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叔命驾神仙二帖

作者:岳珂 朝代:宋代

李端叔命驾神仙二帖原文

姑溪之水清且漪,青山之源衍而汰。
钟此奇士,亦一隽快。
风议磅礴,笔锋嶮怪。
盖已具书体之五云,不但得发遣之三昧。

诗词问答

问:李端叔命驾神仙二帖的作者是谁?答:岳珂
问:李端叔命驾神仙二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岳珂的名句有哪些?答:岳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奇士

奇异的人

隽快

(1).健壮敏捷。 清 恽敬 《与庄大久书》:“老母精神如五十人,大儿已生孙,殊雋快。”

(2).优美畅达。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竹屋 词最雋快,然亦有含蓄处。”

风议

指恣意、任意或自由广泛地发表议论、评论。《诗·小雅·北山》:“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马瑞辰 通释:“风议,即放议也;放议,犹放言也……《释文》音讽,失之。”《汉书·叙传下》:“ 贾 ( 陆贾 )作行人, 百越 来宾,从容风议,博我以文。”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出入风议,臧否人羣,文士所优为也;持理议礼,非擅其学莫能至。”

讽劝议论。《淮南子·主术训》:“ 顷襄 好色,不使风议,而民多昏乱,其积至 昭奇 之难。”《宋书·王僧达传》:“远近风议,不获稍进,臣所用夙宵疾首,寤寐疚心者也。” 宋 司马光 《祭观文丁尚书文》:“陪贰殿帷,雍容风议,老成之德,中外式瞻。”

磅礴

(1) 广大无边的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 * 《长征》

(2) 充满于…的

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庄子》

笔锋

(1) 毛笔的尖端

(2) 写字、作画、写文章的艺术手法及特征

(3) 喻指文章的精采、犀利之处和书画的用笔

书体

(1).字体。《晋书·卫恒传》:“ 杜氏 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 清 金农 《过北碕精舍得宋高僧手写<涅槃经>残本即题其后》诗:“法王力大书体肥,肯落人间寒与饥。”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六国之时,文字异形, 斯 乃立意,罢其不与 秦 文合者,画一书体。”

(2).文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前日邂逅 娄妃 ,偶论书体,见他词翰精妙,遂为文字之交。”

五云

(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关尹子·二柱》:“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云笈七籤》卷四一:“五云交荫,六炁扇尘。”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南齐书·乐志》:“圣祖降,五云集。”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瑞开三眷,祥洽五云。”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丽日五云浮,开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值巡更近五云。”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天书飞下五云傍,紫陌珂声夜未央。” 清 陈梦雷 《立秋后一日至都门即事赋感》诗:“遥向五云深处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闻有晓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治黄白。”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五云之法……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参阅 杨明照 《<抱朴子内篇校释>补正》。

(5).见“ 五云体 ”。

不但

不仅,不只是——用在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的前一分句,指出并承认某层意思,后一分句常有“而且”、“并且”、“也”、“还”、“又”等词相呼应,表示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我们的家乡不但风景优美,物产也很丰富

发遣

(1).打发,使离去。《东观汉记·张歆传》:“有报父仇贼自出, 歆 召囚诣閤。曰:‘欲自受其辞。’既入,解械饮食之,便发遣,遂弃官亡命。”《后汉书·蔡邕传》:“ 桓帝 时,中常侍 徐璜 、 左悺 等五侯擅恣,闻 邕 善鼓琴,遂白天子,勑 陈留 太守督促发遣。”《水浒传》第五二回:“那廝带将许多奸诈不及的三二十人,径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 穆公 发遣 晋侯 ,方欲起程,忽见一班内侍,皆服衰絰而至。” 郭沫若 《少年时代·初出夔门四》:“国会被解散以后,所有旧国会议员每人是照原薪支给三个月,发遣回籍的。”

(2).特指送嫁。《南史·萧惠开传》:“ 惠开 妹当适 桂阳王 休范 ,女又当适 孝武 子,发遣之资,应须二千万。”

(3).派遣;差遣。《后汉书·明帝纪》:“是岁,发遣边人在内郡者,赐装钱人二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 唐 白居易 《送萧炼师步虚诗十首卷后以二绝继之》之二:“试呈 王母 如堪唱,发遣 双成 更取来。”

(4).指出任。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允恭 传宣 谓 家,以中书闕人,权留 谓 发遣, 谓 由此入直中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戊寅,以虞部员外郎 杜杞 权发遣度支判官事,太常博士 燕度 权发遣户部判官事,皆 王尧臣 所荐也。权发遣三司判官始此。”

(5).处理;安排。 唐 白居易 《自问》诗:“老慵难发遣,春病易滋生。”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似他这强夺人妻,公违律典,既然是体察端的,怎生发遣?”《说岳全传》第八十回:“ 岳飞 乃西天 护法 降凡,即着 金星 送归莲座,听候玉旨发遣。” 季新 《红楼梦新评》:“设时 晴雯 未死,未知作何发遣?”

(6).犹研讨。 唐 李商隐 《杂纂》:“不学发遣书题,失子弟体。”

(7).遣送;流放。《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寧 不合在逃,罪杖,发遣 建康府 居住。”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此事何须来问,轻则决罚,重则发遣已矣。”

三昧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