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山上真观再叠乙酉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穹窿山上真观再叠乙酉韵原文

道书撰述真不真,敬天瞻拜宜躬亲。

高居绛节吟昔日,重到玉台谒此辰。

求福岂缘为一已,祈年祗以利万民。

扈跸大小随畺吏,思艰遂用咨臣邻。

诗词问答

问:穹窿山上真观再叠乙酉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穹窿山上真观再叠乙酉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

2. 谓杜甫

参考注释

道书

道家或佛家的典籍。《后汉书·西域传论》:“详其清心释累之训,空有兼遣之宗,道书之流也。”《三国志·魏志·张鲁传》:“祖父 陵 ,客 蜀 ,学道 鵠鸣山 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 宋 惠洪 《赠胡子显》诗:“想见丰登民讼少,长官行摺道书看。” 清 金镇 《临江仙·寄汪蛟门舍人》词:“手把道书慵自起,暗来小阁斜凭,画图心事忒分明。”

撰述

(1) 著述

(2) 著述的成品

瞻拜

瞻仰参拜

躬亲

亲自动手做

事必躬亲

高居

(1).处在高的地方。 汉 刘向 《说苑·正谏》:“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亦指居于高位。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朕夤奉天命,恭惟永图。审听高居,载怀祇惧。”

(2).对他人居处的敬称。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之二:“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但见教高居何处,异日好来相访。”

(3).“高居深拱”的略称。 清 钱谦益 《神宗显皇帝挽词》之三:“在宥羣方理,高居庶物新。”

绛节

(1).古代使者持作凭证的红色符节。 南朝 梁简文帝 《让骠骑扬州刺史表》:“故以弹压六戎,冠冕九牧,岂止司隶絳节,金吾緹骑。”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絳节朱旗分日羽,丹心 * 酬明主。”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蒙召》:“感吾皇宠召,趋命还朝,絳节朱轮,紫泥丹詔,履舃重登廊庙。”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六:“絳节夹青幢,鸣珂愉且闲。”

(2).传说中上帝或仙君的一种仪仗。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中天积翠玉臺遥,上帝高居絳节朝。”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天下 神霄 ,皆赐威仪,设於殿帐座外。面南,东壁,从东第一架六物:曰锦繖、曰絳节、曰寳盖、曰珠幢、曰五明扇、曰旌。”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 太清 宫殿九霞高,玉珮羣真絳节朝。”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三:“诸天过峯头,絳节乘银鸞。”

昔日

以前;往日

用于昔日。——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非昔日之乐。——元、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玉台

(1). 汉 代台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朝堂 承东, 温调 延北,西有 玉臺 ,联以 昆德 。” 薛综 注:“皆殿与臺名也。”

(2).泛指宫廷的台砚。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履袜颂表》:“茅茨之陋,不足以入 金门 ,登玉臺也。” 南朝 梁简文帝 《<临安公主集>序》:“託勾陈之遗,出玉臺之尊,凤仪间润,神姿照朗。”

(3).传说中天帝的居处。《汉书·礼乐志》:“天马徠,龙之媒,游閶闔,观玉臺。”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閶闔,天门。玉臺,上帝之所居。”《楚辞·王逸<九思·伤时>》:“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乙兮玉臺。”原注:“太乙,天帝所在,以玉为臺。”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二:“玉臺凌霞秀, 王母 怡妙颜。” 明 无名氏 《罗囊记·春游锡山》:“佳人堪爱,疑似天仙离玉臺,降尘埃。”

(4).玉饰的镜台;镜台的美称。 唐 王昌龄 《朝来曲》:“盘龙玉臺镜,唯待画眉人。” 宋 史达祖 《风流子》词:“记窗眼递香,玉臺妆罢。” 元 萨都剌 《尘镜》诗:“玉臺虫网暗,朱匣土花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宫》:“含顰玉臺之前,凝眸宝幄之内。”

(5).特指聘礼。《群音类选·蓝田记·约玉请期》:“玉臺一镜成佳偶,又何须,用珠三斛。”《群音类选·靺鞨记·遇盗分拆》:“念妾身早堕烟花,爱从良羞御铅华。天缘夙成,玉臺先下,又何劳閒情縈挂。”参见“ 玉镜臺 ”。

(6).“ 玉臺体 ”的省称。 唐 高仲武 《<中兴闲气集>序》:“英华失于浮游,‘玉臺’陷于 * 。” 宋 苏轼 《金门寺中见李留台与二钱唱和四绝句戏用其韵跋之》之四:“故知前辈宗 徐庾 ,数首风流似‘玉臺’。”《群音类选·白海棠记·郊外邂逅》:“听高歌词体胜‘玉臺’,想英雄淹滞在草莱。” 清 朱鹤龄 《吴园次太守惠贻<林蕙堂文集>》诗:“ 徐陵 ‘玉臺’尚俳儷,文章流别日以兴。”参见“ 玉臺体 ”。

(7).谓砚台。 清 唐孙华 《笔床》诗:“珊瑚架就安银管,翡翠装成近玉臺。”

(8).指 玉台山 。在今 四川 阆中县 境。亦为台观名。 唐 杜甫 《阆山歌》:“ 閬州 城东 灵山 白, 閬州 城北 玉臺 碧。” 仇兆鳌 注引《舆地纪胜》:“ 玉臺山 在 閬州 城北七里。”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中天积翠 玉臺 遥,上帝高居絳节朝。” 钱谦益 注引《方舆胜览》:“ 玉臺观 在 閬州 城北七里……观在高处,其中有臺,号曰 玉臺 。”

求福

求神赐福。《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求福不回。”《国语·周语上》:“不禋於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 汉 班固 《 * 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佛老倡欺世异説,使后世人人迷於求福,不修人事。”

祈年

向神灵祈求丰年

万民

众百姓,人民

外朝以询万民。——清· 刘开《问说》

扈跸

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跸,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唐 韦嗣立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诗:“乘春祓禊逐风光,扈蹕陪鑾 渭 渚傍。”《旧五代史·世袭传·李茂贞》:“ 朱玫 之乱, 唐僖宗 再幸 兴元 , 文通 扈蹕 山南 ,论功第一。” 宋 陆游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诗:“扈蹕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清 龚自珍 《满江红·代家大人题苏刑部<塞山奉使卷子>》词:“我亦高秋三扈蹕,穹庐落日鞭丝骤。”

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与小,大或小

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长幼

说话没个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体的大小

计量箱子的大小

臣邻

《书·益稷》:“臣哉邻哉,邻哉臣哉。” 孔 传:“邻,近也。言君臣道近,相须而成。”本谓君臣应相亲近,后泛指臣庶。《通志·总序》:“儻臣邻皆如此,则顾问何取焉?”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閲史披图,猛欲追謨于贤圣;宵衣旰食,每勤顾问于臣邻。”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深居高拱,不如询访臣邻;批答详明,不若亲承颜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