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南望

作者:王士祯 朝代:清代

洛川南望原文

碧嵩清洛洗愁颜,伊阙中分两髻鬟。

煖翠浮岚看不尽,缑山南是伏牛山。

诗词问答

问:洛川南望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洛川南望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洛川南望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十

参考注释

愁颜

犹愁容。 唐 李白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诗:“且寄一书札,令予解愁颜。” 宋 柳永 《雪梅香》词:“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清 姚潜 《饮孙子鱼琴来阁同汪度若吴方明曹殷六杜吹万》诗:“把酒心犹热,依人鬢早斑。 阮宣 钱已罄,赖尔破愁颜。”

伊阙

(1).地名。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即 春秋 周 阙塞 。因两山相对如阙门, 伊水 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 晋 士鞅 会 成桓公 ,侵 郑 ,围 虫牢 ,报 伊闕 也,遂侵 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 伊水 又北入 伊闕 。昔 大禹 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 伊水 歷其间北流,故谓之 伊闕 矣。 春秋 之 闕塞 也。” 唐 张说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 邙山 ,丘陵对于 伊闕 。”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 贾让 言 禹 凿 龙门 ,辟 伊闕 ,析 底柱 ,破 碣石 。” 清 姚鼐 有《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诗,有“西登 闕塞 眺 黄河 ”之句。 郭沫若 《我是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 秦 将 白起 战败 韩国 ,斩首二十四万于 伊阙 。”

(2).古关名。在 伊阙 山上。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军,设置的八关之一。《后汉书·灵帝纪》“置八关都尉官” 唐 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小平津 、 孟津 也。”

分两

一分一两。谓分量,轻重。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但云此病若何,当服何药,是在《千金》某部第几卷,即取纸书授之,分两不少差。”《红楼梦》第八四回:“太太説了,叫 * 奶亲自把分两对準了呢。”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一章:“ 萧长春 听了,在心里掂了掂分两。”

髻鬟

环形发髻

髻鬟之始掠。——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浮岚

飘动的山林雾气。 宋 欧阳修 《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诗:“欲令浮嵐暖翠千万状,坐卧常对乎轩窗。” 明 刘基 《题<秋江独钓图>》诗:“细水浮嵐天与碧,斜阳炙面脸生红。” 清 戴名世 《数峰亭记》:“至於远山之环绕者,或在十里外,或在二三十里外,浮嵐飞翠,叠立云表。”

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山南

古时泛指 太华 、 终南 两山以南之地。《史记·魏世家》:“所亡於 秦 者, 山 南、 山 北, 河 外、 河 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 张守节 正义:“山, 华山 也。”

伏牛山

河南省西部山脉,为秦岭东段支脉,西北—东南走向,长400公里,为淮河、汉水分水岭。主峰老君山高2192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