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暖原文

今岁节候迟,仲春冻始解。

前朝更微雪,遥峰积素在。

萌芽虽未发,东作则有待。

恐妨举趾延,讵因怀荡骀。

朝来风日暄,郊原观顿改。

高峦雪色消,曲渚泉声浼。

路柳黄染丝,岩桃红吐蕾。

村氓治耕具,卖剑将牛买。

劝农岂虚饰,凭舆意殷倍。

大哉东皇德,与物乐和恺。

诗词问答

问:暖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暖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七

参考注释

今岁

指今年

今岁是个丰收年

节候

季令和气候

现在正是寒冷的冬天节候

仲春

春季中期,指阴历二月

前朝

以前。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 元 王祯 《蚕连诗》:“前朝茧如山,今朝卵如粟。” 明 高启 《梦归》诗:“觉来不见家人面,恰似前朝始别时。”

(1).过去的朝代。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之一:“请君莫唱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在城有个 寳莲寺 。这寺从前朝至今,累世相传,房廊屋舍,数百多间,田地也有上千餘亩。”《红楼梦》第四回:“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 清 唐才常 《感怀》诗:“年来莫问前朝事,曾否当筵借箸筹。”

(2).上一朝代。《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立功前朝,威名甚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夫主姓 崔 ,官拜前朝相国。”

(3).前殿,正殿。《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 文德殿 ,即 唐 之 宣政殿 也,在 周 为中朝,在 汉 为前朝,在 唐 为正衙。”

积素

(1).积雪。《文选·谢惠连<雪赋>》:“积素未亏,白日朝鲜。” 李周翰 注:“言积雪未销,白日鲜明。”《文选·西陵遇风献康乐诗》:“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 吕向 注:“积素,谓雪也……积雪之色乱於原野。” 唐 王维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诗:“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閒。” 元 袁桷 《秋雪》诗:“羣阴孤阳僨,积素五采腴。” 明 夏完淳 《冰池如月赋》:“何小池之明洁,恍积素之琼田。” 清 查慎行 《雪后与声山紫沧同直畅春园》诗之一:“晨曦照积素,万木中含烟。”

(2).犹故旧。《文选·谢灵运<拜陵庙作诗>》:“勑躬慙积素,復与昌运并。” 张铣 注:“素,故……慙 高祖 积故之恩,不易志节。” 宋 曾巩 《答范资政书》:“古之人以王公之势而下贫贱之士者,盖惟其常;而今之布衣之交,及其穷达,毫髮之殊,然相弃者有之,则士之愚且贱,无积素心义,而为当世有大贤德、大名位君子先之以礼。”参见“ 积素累旧 ”。

萌芽

比喻新生的事物

作则

《礼记·哀公问》:“君子过言 * 作辞,过动 * 作则。” 郑玄 注:“君之行虽过,民犹以为法。”本谓统治者的言行为百姓所效法。后指做榜样。 宋 曾巩 《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制》:“以称朕所以作则垂法,始今行后之意。”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作则垂宪,克绍克类。” 明 无名氏 《玉环记·童儿暗毒》:“职居宰相,作则君民,何乃心地朦朧,黑白妍媸辩不真。”

有待

尚待;需要等待

这个问题有待解决

举趾

(1).举足;抬脚。《诗·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朱熹 集传:“举趾,举足而耕也。” 汉 刘向 《列女传·齐桓卫姬》:“今妾望君举趾高、色厉、音扬,意在 卫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诗:“曷不一举趾,纵望渊与岑。”

(2).指举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举趾为世人之所则,动脣为天下之所传。”

荡骀

(1).骀荡。悠然自得。《晋书·夏侯湛传》:“雍容艺文,荡駘儒林,志不輟著述之业,口不释《雅》《颂》之音。”

(2).骀荡。安详娴雅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四》:“妖冶颜荡駘,景色復多媚。”

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风日

(1).风与日。谓风吹日晒。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指天气;气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今朝风日好,宜入 未央 游。” 清 卓尔堪 《醉花阴》词:“风日近清明,几片榆钱,都算鶯儿俸。”

(3).犹风光。 唐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 洛城 风日道,明年风色信还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枕》:“ 元 陈孚 诗:‘ 居庸 万马绕山前,未许苍苔睡晏然。见説 华山 风日好,何如移伴白云眠。’” 清 姚鼐 《赠孙雨窗》诗:“茶香竹净好风日,请我俛仰前贤旁。”参见“ 风光 ”。

郊原

原野。 南朝 梁 萧子范 《东亭极望》诗:“郊原共超远,林野杂依菲。”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郊原雨初足,风日清且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国破山河在,城倾草树迷。看纵横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雪色

(1).雪的颜色。 南朝 陈 徐陵 《春情》诗:“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资政侍郎雪后登看山亭》:“更临危树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极望一片雪色,浩无边际。”

(2).指白色。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忆尔腰下铁丝箭,射杀林中雪色鹿。”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有一僧,每日在 黼 宅沟中流出雪色饭颗,漉出洗浄晒乾。”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满目雪色长林,欣欣然迎我这万里羁客。”

(3).雪将下时的景象。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冷清清漫天的雪色,镇着死神似的沉寂。”

柳黄

(1).指春柳嫩条。因柳芽初生为嫩黄色,故称。 元 赵孟頫 《赠相者》诗:“楼前山色横翠靄,湖上柳黄飞乱鸎。”

(2).颜色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诀》:“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柳黄,用粉入三緑标,并少藤黄合。”《红楼梦》第三五回:“ 寳玉 道:‘松花色配什么?’ 鶯儿 道:‘松花配桃红……葱緑、柳黄可倒还雅緻。’”

染丝

将丝染色。喻受人薰陶感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斲梓染丝,功在初化。器定綵成,难可翻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翟 悲於染丝,是之谓矣。”

桃红

像桃花一样的颜色;粉红色

村氓

亦作“ 村甿 ”。泛指乡民,农人。 唐 张九龄 《巡属县道中》诗:“途中却郡掾,林下招村氓。”《剪灯新话·金凤钗记》:“奔 丹阳 ,访於村氓。” 明 唐顺之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之五:“村甿无曲调,出口自成謳。” 鲁迅 《坟·论雷峰塔的倒掉》:“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可有谁不为 白娘娘 抱不平,不怪 法海 多事的?”

耕具

耕种用的农具。《金史·阿离合懑传》:“ 收国 元年, 太祖 即位。 阿离合懣 与 宗翰 以耕具九为献,祝曰:‘使陛下毋忘稼穡之艰难。’”

卖剑

见“ 卖剑买牛 ”。

劝农

(1).鼓励农耕。《史记·孝文本纪》:“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於劝农之道未备。”《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 中国 伊古以来,以农桑为本,内治之道,首在劝农。”

(2).古代政府官员在春夏农忙季节,巡行乡间,劝课农桑,称劝农。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郡守每岁劝农还,必於此艤舟宴焉。”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我如今待要下乡劝农去也,则怕那秀才上朝应举去的忙,等不的我回来。”

(3).官名。古代负责鼓励督促农业生产的官吏。 晋 束晳 《劝农赋》:“惟百里之置吏,各区别而异曹;考治民之贱职,美莫当乎劝农。”参见“ 劝农使 ”。

虚饰

虚假不实;浮夸

虚饰的文辞

皇德

皇帝的恩德。 汉 班固 《东都赋》:“彰皇德兮侔 周成 ,求延长兮膺天庆。”《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易》载 羲 农 而皇德著。”

和恺

和乐。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策文》:“外弘庄肃,内含和愷。”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 念乐公 性和愷,为敦篤长者。”参见“ 和乐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