起来保存

在冬季把游艇收藏起来

(3) 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唐· 杜牧《阿房宫赋》

血赤

犹赤诚。 徐志摩 《致刘勉己函》:“我只盼望将来有音乐家能利用那样天然的音籁谱出我们汉族血赤的心声!”

农家

1.田家,从事农业的人家。 2.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望眼穿

见“ 望眼欲穿 ”。

白汗

因劳累、惶恐、紧张而流的汗;虚汗。《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鲍彪 注:“白汗,不缘暑而汗也。”《淮南子·修务训》:“此五圣者,天下之盛主,劳形尽虑,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奉一爵酒,不知於色,挈一石之尊,则白汗交流。”《晋书·夏统传》:“ 统 勃然作色曰:‘……闻君之谈,不觉寒毛尽戴,白汗四匝。’”

地龟

古代称龟的一种。《周礼·春官·龟人》:“掌六龟之属,各有名物:天龟曰灵属,地龟曰绎属,东龟曰果属,西龟曰靁属,南龟曰猎属,北龟曰若属。”

不遣

(1).不能消除;不能排遣。 晋 陆机 《豪士赋序》:“而 成王 不遣嫌吝於怀, 宣帝 若负芒刺於背,非其然者歟?”

(2).不让,不使。《太平广记》卷二二二引《命定录·梁十二》:“ 无言 恨云:忘却他,不遣家内知。”

两龙

喻指两个豪杰。《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陈胜 项梁 之起,少年或谓 越 曰:‘诸豪杰相立畔 秦 , 仲 可以来,亦效之。’ 彭越 曰:‘两龙方鬭,且待之。’” 唐 王无竞 《北使长城》诗:“胡尘未北灭, 楚 兵遽东起。六国復嚣嚣,两龙鬭觺觺。”

时会

(1).犹时见。古代帝王不定期地朝会四方诸侯。《周礼·秋官·大行人》:“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 郑玄 注:“时会,即时见也,无常期。” 睡虎地 秦 墓竹简《为吏之道》:“命书时会,事不且须。” 宋 苏轼 《论齐侯卫侯胥命于蒲》:“《周礼》,大宗伯掌六礼以诸侯见王为文,乃有春朝、夏宗、秋覲、冬遇、时会、众同之法。”

(2).当时的机遇或特殊情况。 汉 班彪 《北征赋》:“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宋 苏轼 《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铭》:“其见伏去来,皆有时会,非偶然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佛法因缘有时会,兴废非人力歟。”

(3).时机;时候。 清 吴趼人 《杂说》:“此非后生者之具有特别聪明也,老人不幸未生於此时会也。” 郭沫若 《盲肠炎·为‘五卅’ * 怒吼》:“同志们,时会到了,我们赶快团结起来奋斗!” 李大钊 《“今”与“古”》:“他以为真理不是于任何时会的好机会中可以寻得的。”

生日

人出生的那一天,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也叫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