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作者:张炎 朝代:宋代

月下笛原文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
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
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
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
归何暮。
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
天涯倦旅。
此时心事良苦。
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
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诗词问答

问:月下笛的作者是谁?答:张炎
问:月下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月下笛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炎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炎名句大全

张炎月下笛书法欣赏

张炎月下笛书法作品欣赏
月下笛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孤云

(1).单独飘浮的云片。 唐 李白 《独坐敬亭山》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唐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二:“勌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 长安 。”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相逢》:“思亲回首望孤云,回首望孤云。”

(2).比喻贫寒或客居的人。《文选·陶潜<咏贫士>》:“万族各有託,孤云独无依。” 李善 注:“孤云,喻贫士也。” 宋 范仲淹 《送徐登山人》诗:“今日江南行,孤云无繫程。”

清游

亦作“ 清游 ”。清雅游赏。 晋 潘岳 《萤火赋》:“翔太阴之玄昧,抱夜光以清游。” 宋 范成大 《送汪仲嘉侍郎使虏》诗:“清游不可迟,日日檥船待。”《红楼梦》第七六回:“ 黛玉 道:‘我先起一句现成的俗语罢。’因念道:‘三五中秋夕,’ 湘云 想了一想,道:‘清游拟上元。’” 郁达夫 《重访蓝亭有赠》诗:“去年今日题诗处,记得清游第二回。”

见“ 清游 ”。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寒窗

指冬日寒冷的窗前,比喻艰苦的学习环境

十年寒窗

经行

佛教徒因养身散除郁闷,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经行”

雁荡经行云漠漠。——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时路

(1).世路,世俗。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五:“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2).当代。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之一:“光曜邦族,名驰时路。”

(3).即玉路。天子所乘之车。路,同“ 輅 ”。《宋书·乐志四》:“时路建大麾,云旗翳紫虚。”参见“ 玉路 ”。

连昌

见“ 连昌宫 ”。

略无

全无,毫无。《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以 云 为翊军将军” 裴松之 注引《赵云别传》:“ 赵云 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至《十九首》及诸襍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 张真 《谈京剧<猎虎记>》:“ * ,对每个人都是很大的冒险,而这一些人,却都挺身而出,略无难色。”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难听

(1) 听着不悦耳,不好听

难听的音乐

(2) 言语粗俗,不堪入耳

难听的话

(3) 指事情不光彩、不体面

这件事说起来很难听

凄悄

伤感寂寞。 宋 周邦彦 《霜叶飞》词:“露迷衰草。疏星掛,凉蟾低下林表。素娥青女鬭嬋娟,正倍添悽悄。”

相看

亲自观看(多用于相亲)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红楼梦》

烛影

(1).灯烛的光亮。 唐 杜甫 《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宋史·镇王竑传》:“未几,遥见烛影中一人已在御坐。”《花月痕》第四二回:“忽听颼颼的风起,檐下一树丁香花纷纷乱落,瞥见金光一闪,烛影无焰,有个垂髫女子……空手站在炕前。”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黯黯的烛影,寂寂的风声。”

(2).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 唐 李峤 《银》诗:“思妇屏辉掩,游人烛影长。” 唐 卢纶 《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诗:“步帐歌声转,妆臺烛影重。”

拥衾

谓半卧以被裹护 * 。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皇甫涍》:“隻字不愜於心,片言无艷於目,蹋壁穷思,拥衾寤索,曾不少休。”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

零落

(1) 不景气;衰落

家事零落

(2) 散乱

零落的枪声

(3)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零落的村庄

(4) 树木枯凋

草木零落

依依

(1)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杨柳依依

(2) 恋恋不舍的样子

依依不舍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依稀;隐约

依依墟里烟

断桥

(1).毁坏的桥梁。 唐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诗之二:“断桥无復板,卧柳自生枝。” 宋 苏轼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断桥寻胜践,脱屨欣小揭。” 元 曹文晦 《九月一日清溪道中》诗:“断桥归郭路,细雨过溪人。”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乩仙逸事》:“或遇枯木寒花,断桥流水,輒低徊不忍去。”

(2).桥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白堤 上。自 唐 以来已有此名。或言本名 宝祐桥 ,又名 段家桥 ,今罕有称者。 唐 张祜 《杭州孤山寺》诗:“ 断桥 荒蘚澁,空院落华深。”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断桥 ,又名 段家桥 ,万柳如云,望如裙带。”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吴也仙》:“家住 西湖 断桥 北,緑杨深处有柴门。”

天涯

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倦旅

(1).厌倦于行旅。 宋 陈允平 《摸鱼儿·西湖送春》词:“伤春倦旅,趁暗緑稀红,扁舟短棹,载酒送春去。”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第一是难听夜雨!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

(2).又指倦于行旅的人。 宋 卢祖皋 《鱼游春水》词:“昨夜山阴杜宇,似把归期惊倦旅。” 宋 张炎 《绮罗香·红叶》词:“ 长安 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心事

心里盘算、思虑的事(多指感到为难的)

良苦

精良和粗劣。《管子·宙合》:“可正而视,言察美恶,审别良苦。”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安井衡 曰:“苦,滥恶也。” 唐 刘禹锡 《贾客词》:“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眩俗杂良苦,乘时取重轻。”

(1).很辛苦。《后汉书·王常传》:“ 光武 见 常 甚欢,劳之曰:‘ 王廷尉 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戹,何日忘之。’”《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世宗 许之,始赐 景 书曰‘皇帝恭问 江南 国主’,劳其良苦而已。”

(2).很深。 郑观应 《盛世危言·善举》:“训哑院及训聋瞽院有残疾者,能令其识字知书,就其所能教以工艺,补天有术,施惠有方,用心亦良苦矣。”

西州泪

指 晋 羊昙 感旧兴悲哭悼舅 谢安 事。 宋 王质 《八声甘州·读谢安石传》词:“ 西州 泪,千年犹溼,回望兴哀。” 宋 张炎 《月下笛·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词:“只愁重洒 西州 泪,问 杜曲 、人家在否?”参见“ 西州路 ”。

杜曲

(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 樊川 、 御宿川 流经其间。 唐 大姓 杜 氏世居于此,故名。 唐 唐彦谦 《长溪秋望》诗:“寒鸦闪闪前山远, 杜曲 黄昏独自愁。” 宋 陆游 《新寒》诗:“ 杜曲 新愁随断雁, 辽阳 遗恨入疎砧。”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幽居》曲:“生计无多。 陶令 琴书, 杜曲 桑麻。”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 五陵 固多胜概,而 杜曲 为最。”

(2).指 唐 杜牧 。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人家

(1) 代词,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2) 代词,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把信给人家送去

(3) 代词,指说话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翠袖

(1).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 唐 杜甫 《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宋 苏轼 《王晋叔所藏画跋尾·芍药》诗:“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 清 龚自珍 《菩萨鬘》词:“无言垂翠袖,粉蝶窥人瘦。”

(2).指女子。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明 何景明 《明妃引》:“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

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诗文赏析


原序: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
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月下笛》是“遗民”张炎抒发其遗民心态的一首词。南宋已亡,身怀家国之恨的张炎在甬东一带流寓。在孤游万竹山 ,幽清廖寂的环境并未使其淡忘。亡国之恨,反而愁思黯然。这首词的悲凉激楚,当为其心声之反映。
起调令人凄怆渺茫 :“万里孤云”。“孤云”,是词人的化身。孤云在诗词里喻人蕴含了特定的感伤。“清游渐远,故人何处 。”漂泊的日子是那么凄凉,使人找不到方向。“故人何处?”这一声呼唤,将亡国之痛,身世之悲 ,一齐倾诉出来。日间无法排解,夜里还形于梦寐。“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梦中时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用连昌来指代南宋故宫,透出铜驼荆棘的意思。此时梦想中,宫中的柳树仿佛已衰残无几,非复当年意态。萧萧的夜雨。萧萧夜雨袭来 ,令人不堪忍受。不期然从梦中醒来,却是在异乡夜里。灯光摇曳中,谁能和我共话?心绪的悲凉令人凄然。
“张绪”,指词人以南齐张绪自况。以此比拟自己青年时的风度。但是而今的张绪也不像亡国前那样“风流可爱”,却是已衰落的蒲柳。“归何暮!迟暮之年还不能回乡呢?“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勾起作者无端心事。西湖断桥边的鸥鹭已零落过半,却是旧侣凋残,前盟难践。
随之一转“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却是“西州泪”取不忍重经旧地之意。张炎的亡国破家之痛,远过羊昙生死知遇之悲。“杜曲”,指高门大族聚居的地方;“人家”,指张炎自己的家。据记载,张炎家世显耀,祖父时家境显赫。但元兵入临安后,祖父被杀家产被没。张炎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创痛。家国之痛是忘不了的 。煞尾又化用杜甫诗句,写道:“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这是张炎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在抒发亡国之悲时,运用了较为深刻和曲折的笔法。用典贴切、想象丰富、含蓄深厚,风格转为“清空”。以深邃的意境,而亡国之恨的痛烈心境楮墨内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