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安子承读易堂

作者:曾丰 朝代:宋代

题安子承读易堂原文

卦辞爻辞易之注,孔子读之悟其故。
彖辞象辞易之疏,孔子作之志其悟。
悬知孔子大悟时,太虚中不挂一丝。
与易为一自不知,奚以卦辞爻辞为。
渠无孔子大机械,所恃嗫嚅三尺喙。
象彖爻辞从领会,其如犹有卦辞在。
诚使时习能绝编,安知日新不忘筌。
著脚还超九师先,回头更勘三画前。

诗词问答

问:题安子承读易堂的作者是谁?答:曾丰
问:题安子承读易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丰的名句有哪些?答:曾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卦辞

《易经》中说明各卦意义的文辞

爻辞

指说明《易》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辞。如“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就是《乾》卦初爻的爻辞。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 * 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彖辞

《易经》中论卦义的文字。也叫“卦辞”

象辞

《周易》解释卦象与爻象之辞。 明 丰坊 《真赏斋赋》:“玩象辞於三圣,诵典训於四代。”

悬知

料想;预知。 北周 庾信 《和赵王看伎》:“悬知曲不误,无事畏 周郎 。”《太平广记》卷七一引《玄门灵妙记》:“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宋 秦观 《和东坡红鞋带》:“悬知百年事已定,却笑列仙形甚臞。” 明 吴承恩 《移竹寺中得诗》之四:“悬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

大悟

彻底醒悟

虚中

(1).没有杂念,心神专注。《礼记·祭义》:“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 郑玄 注:“虚中,言不兼念餘事。” 清 唐甄 《潜书·思愤》:“虚中者,道所居也;空外者,心所安也。美好盈於外,爱乐縻於中,则心佚而道亡。”

(2).身体内部虚弱。《文选·枚乘<七发>》:“虚中重听,恶闻人声。” 吕向 注:“虚中,精气竭也。”

(3).虚心;谦虚。 晋 孙绰 《庾公诔》:“君子之交,相与无私;虚中纳是,吐诚诲非。” 清 唐甄 《潜书·病获》:“虚中以与人,直己以遇诈。”

(4).空腹;中空。《南史·孝义传上·郭原平》:“主人设食, 原平 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飱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明 刘基 《尚节亭记》:“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5).石钟乳之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石钟乳》。

一丝

(1).一根蚕丝。常喻微少或极细之物。 宋 叶适 《赠胜上人》诗:“遣腊冰千筋,勾春柳一丝。”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七:“盖闻拂云之松,生於一豆之实;耸壑之鱼,穿於一丝之溜,是以忽细事者祸必盈,轻小敌者亡必骤。”

(2).指一点。《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这些情节, 子谨 却一丝也不知道。” 巴金 《秋》二:“ 高忠 看见 克定 这样镇静,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一自

犹言自从。 唐 杜甫 《復愁》诗之五:“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二折:“一自为臣不曾把君诳;这场勾当,不由我索君王行醖酿箇谎。”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之四:“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大机

(1).事物变化的枢要、关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以至弱当至彊,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楚人伐郑公子遂会晋人云云救郑楚子使椒来聘》:“此夷夏盛衰之大机也。”

(2).国家的机要事务。《新唐书·权德舆传》:“帝又自用 李絳 参赞大机。”

(3).佛教语。真谛,精义。《古尊宿语录》卷十九:“出门弟子八十有四人,其角立者,唯 百丈海 得其大机。” 宋 陆游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大机大用君已传,那遣老夫安注脚。” 明 陈恭尹 《立秋日送雪樵和尚开法曹溪》诗:“ 济 上家风得大机,白雪高坐见人稀。”

嗫嚅

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

口将言而嗫嚅。——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三尺喙

(1).《庄子·徐无鬼》:“ 丘 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於此乎言之。 市南宜僚 弄丸而两家之难解, 孙叔敖 甘寝秉羽而 郢 人投兵。 丘 愿有喙三尺。”后多用以比喻能言善辩。 宋 苏轼 《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臣等虽三尺之喙,日诵五车之书,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簿书奔走之吏。” 宋 杨万里 《和王司法雨中惠诗》之一:“絶怜法曹三尺喙,不辨太仓五升米。”

(2).用以状嘴之长而尖利。 宋 刘克庄 《吊锦鸡一首呈叶任道》诗:“酷哉三尺喙,残此一段锦。”

领会

了解、认识事物并有所体会

领会文件精神

其如

怎奈;无奈。 唐 刘长卿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之六:“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三折:“你倒生的乖,其如我不騃。你将人杀死,怎教兄弟埋。”

诚使

假使。 宋 王安石 《上人书》:“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鏤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时习

(1).经常温习。语出《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一说,按时温习。见 杨伯峻 译注。 唐 白居易 《省试性习相远近赋》:“是以君子稽古於时习之初,辩惑於成性之所。”

(2).经常练习。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四:“学必潜心,然后可以有得;艺能时习,然后不为徒劳。”

日新

日日更新。《易·繫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孔颖达 疏:“其德日日增新。”《礼记·大学》:“ 汤 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晋 张华 《励志诗》:“进德脩业,暉光日新。” 宋 王禹偁 《答张知白书》:“如足下之文实亦鲜得,况可畏之年,日新之业,僕安敢测其涯涘乎?” 郑观应 《易言·火器》:“惟火器既日出日新,购用宜慎之又慎。”

忘筌

(1).忘记了捕鱼的筌。比喻目的达到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 筌 ”。 晋 何劭 《赠张华》诗:“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 常独泣,多士已忘筌。”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始大悟,不觉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2).引申喻不值得重视的事或物。 唐 刘禹锡 《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诗:“曾向空门学坐禪,如今万事尽忘筌。” 元 王祯 《农书》卷二二:“资尔屈伸功用毕,莫将良器等忘筌。”

九师

(1).《汉书·艺文志》:“《淮南道训》二篇。 淮南王 安 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説。”因称《易经》学者为“九师”。 隋 王通 《中说·天地》:“盖九师兴而《易》道微,三传作而《春秋》散。”《梁书·陆倕传》:“ 任昉 报 倕 书:‘採三诗於 河间 ,访九师于 淮曲 。’”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九师争大《易》之门。”

(2).犹九军,大军。《竹书纪年》卷下:“﹝ 穆王 ﹞三十七年,大起九师,东至于 九江 ,架黿鼉以为梁,遂伐 越 ,至于 紆 。”

回头

(1) 把头转向后方

(2) 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