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祁门原文

石梁平波心,金刹驾岩腹。
溪藤卷霜绘,山骨琢紫玉。
东堂有嘉名,窈窕窗纱绿。
落花扫无迹,蕉叶森似束。
主人甚爱客,挽袖语陆续。
冲雨出门去,役役媿童仆。

诗词问答

问:祁门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问:祁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成大的名句有哪些?答:范成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波心

水中央。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一塔屹於波心。”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也许是一片白云偶尔投影在大海的波心。”

金刹

(1).佛地悬幡的塔柱。《法华经·授记品》:“诸佛灭后,起七寳塔。长表金刹,华香伎乐。”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六:“金刹,梵言掣多罗。案,西域别无旙竿,即於塔覆鉢柱头悬旙,今言刹者,应讹略也。”

(2).指宝塔。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金刹与 灵臺 比高,广殿共 阿房 等壮。” 周祖谟 校释:“金刹者,旛柱也。此指浮图而言。”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3).指佛寺。 唐 白居易 《重修香山寺毕题十二韵以纪之》:“再莹新金刹,重装旧石楼。” 明 唐顺之 《松江金泽寺》诗之三:“何年此地开金刹, 宋 代流传直到今。”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金刹凌云起,珠宫匝地连。”

岩腹

山的中部。 唐 沉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诗:“相重古殿倚巖腹,别引新径縈云根。” 宋 苏轼 《出峡》诗:“忽惊 巫峡 尾,巖腹有穿壙。”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泠泠滴簷角,汩汩出巖腹。”

溪藤

指 剡溪 纸。 浙江 剡溪 所产的藤制纸最为有名。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苏辙 注:“溪藤, 剡溪 纸也。” 宋 陈与义 《次何文缜题颜持约画水墨梅花韵》之一:“牕间光景晚来新,半幅溪藤万里春。” 宋 陆游 《小园花盛开》诗:“更嗟著句多尘思,惭愧溪藤似截肪。”

山骨

(1).山中岩石。 唐 刘师服 侯喜 等《石鼎联句》:“巧匠斲山骨,刳中事煎烹。” 金 元好问 《十一月五日暂往西张》诗:“林烟漠漠鸦边暗,山骨稜稜雪外青。” 明 袁宏道 《祝雨》诗:“洗山山骨新,洗花花色故。”

(2).山的内在神韵。指绘画而言。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三:“﹝ 范宽 ﹞卜居 终南 、 大华 ,徧观奇胜,落笔雄伟老硬,真得山骨,而与 关 李 并驰方驾也。”

紫玉

(1).紫色宝玉。古代以为祥瑞之物。《宋书·符瑞志下》:“黄银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紫玉光见深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白鱼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

(2).传说中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小女名。亦名 小玉 。据 晋 干宝 《搜神记》载: 吴王 夫差 小女 紫玉 ,年十八,悦童子 韩重 ,欲嫁而为父所阻,气结而死。 重 游学归,吊 紫玉 墓。 玉 形现,并赠 重 明珠。 玉 托梦于王,夫人闻之,出而抱之, 玉 如烟而没。后遂用以指多情少女。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出郊而望,但见 紫玉 之烟;舞鹤还来,俱入泉台之镜。”

(3).用为女子早逝之典。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胡牀紫玉笛,却坐青云叫。” 唐 杜甫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诗:“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4).紫竹的别名。 南唐 陈陶 《题僧院紫竹》诗:“霞杯传縹叶,羽管吹紫玉。” 元 陈旅 《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鸞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清 纳兰性德 《琵琶仙·中秋》词:“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5).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以紫玉为箫笛之代称。

东堂

(1).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鉞,立于西堂。” 唐 王维 《故太子师徐公挽歌》之三:“北首辞明主,东堂哭大臣。” 金 蔡珪 《并州无竹官舍东堂之北种碧芦以寄意用作长句》:“他日东堂慙拙政,只将此物作甘棠。”

(2).《仪礼·大射》:“公将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东堂。”后因以称习射的场所。《南史·庾悦传》:“初, 刘毅 家在 京口 ,酷贫,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

(3).指 晋 宫的正殿。 晋武帝 时 郤詵 于 东堂 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 唐 王建 《送薛曼应举》诗:“子去 东堂 上,我归南涧滨。” 唐 李频 《送友人游蜀》诗:“ 东堂 虽不捷,西去復何愁。” 宋 王珪 《呈永叔书事》诗:“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 东堂 。”参见“ 东堂桂 ”、“ 东堂策 ”。

(4). 宋 毛滂 的号。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若 黄子鸿 所著《纫兰》别集,风流俊迈,非不可追响 东堂 ,齐踪 西麓 也。”

嘉名

(1).好名字;好名称。《楚辞·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缀以万年,綷以紫榛,或以嘉名取宠,或以美材见珍。”《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章敬皇后吴氏》:“伏以山陵贞兆,良吉有期,虞祔之仪,式资配享。率由故实,敬奉嘉名。” 清 吴趼人 《俏皮话·虫类嘉名》:“蒙大王锡以嘉名,不胜荣幸。”

(2).好名声。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弃休令之嘉名,造梟鴟之逆谋。” 唐 韩愈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不战而来之之道也,有安阜之嘉名焉。”

窈窕

(1) 文静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幽深的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窗纱

窗户上安的纱布、铁纱等

无迹

亦作“ 无跡 ”。没有踪影;没有痕迹。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惠登 ﹞为政清浄无迹,不求人知。”

见“ 无迹 ”。

蕉叶

(1).芭蕉叶。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 宋 杨万里 《秋雨叹十解》诗之三:“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清 张潮 《补花底拾遗》卷一:“夏月以蕉叶代簟卧。”

(2).浅底的酒杯。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引 宋 陆元光 《回仙录》:“饮器中,惟钟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梨花蕉叶最小。” 宋 陈造 《雪夜与师是棋次前韵》:“掀髯得一笑,为汝倒蕉叶。”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姬能饮,自入吾门,见余量不胜蕉叶,遂罢饮。”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挽袖

(1).卷起袖子。谓拱手。 宋 苏轼 《送周朝议守汉州》诗:“召还当有詔,挽袖谢邻里。”

(2).妇女外褂袖口上形如袖套的装饰品。《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一个从緑绢挽袖中掬出八字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只见另有一个人,拿了许多裙门、裙花、挽袖之类,在那里议价。”

陆续

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散会后,大家陆续回去了

方陆续退出。——《广东军务记》

冲雨

冒雨。 唐 韩偓 《即目》诗:“须信闲人有忙事,早来衝雨觅渔师。” 诸宗元 《雨中夜发上海》诗:“一夜奔车越六城,我行衝雨晓还晴。”

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役役

(1).劳苦不息貌。《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四:“秋虫至微物,役役网自织。”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今之读书学道者,皆卤莽灭裂以从事,何怪乎役役终身而无所得也。” 铁生 《敬告我汉族大军人书》:“役役焉执干戈卫他人社稷,已不免貽笑全球,况又杀同胞之光復军者乎!”

(2).奔走钻营貌。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得一名,获一利,则弃其业而役役於持权者之门。” 清 唐甄 《潜书·取善》:“士志於学,而乃役役焉往来於名利之中,德尽丧矣。” 清 汪绍焻 《刘伯伦》诗:“利名役役真成醉,只有先生是独醒。”

(3).狡黠貌。《庄子·胠箧》:“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 成玄英 疏:“役役,轻黠之貌。”

童仆

(1) 家中侍候主人的孩童和仆人

(2) 男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